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的任性野蠻,是該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App的任性野蠻,是該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近日,輿論可謂爆點不斷,從四年前

6

·

22

杭州小區縱火案”事件受害者林生斌、於上月底自發“再婚生女”訊息,使其人設翻轉引爆網媒,到最近某知名歌手的桃色漩渦,人性“醜態”淋漓盡致展現,如果說這些只是攸關個人德行素養、人性良知有悖人類社會和諧的話,那麼,本月初爆出的“滴滴出行”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則是藉助技術手段對社會治理和安全問題的嚴重威脅,因為“滴滴出行

App

”的這一行為,是鐵定的大資料收集,然後……細思極恐。

App

,作為移動智慧終端應用軟體,是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的資訊化產業之一,也是新時期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成為社會公眾娛樂交往的社交軟體,也是支付消費的媒介,其帶來的便利人所共識。

但是,各種五花八門的廣告彈窗讓人煩不勝煩,比如明目張膽的開屏彈窗,比如躲在

“角落”裡伺機而動的暗門彈窗,當然,這還不算一些應用軟體下載時強制捆綁的軟體,一不小心觸動了這些彈窗,被霸屏不說,還關不掉,更有甚者會“挾持”使用者操作。

筆者曾在移動端安裝一款

“安全守護”軟體時,被一款“某多多”的軟體霸屏,不但霸屏,還耍無賴,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候竟然悄悄地躺在了手機桌面上。這不止是

App

的任性了,而是一種無視使用者的野蠻“行徑”。

科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人類提供方便。不論是軟體開發者還是提供者,應該站到使用者的立場去考量,作為商家,這種無節制、無節操的彈窗,除了展示自己

“財大氣粗”之外,從營銷學的角度來說,讓使用者產生膩煩和厭惡心裡。可是,一些商家為什麼會突破正常界限非要倒行逆施呢?

說白了,就是其內心裝了見不得光的不良企圖,這個不良企圖在此無需贅言,

“滴滴出行

App

、微信小程式”的下架,足可說明一切。而筆者作為一名網際網路從業人員,深受其累已非一日,正如光明時評文章所言,“苦彈窗廣告久矣”。

對於一些

App

的任性野蠻,是時候該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了。

今天,監管部門不但對這些竊取使用者資訊、收集大資料等

“居心不良”的

App

揮出利劍,進行整治,相關負責人還強調,“監管部門

將把

App

治理作為

我為群眾辦實事

的具體舉措,推動完善管理政策和行業標準,組織開展服務感知提升行動,在常態化監管的基礎上,適時針對重點問題、重點企業開展

回頭看

,對反覆出現違規呼叫通訊錄和使用者地理位置許可權等相關問題的企業,加大懲處力度,確保整改過的問題不反彈、不反覆

”相信,這正是

“苦彈窗廣告久矣”的使用者所希望和擁護的。

當然,監管部門的治理是民之所向,但作為

App

的使用者,自己也要提高防範意識,對於一些“砍一刀”之類的五花八門的廣告連結、

App

等,要有免疫力,儘量不去點、不去湊熱鬧,也是一種自我保護,避免自己的資訊洩露。如此,才能上下一心,共同營造出規範有序的網際網路生態環境。

者︱

軟體技術指導︱蘭州東方商易

校︱

王陶莉

趙子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東方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