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和虎牙合併遭禁

鬥魚和虎牙合併遭禁

鬥魚和虎牙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遊戲直播平臺,其實從2018年騰訊分別向虎牙和鬥魚投資4。616億美元和6。3億美元起,關於騰訊推進兩個平臺合併的訊息就不斷傳出。

在合併案一直處於傳聞階段時,最初的眾多訊息都認為這是騰訊的一廂情願。一方面,當時歡聚集團很倚重虎牙的收入,並不想完全放棄虎牙。根據歡聚時代財報資料顯示,在2018年第四季度,其直播收入同比增長30。4%,達43億元,而虎牙在其中的貢獻達到14億元。

另一方面,鬥魚當時整體發展不錯,管理層對合並的意見很大不想放棄控制權。只是後來虎牙先與鬥魚上市,打亂了鬥魚的資金鍊和業務佈局,讓鬥魚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壓縮,直到最後晚於虎牙1年才上市。

事情的發展到2020年3月才有了眉目,騰訊同時變更派駐在鬥魚、虎牙兩公司的董事,任命IEG事業群財務管理副總經理周頌為鬥魚董事、IEG事業群平臺部總經理鄭磊為虎牙董事。

2020年4月,騰訊向虎牙購買了16523819股虎牙B類普通股,成為虎牙最大股東,投票權提高到50。1%,同時,騰訊也已是鬥魚最大股東,佔股達38%,超過創始人陳少傑的14。7%。

從此,虎牙和鬥魚對於合併案的態度變成了樂見其成。歡聚集團在尋求更大的投資變現回報,而鬥魚也轉為希望獲得合併後新公司的控制權。

隨後,騰訊在8月10日釋出公告,在官宣鬥魚和虎牙即將合併的同時,也對外宣佈與歡聚集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並與虎牙執行長董榮傑簽訂了單獨的股權轉讓協議。鬥魚虎牙以換股的形式進行合併,新公司採取聯席CEO制度,鬥魚CEO陳少傑和虎牙CEO董榮傑,將共同出任聯席CEO,陳少傑加入合併後新公司董事會。

也就是說,虎牙老股東歡聚集團和創始人董榮傑會套現離場,鬥魚也爭到了新公司的控制權。

可是好巧不巧,2020年11月,市場監管局出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外界對兩家合併後的壟斷質疑聲逐漸增多。

最終,2020年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宣佈,正在依法審查鬥魚和虎牙的申報。

合併失敗影響有多少?

合併這個事情對於騰訊、虎牙、鬥魚來說重要性不用多說,但是合併失敗對業務的影響力卻非常有限。

長期以來,遊戲直播行業的競爭激烈,從熊貓TV橫空出世之後,競爭的場面更是非常難看。從到內容侵權,再到主播挖角,每年兩家的口水戰就不少。

但熊貓TV涼涼後,鬥魚虎牙的競爭並沒有收手,作為股東的騰訊就面臨左手打右手的局面,協調鬥魚、虎牙、企鵝電競三家,平衡競爭帶來的內部消耗,成為騰訊主要的事情。

本來想用合併來減少內耗,可計劃不如變化。10月騰訊宣佈合併,12月相關部門就出手監管,在這個大背景下,合併3方誰有動作都不合適。因此,虎牙和鬥魚內部該幹嘛幹嘛,原本的運營情況沒有改變。

從兩家半年來的操作也可以佐證這點,在合併訊息官宣之後,鬥魚和虎牙依舊貌合神離,在業務整合上沒有什麼實際進展,該競爭還是競爭。

最明顯的就是在頭部主播、賽事版權上的爭奪,只是從明面上的互撕,轉到了訴之高堂。例如:虎牙主播嗨氏跳槽鬥魚,鬥魚被判支付4970萬違約金;虎牙起訴鬥魚侵權播放dota2電競賽事等。最近虎牙天命杯雙方還因為參賽名額的事,在網上唇槍舌劍。

對於騰訊來說,合不合並的影響其實也沒有那麼大,鬥魚虎牙都已經上市,兩家的最大股東也是騰訊,合併失敗並不影響騰訊對兩家公司的控制。對於騰訊在遊戲行業的地位影響更是無從談起。

據公開財報顯示,虎牙一季度營收26。05億元,同比增長僅8%,鬥魚一季度營收21。53億元,同比下滑6%。雙方在DAU和收入上相差無幾,增量空間已不大。B站、快手又都算是騰訊系,直播的遊戲版權多來自於騰訊,騰訊在遊戲直播行業中的強勢地位也並沒有受到影響。

此外,對於兩家內耗的問題,透過近期雙方的糾紛就可以看出,很多案件都是陳年舊賬,主播違約跳槽這種騷操作已經沒有。騰訊也可以參照TME的形式,讓雙方在未來的競爭中協同作戰,而且虎牙和鬥魚今年也有這樣的合作先例,比如4月虎牙20億買斷5年LPL版權,鬥魚就有出資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