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前言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豪傑輩出,各路起義軍都在盡力招納人才,積累自己的勢力,戰爭隨時會開始,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袁紹在朝廷叱吒風雲,掌握了自己的一手權力,而曹操也不甘示弱,雖然勢力比袁紹小許多,但他的野心已經天下昭然,袁紹和曹操二人在北方佔領了絕大多數土地。一山不容二虎,袁紹與曹操終究免不了一場惡戰,當時袁紹欲聯合劉繡、劉表二人共同討伐曹操,派人請援軍。劉繡拒絕了袁紹轉而投靠曹操,而劉表表面上答應,實則按兵不動,打算坐山觀虎鬥。

此時,劉表明明可以趁著“鷸蚌相爭”,自己坐收“漁翁之利”,為什麼劉表當時不趁北方大亂時,出兵北征呢?

劉表生平事蹟

公元142年,劉表出生,據《劉鎮南碑》載:“昊天不弔,年六十有七,建安十三年八月遘疾殞薨。”劉表應當死於公元208年,存在於世間67年時間。

桓帝永興二年甲午(即公元154年),劉表十三歲,曹操與當年出生。公元158年,劉表十七歲,“本年,劉表求學於王暢”,他跟著王暢學習。王暢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學者和官者,劉表跟著他學習,也受到了他的學術風格的影響。劉表早年跟著王暢,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還參加過大學生運動。劉表在不同的史書中的稱謂有所不同,《後漢書》稱他為“八顧”,《三國志》稱他為“八俊”,《漢末名士錄》稱他為“八友”。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劉表劇照)

公元169年,劉表正值二十八歲青年時期,此時發生了黨錮之亂。士大夫以及貴族勢力對朝廷宦官不滿,雙方發生了巨大的爭執,黨爭已經不可避免,最後以士大夫集團失敗而告終。

劉表參與了黨錮之爭,但他“逃亡得以免牢獄之禍”。從那之後,劉表開始了10年的流亡生涯,直到公元179年,“大赦天下,黨人禁錮自從祖以下皆除之”,黨錮之禁解除了,劉表38歲得以結束逃亡的日子,

據《三國志》記載:“劉表闢大將軍何進掾,為北軍中候”,他後來還得到了朝廷的任用。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劉表畫作)

“在位十旬,以賢能特選拜荊州刺史。”公元190年三月,劉表四十九歲,

他在擔任北軍中侯時,表現突出,賢能漸漸被髮掘,後來被任命為荊州刺史。當時有賊寇聚眾叛亂,劉表帶兵平定宗賊,隨後將荊州的制所從漢壽(今湖南漢壽縣)遷到襄陽(今湖北襄陽市)。

至於劉表遷移制所的原因,一是襄陽的地理位置特殊,處於重要河流的交匯處,透過長江和漢江可東連吳會,西接巴蜀,又能經過南陽盆地北上中原,西進關中,實為兵家常爭之地。另外當時袁術佔領著南陽,劉表遷所到襄陽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袁術一個下馬威,起到威懾袁術的作用。二是襄陽更接近中原,可以吸納更多從北方前來避難計程車人。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劉表畫作)

據《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記載:“袁術之在南陽也,與孫堅合從,欲襲奪表州,使堅攻表。堅為流矢所中死,軍敗,術遂不能勝表。”袁術在南陽稱霸,一直對襄陽虎視眈眈,在公元192年派孫堅攻打劉表治理的襄陽。最後孫堅中箭身亡,袁術軍隊雖失敗沒有能戰勝劉表奪取襄陽一帶地區。同年的冬天十月,李傕、郭汜將劉表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劉表此時大權在握重權在身。

公元193年也不太平,北方各個勢力正打得熱火朝天。公孫瓚聯合劉備、袁術攻打袁紹,袁紹聯手曹操要攻打袁術,而袁術派出的孫堅戰死襄陽,曹操等人蠢蠢欲動,大軍臨城。

《三國志》記載:“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劉表在那個關鍵的時刻斷了袁術的糧道,讓袁術驚慌失措放棄了南陽逃走,曹操趁此機會與袁術大戰於匡亭,毫無疑問袁術戰敗。劉表斷糧道的行為促使了匡亭大戰的發生,借曹操之力一舉削弱了袁術的勢力,更好地統治了襄陽。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劉表畫像)

公元194年,

獻帝要回洛陽定都,命將軍董承修復洛陽宮室,趙岐建議董承請劉表幫忙

:“岐雖迫大命,猶志報國家,欲自乘牛車,南說劉表,可使其身自將兵來衛朝廷,與將軍並心同力,共獎王室。此安上救人之策也。”後來趙構勸說劉表成功,劉表願意幫助修復宮室,派人前往洛陽,並貢獻了許多軍資。實際上,這並不代表劉表是真的一心一意為漢室,只不過是在亂世的變通,當前的權宜之計。

後來著名文人王粲與族兄王凱等人從長安來到荊州逃避戰亂,劉表十分開心。

劉表本人也是做學問的,他對文人的態度還是很不錯,本來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王粲,但見王粲外貌上有所欠缺,而王凱風雅俊朗,於是將女兒嫁給了他的族兄王凱。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劉表軍服畫作)

公元196年,驃騎將軍張濟從關中經過南陽後,想要攻打襄陽,但張濟卻中了飛箭後身亡,

張濟的軍隊全都歸屬劉表,張濟的從子張繡隨後投降劉表。自此以後,劉表的勢力進一步擴大,他命張繡帶領軍隊駐紮宛城,讓北方的各方勢力不敢輕舉妄動,有效威懾了曹操等人。

這時候天下的局勢變幻莫測,劉表置身其中卻沒有明確的態度,這使得他身邊的人很著急。鄧義勸說他要早些表明自己的立場,如果再這樣下去,遲早會吃虧。而劉表不聽鄧義的勸諫,而是回答他:

“內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大義也。治中何獨怪乎?”意思大概是對朝廷沒有失掉自己貢奉的職責,對外的聯盟陣營也沒有背信棄義,這樣便是對天下守住了信義,這樣又有什麼不對的呢?

