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很多人雖然長成了大人,但心裡還是小時候那個蜷縮在角落的自己,埋藏著無數受傷的經歷和無數對世界失望的瞬間,每天含著淚問長大的自己: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遇言姐

11月28日,杭州網紅攝影師

@鹿道森

在微博發出一封遺書後,徹底失聯。

朋友們緊急報警後,警察在他最後出現的海邊發現了一件灰色風衣和一部白色手機。

12月1日,警方公佈,鹿道森遺體在舟山朱家尖附近海域被找到,確認死亡。

細看他的遺書,可以總結為:

缺愛的孩子短暫的一生。

被校園霸凌充斥著的童年、複雜的家庭關係、生活上的經濟壓力……

“有的人要用一輩子去治癒童年”,只是他這輩子提前結束了。

媒體在事後採訪鹿道森姑姑,那個在鹿道森遺書中,僅僅因為完成不了跨級作業就會踹兒子的父親,被姑姑形容成:“很愛兒子,只是嘴巴有點壞。”

其實現實生活中,

大部分家長都像這位父親一樣,根本不知道這種以愛為名的傷害,本人難以察覺的傷害,理所當然的傷害,是能殺人的。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最近一部叫

《女心理師》

的國產電視劇很火。業內外人士對這部劇褒貶不一,豆瓣5。1分的成績也說明它確實存在一定問題。

對諮詢師的神化:破案母親裝死伎倆的過程堪比福爾摩斯;

浮誇的劇情:男二會監聽、下藥、爬牆、開車撞人……一個把“壞”字寫在額頭的表情,只有劇裡的人物看不見;

生硬的話術:火柴測試、家庭格盤、房樹屋測試……

劇中提到的專業測試方式只針對了來訪者的情況說明,並沒有具體介紹深層邏輯。

不少專業人士甚至對這部劇下了“毀行業”的定論。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老實說,看到前兩集內容時,我確實覺得根據一個人衣服顏色,就能揣測性格、給人定性的女主,和一上來為了救人飛簷走壁,身份卻是個電臺主播的男主,多少有點現實魔幻主義了,好好的現實生活變得像一部網文劇。

但越往後看,拋開這些藝術加工的元素,這部劇圍繞心理行業展示的一些案例,比如:青少年自殺、驚恐發作、進食障礙、討好型人格、產後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觀眾意識到心理問題可能早已存在於你的生活中,只是你並未發現。

或者說,它可以成為一部現實生活中的病例集,讓我們更加了解心理疾病和我們之間的距離。

比如劇中出現的這幾個案例——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一:青少年自殺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鹿道森的遺書裡有寫道:

“複雜的家庭關係,打著為了孩子好。兩個人互相煎熬不離婚,他們的各種脾氣行為,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劇中開篇第一案件,高中生尤娜坐在學校的頂樓,企圖自殺。當了十幾年的好孩子,臨近高考,突然開始偷東西、說謊、打架。

所有人都以為她是因為和同班同學小哲發生了衝突,才會突然情緒暴動,做出極端行為。

但隨著諮詢師在給尤娜治療中,一步一步地抽絲剝繭,發現事情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和現實中大部分的父母一樣,尤娜的父母在感情發生裂痕時,為了不妨礙孩子高考,用拙劣的演技粉飾太平,但敏感的尤娜早已察覺這一切。

當偶然看見爸爸送小哲媽媽來學校,並給她撐傘,還送了小哲禮物時,尤娜認定爸爸的離開是因為移情別戀,所以把槍口對準了小哲——她把爸爸送給小哲的衣服染色,她激怒小哲對自己動手,她誣陷小哲推她從高處摔下……

她嫉妒小哲比自己在老師面前得到更多的認可,嫉妒小哲分享了爸爸的愛,認定自己不夠優秀,才導致了爸媽離婚。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為了阻止爸爸離開,尤娜開始不停地傷害自己——去便利店偷東西、泡冰水讓自己發燒、削水果割破自己的手、從高處摔落導致骨折……

因為她知道,只有自己發生意外時,爸爸媽媽才會齊心協力地照顧她。

年少的尤娜,用著笨拙且極端的方式守護著這個家,而父母卻完全沒有意識到。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心理諮詢師為尤娜爸媽做了場

火柴實驗”。

這場實驗第一個問題,就是讓他們回憶這段時間印象最深的五次爭吵——起因是什麼,兩個人都把火柴放到了女兒那欄:娜娜文理分科、娜娜逃課、娜娜要買手機、奶奶給娜娜買了手機、娜娜要學藝術……

當問到最近五次爭吵中最受傷的地方都與誰相關時,兩人都把大把火柴放在對方的格子中。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諮詢師很直接地說出了夫妻親密關係中的問題所在:媽媽對爸爸搞藝術不顧家庭這件事存在很大的不滿,想要溝通,但溝通的方式總是很強勢,爸爸努力維繫,卻發現溝通會有挫敗感,想要逃避。

