古代皇帝下葬後,地宮大門會反鎖,那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來?

俗話說: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

我國古代對於逝去的先人是十分敬畏的,墓葬的儀式莊嚴而肅穆,在古代帝王修建的陵墓卻不同,往往

為君王修建陵墓的工匠都會被要求殉葬,也就是給自己建造墓葬,原因就是君王認為工匠知曉的過多,若是放回族中,必然會吸引來盜墓賊,所以才會如此要求。

古代皇帝下葬後,地宮大門會反鎖,那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來?

圖1

後來在社會的進步下,君王的思想逐漸開化,有了仁德之心,便不會讓工匠殉葬,所以在為皇帝修建陵墓時,這些工匠是怎麼樣在如此封閉的地宮當中順利退出陵墓呢?

修建陵墓

在我國古達出現了歷代王朝,自打王朝開啟之日,便有了墓葬的形式,在王朝的更替之下,

陵墓的修建規模也逐漸擴大,而且十分壯觀宏麗,給後世留下當代文明的眾多文化瑰寶,

可以對過去祖先的生活的時代背景提供更多的科研價值。

但在修建陵墓時,卻蘊含著陵墓的灰色地帶,那便是在君王墓當中,最初是以活人進行殉葬,意在這些活人是先帝曾經的附屬物品,即使君王死去,也要追隨君王而且,去往另一個世界重新開疆擴土,再建大業。

古代皇帝下葬後,地宮大門會反鎖,那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來?

圖2

直到秦始皇時期,奴隸社會過度到了封建社會,才減少了殉葬的形式,在秦始皇陵當中當時為了不會降低秦始皇的身份,又為了收攬人心,展現秦始皇的氣魄,所以大改曾經以活人殉葬的陪葬方式,改用了以陶土俑來替代活人殉葬的方式。

但對於工匠來說,秦始皇深知這些工匠知曉皇陵的各種結構和位置,生怕這些人會為了自己的財寶而前來盜墓,或者是暴露皇陵位置引來盜墓賊,本有心將這些工匠進行殉葬。

為何秦始皇沒有對這些工匠進行殉葬呢?正是秦始皇駕崩時,當時的秦始皇陵還未建成,所以當時參與修建皇陵的工匠也就沒有被強行殉葬

古代皇帝下葬後,地宮大門會反鎖,那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來?

圖3

在後來的王朝當中,皇帝都為了保守自己皇陵的秘密,都將參與修建的工匠進行殉葬,在讓工匠進入到了墓葬當中後,堵死出口,讓在密閉的皇陵當中自生自滅,這樣的方式實屬是慘無人道。

逃出生天

對於修建皇陵的工匠來說,這無異於自掘墳墓,給自己修建了一條死路,自然也就少有工匠願意盡心盡力為了皇陵而努力工作,

更別說這讓人主動送死的舉動。

但朝廷可並不管工匠卑微的性命,而是更關注能夠修建好皇陵,給自己的為官之路帶來更好的好處,或者說若是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負責修建皇陵的官員也就性命不保了。

古代皇帝下葬後,地宮大門會反鎖,那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來?

圖4

所以為了自己頭上的烏紗帽和自己的項上人頭,官員不斷四處抓工匠,為皇陵的修建籌備,

即使工匠再不情願,只能被迫選擇接受。

開始修建時,為了能夠多活一段時間,工匠們並沒有那麼積極,依舊是不情不願的修建著,但隨著在修建過程,工匠們發現了一個漏洞,就是在修建皇陵的過程當中,

陵墓當中的結構是由工匠進行制定。

這讓工匠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活下去的希望再次燃起,與其坐以待斃,為自己修建死亡的陵墓,不如放手一搏,

給自己留下一條生存的機會,所以工匠決定在結構上動手腳,使得工匠能夠被關在陵墓當中後能夠逃出生天!

古代皇帝下葬後,地宮大門會反鎖,那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來?

圖5

拐釘鑰匙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在工匠設計墓室時,都會為自己留下了暗門,而且作為手藝人的工匠,自然是要考慮到安全問題,要保證修建墓室時,暗道不會被發現,也要保證在透過暗道離開之後,暗門能夠成為墓室的一部分,不會被外人隨意開啟,也不會辱沒手藝人為了生存而道德敗壞。

也是為了不會在逃離後被輕易發現,所以工匠們在日夜思索下,研究出了暗門的新機關。

透過改變暗門的開啟和關閉的方式,使得這暗門本身就是作為墓室的牆體,又能夠來回推開,所以對於暗門的石栓要經過長久的計算,對於皇陵的修建時長足以。

古代皇帝下葬後,地宮大門會反鎖,那最後一個工匠如何逃出來?

圖6

當皇帝被送入陵墓後,工匠也就被關在了陵墓當中,透過特製的拐釘鑰匙,開啟暗門,直到最後一個人透過,在反向將其鎖起,沒有拐釘鑰匙,這暗門就是一堵牆。

結語:

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手藝,能夠將自身的安全與工藝相結合,不過也說明了古代的封建思想過於根深蒂固,但對於君王來說,防範盜墓似乎也沒有過錯。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