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

大家好,我是宋立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

傳播是社會的基本機制,傳播是任何最小的人際組織的都具有的基本的社會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傳播是社會系統執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既是生產力,也是管理方式。

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

微地貌環境雖是傳播的地理條件,而一旦人類結成組織,人類自身的行動就成了更為活躍的因素。現在發現的最早的人類組織是古人類的群居聚落,1933年在周口店發現“北京猿人”的山頂上,發現了一個洞穴,在這個洞穴裡,有男女老少7個人類的頭骨化石,很像一個家庭,他們能從一百公里外取得赤鐵礦石,從幾百公里外取得海蠟,說明他們可能已有原始的交易與交通工具了。這些兩萬年前的“真人”已有了基本傳播行為。

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

現在發現儲存最好的村落遺址是仰韶文化的姜寨(在陝西撞關),村落呈圓形,村子周圍是一條寬、深各兩米的護村壕溝,在村東留有通路。村內是居住區,居住中心是一個廣場。廣場四周有五組建築群,東西、西面、南面各有一組,北面有兩組。每組以一個大型的房子為主體,是氏族公房,用於召開氏族會議、容留各家的成年男子;大房子旁邊有一兩座中型房子,中型房子是老母親領著未成年的子孫居住,也是家族聚會、吃飯的場所。中型房子周圍是小型房子,小型的房子是婚齡婦女接待自己的男友的地方。小房子是村子裡最基本的單位,房子裡有灶,有的小房子裡還有陶罐存放糧食。這個遺址反映了母系民族社會的組織結構。整個村子是由幾個有血緣關係的氏族組成的胞族。姜寨的全部房屋皆面向中央廣場,而此廣場為部落議事、聚會、娛樂、舉行祭祀儀式、宣佈教義、政令的“人文中心”。有人說,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大學”(“成均”)。

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

形成聚落的原因一是人類的定居生活,二是社會組織的發展,三是人際聯絡的加強,四是對外防禦的要求。中國原始的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都成了後世國家的原型“祖本”。

仰韶文化的村落,一般座落在黃河支流的岸邊或支流與黃河交匯的河邊陸地。在河南的伊河、洛河;山西的汾河;陝西的徑河、渭河等黃河支流領域,仰韶文化遺址分佈密集,有的村落與現代村落的密度相仿。河南龍山文化遺址中,村落有夯土築成的圍牆以資自衛,村落與村落之間顯然有了戰爭。有些傷殘的骸骨成堆地丟在坑穴中,大約是戰爭中的犧牲者。由於戰爭增多,規模加大,出現了城堡。現在發現的城堡有河南登封王城崗、淮陽的平糧臺等。後者的防禦體制相當複雜,南門底下還有三個陶管子排水的下水道。劉蕙孫先生說:“城堡應該就是所發明,是夏文化的特點。”

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

完全可以想見他們內部的組織強度與管理水準是相當可觀的。組織強度靠血緣紐帶,管理當中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都得透過傳播來有效的實施。社會協作系統包含的三個基本要素:協作意願、共同目標、資訊聯絡,前兩個是信念傳播的結果,後者就是傳播本身。管理的型別無非是說服和命令,其實質是兩種傳播形式。傳播貫穿管理的全過程。一個能夠協同的村落就是靠胞族內部有每個成員都同意的資訊指令,人人共享資訊的傳播是這個組織的無形之網,沒有這種網路,組織不會有效的存活,更不會長存下來。

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

這些及上節所述不同系列的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都包含著物質擴散、人種擴散與刺激擴大,其具體渠道包含原始的交換、人口流動將上真及其製造技術、經濟資訊相互傳遞、還有戰爭不僅刺激兵器的改進更透過征服促進了不同部族的文化交融。尤其是由於戰爭或生態的原因迫使族群連串大移動,是當時文化擴散的主要形態。當然還有放逐(強迫遷移)或貿易等社會性的遷移。

仰韶文化,聚落形成,文化之間的擴散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