這是非常典型的“追逃模式”——

一方情緒激烈,一方表現冷漠,很多婚姻關係都會陷入這種困境中。追逐者咄咄逼人,冷漠者掩耳盜鈴,拒絕溝通就是所有關係走向終點的催化劑。

而他們唯一一致的目標只有尤娜。所以尤娜選擇學藝術時,媽媽有了被背叛的感覺,矛盾進一步加深。

當孩子被動或者主動轉進了父母的矛盾中,就會產生對自我價值的不確定,產生

“是不是我不夠好”、“是不是我不夠優秀”、“是不是我就不值得被愛”

等疑問。

而尤娜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會不斷懷疑自己,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做出能引起父母關注的事情。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十幾歲的孩子,到底要花多大的力氣,才能照顧好整個家的情緒呢?

年少的尤娜做不到,年少的道鹿森也做不到,導致尤娜不斷自我傷害,導致成年離開了家庭的鹿道森依舊擺脫不了父母帶給的陰霾。

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不僅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有書可讀,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生永久性的影響。

如果為人父母需要考試,那麼父母對於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必須是重點必考題型。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這個案件讓我想起

網紅博主李雪琴

,鏡頭前帶給無數人快樂的她,也曾深陷重度抑鬱的沼澤中,好幾次嘗試自殺。

在一次脫口秀表演中,她自嘲:

“別人都是媽媽帶孩子,但在我家,我媽卻是我帶大的。”

媽媽在離婚後,情緒變得極其不穩定,為了討好媽媽,李雪琴每日拼命學習,爭取考到第一。但年少的她依然要忍受著媽媽突如其來的暴脾氣,每日過得戰戰兢兢。

小時候,大人總跟我們說,很多事情長大你就懂了,但很多兒時的傷痕不是懂了就能癒合的。

希望心理問題能從孩童時期就被重視起來,讓孩子們童年的生活都能是明亮的。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二、討好型人格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每個人身邊多多少少都存在這麼一類人:

對於別人的要求,永遠不會say no。

劇中的莫宇就是這類人,他的人生字典裡,彷彿沒有“不”字:

明明不想辦會員卡,卻在Tony軟脅迫下辦了一張5000元的白金卡;

明明不想給同事買咖啡,卻還是在大雨滂沱的天氣裡,溼了一身給同事買了回來;

明明不想幫組長改ppt,卻還是笑著接下了組長手裡的資料夾。

更令人氣不打一處來的是:

明明是被同事耍了,故意換了聚餐場地不通知他,第二天他還是買了奶茶討好同事,還謊稱有事沒能出席;

明明同事去k歌,不但沒有喊他,還藉口有事,讓已經在回家路上的他回公司幫忙做ppt,他居然還是唯唯諾諾地答應了;

明明是被同事拉去陪客戶,卻被同事耍猴似地圍攻灌酒,等他從廁所吐完回來,包間已經空無一人,他卻付了那張7488的高額賬單…。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這一切看起來都是莫宇自願且積極去完成的,但他並不高興,直至意識到這就是討好型人格,所以去找了心理諮詢師。

討好型人格比較突出的特徵是:

1.不懂得拒絕

2.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3.儘量避免與人產生衝突

4.刻意討好身邊所有人

在諮詢中有一段話,指出了這個案件的重點:

“如果你拒絕他,你覺得會發生什麼?”

“他會生氣,他會孤立我、排斥我……”

“他們就會覺得我是個很壞的人……”

被孤立、被排斥是小莫心中最大的痛點。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小莫害怕拒絕,他認為拒絕會產生更大的矛盾。

他這種意識也不是空穴來風,起源追溯到童年時期——他在上初中時,曾經拒絕校霸們讓他打掃教室的要求,從此之後他就遭受了無窮無盡的校園霸凌。

而更絕望的是,當他向家長求助時,父母的回答是這樣的:

爸爸:“那是同學們在跟你開玩笑呢。男子漢有些事情忍一忍就過去了。”

媽媽:“如果別人不喜歡你,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知道嗎?你不乖一點,人家怎麼跟你做朋友?”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這個對白,是不是很熟悉呢?在我看來,可謂字字誅心。

在大部分校園霸凌的案件中,90%的受害者在被問到為什麼不告訴爸媽時,都會出現類似的對白:

“你不招惹別人,別人怎麼會招惹你呢?”

“你是不是做了什麼讓別人不高興的事?”

孩子在外受到攻擊求助無果,只能一次又一次受到攻擊後默默承受,安慰自己“習慣就好”,但這種“習慣”反而助長了加害者的氣焰,讓他們有恃無恐,最終釀成惡果。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在小莫這個案件中,很多觀眾都在彈幕中表達了自己的感同身受:

“我就是這種人,原來這就是討好型人格,太無助了。”

“很多人看了都不會哭,但我已經淚流滿面了,說的就是我啊。”

“我也是職場中的小莫,我好害怕大家不喜歡我。”

很多時候,你只知道了自己的狀態不舒服,但並不知道是為什麼,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從而產生自我厭惡。

在這種情況下,

這部劇能提醒大家,尋找專業的幫助一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三、產後抑鬱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2019年,

《82年生的金智英》

這部韓國電影在中國香港上映,引起了大眾對產後抑鬱的重視。

其實在中國,每年都有1500萬左右的新手媽媽

,其中60%到80%的媽媽在產期或者產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有20%左右會發展成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的主要表現為:

1.情緒異常低落,容易自卑、自責

2.睡眠及食慾有嚴重的影響

3.出現精神運動遲滯的表現

4.嚴重者會產生輕生或者傷害孩子的念頭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劇中的詹女士就是嚴重的產後抑鬱患者。

“不尊重隱私、重男輕女的婆婆”、“當甩手掌櫃的丈夫”、“突如其來的漏尿”、“無法兼顧自己喜愛的事業”……這樁樁件件的打擊,讓她的世界轟然坍塌,甚至出現了傷害兒子的想法。

她焦慮、無助、自責。

但比較幸運的是,她有一個特別體貼、特別乖巧的女兒。女兒會在她當眾漏尿的時候,緊緊抱住她;會在她深夜痛哭的時候,抱著她讓她別哭;會在媽媽抱著弟弟的時候,乖乖坐在一邊抱著自己的小熊……。

女兒給了她很大的精神力量。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但現實中,很多媽媽都沒有這麼幸運。

即便意識到自己情緒不對,也會在家人或旁人嘴裡“矯情”、“都是這樣過來的”、“沒那麼嚴重”等話語的攻擊下懷疑自己。

等出現輕生念頭時,抑鬱症已經發展成了重度。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前不久,

女星孫銥

發影片控訴丈夫嘴欠,導致自己情緒失控。

身為女星,她非常重視自己的身材,當她聽到最愛的丈夫嘲笑自己胖了,還有胸下垂時,情緒就大爆發了。

這不僅僅是作為女性在孕期的敏感和脆弱,還有職業的屬性以及對愛人不理解的失望摻雜其中。

影片發出後,無數女性網友的留言字字扎心——

她們在現實中也遇到過太多類似的忽視和過度要求,孕育生命實屬不易,希望每位寶媽都能得到善待。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女心理師》這部劇,是我第一次遇到,想5倍速快進所有感情線,直奔案例剖析的都市劇。

這部劇每個案件在病因和症狀層面都表現得挺好的,每個案件都有很多觀眾留言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大的bug是:雖然對白用了很多的專業詞彙,諮詢過程也用了很多專業手法,但真正心理治療的療愈過程沒有劇中展示的那麼簡單。

所有的心理諮詢治療並不是僅僅通過幾次對話就能康復,這種將來訪者康復過程簡單化的處理,反而會讓正在深陷同樣心理疾病的患者更加焦慮——

為什麼她這麼容易就好了?

為什麼我做了諮詢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諮詢還是沒有和自己和解?

同樣是感冒,有人好得快,也有人好得慢,精神上的感冒當然也是一樣的。聽專業人士的意見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很多人雖然長成了大人,但心裡還是小時候那個蜷縮在角落的自己,埋藏著無數受傷的經歷和無數對世界失望的瞬間,每天含著淚問長大的自己: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遇言姐記得自己上一次在崩潰邊緣的時候,是在上大學的第二年,學校裡的中國同學們都回家度暑假去了,我只是想多修幾門課,讓自己早點畢業。

然後在冷冷清清的學校裡,面對做Project加拿大同學的不睬不理,還有因為暑期縮短了課程時間,特別沉重的作業壓力,我覺得自己每天都是灰色的,不想和人說話,也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我記得那段時間,是跑到網上寫詩,找網友聊天治癒了我的崩潰情緒——那個時候發現自己還可以用中文交流,用文字通往自己的內心,就漸漸找回了自己。

遇言不止的真愛們請記住,當你發現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請不要害怕,也不要硬扛。

身邊的朋友、家人都可以是你的傾訴物件。如果身邊實在沒有可以信任的人,下面是各個城市的諮詢熱線,我也可以把遇言姐的私人微信二維碼附在其後。

記住,當你發現什麼都改變不了的時候,你可以先從好好照顧自己做起。

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但總有人守護著你。

青少年自殺、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我們痛苦的心理陰影在這部劇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