劉表始終是這樣的立場,不聽周圍人的勸諫,鄧義對此非常失望,於是便不再輔佐劉表而選擇了隱退。時間來到公元197年,曹操打敗了袁術之後,正式帶兵征討劉繡。劉繡一開始投降,隨後便復叛,曹操的兒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都戰死沙場。次年,曹操又一次攻打劉繡,劉表隨後派人救濟劉繡,卻被曹操夾擊,於是劉表兵敗。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袁紹劇照)

官渡之戰一觸即發

獻帝建安四年己卯(即公元199年),袁紹在兼併了幽、冀、青、並四個州之後,勢力迅速大增,後來也就不怎麼把朝廷放在眼裡。袁紹後來將公孫瓚打敗,同年六月份,袁紹的大敵之一的袁術死亡。

袁術死亡後,北方的二位霸主袁紹和曹操已經不再聯合,一場你死我活的的戰爭一觸即發。

那時候,孫堅的大兒子孫策帶兵攻打廬江太守劉勳,劉表雖然已經派黃祖等人援助劉勳,但卻敵不過孫策,於是戰敗。自那以後,孫策基本上控制了江東地區,東吳基業一步步建立起來了。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袁紹畫作)

袁紹帶領著他的精兵南下,準備攻打曹操,奪下許都。

當時袁紹的部下對於戰爭的策略部署持有不同意見,一派人認為要打持久戰,而另一派人則認為要速戰速決。

實際上當時袁紹擁有著強大的軍隊實力,並且糧食充足,他沒有聽取持久戰的建議,最後採取了速戰速決的原則,他將軍隊分成三路攻打曹操。

而曹操此時並沒有很強大的實力,他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曹操並沒有因此而沮喪和慌亂,而是冷靜地派兵駐守官渡,積極準備與袁紹的作戰。

當時袁紹雖然自信滿滿,卻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戰勝曹操,畢竟曹操並非等閒之輩。袁紹聯絡了劉繡和劉表兩邊勢力,想請求他們派兵一起攻打曹操,這樣勝算也就更大一些。劉繡聽取了賈詡的意見,拒絕了袁紹的請求,賈詡認為袁紹氣度狹小,兄弟且不能相容,如何能讓天下國土相容呢?不久後劉繡便真正投降曹操。劉繡投降曹操之後,曹操萬分高興,有了劉繡的加入,阻止劉表北上,那麼他們便無後顧之憂,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對付袁紹上面。

後來袁紹又向劉表求助,讓劉備到時候派些軍隊幫助他攻打曹操。劉表仍然是之前的中立態度,他先將此事答應下來,表面上維持與袁紹的友好關係,但到最後卻並沒有派兵給袁紹支援。

袁紹也沒有輕舉妄動,他對劉繡劉表二人持懷疑態度,於是放緩了進攻曹操的步伐。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袁紹大殺四方)

公元200年,劉備殺掉徐州刺史背叛曹操,此時曹操害怕後方出事,於是先將精力暫時放在對付劉備上。在曹操和劉備在對戰時,

袁紹的部下田豐認為此時正是攻打曹操的最佳時機,趁其不備而突襲曹操。但袁紹說孩子正在生病,於是拒絕了攻打的建議,田豐怒其不爭,說這將要錯過取勝的大好時機,如果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袁紹仍然不聽,怕田豐擾亂軍心於是將他關押起來。後來劉備被曹操打敗,投奔袁紹,袁紹得到劉備的幫助以後,才決定出兵攻打許都,官渡之戰正式開始。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曹操劇照)

官渡之戰前期仍然是袁紹一方佔據著優勢,袁紹擁有足夠的土地和軍隊,糧食也充足,雖然和劉備分路偷襲曹操失敗,但仍然保持了優勢和軍力。

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在許攸這個人身上,許攸原本是袁紹的謀士,他提議分路攻打曹操,但袁紹怕重蹈覆轍,不肯冒這個險拒絕了這個建議。再加上許攸在後方的族人因犯事而被抓入了監獄,許攸因此大為惱怒,一氣之下背叛袁紹,轉而投靠了曹操。許攸對袁紹內部的情況是一清二楚,他立即為曹操出謀劃策,讓曹操去攻打烏巢。

袁紹的部下卻建議此時趁機攻打曹操的大本營,讓他無家可歸。於是袁紹兵分兩路,重兵攻打曹操大本營,只派了一些兵力去支援烏巢。最後烏巢失守,前方的重兵驚慌失措於是投降了曹操。袁紹沒想到這戰竟然輸得如此之快!

三國袁紹曹操相爭之時,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曹操畫像)

後來袁紹狼狽逃回自己的老巢,當時給出重要建議的田豐卻被袁紹殺掉了,袁紹害怕田豐的嘲笑,不肯接受和麵對自己失敗的恥辱。袁紹失敗後,又平定了許多叛亂,但沒過幾年就去世了,曹操的大敵倒下。再說劉備,官渡之戰後逃走投奔劉表,

《後漢書》中說:“劉備自袁紹奔荊州,表厚相待結而不能用也。”劉表對待劉備甚好,但卻沒有重用他,這也能夠理解,畢竟劉備投靠過太大方勢力,野心也不小經驗更是豐富,恐怕有一天會反撲。

就這樣劉備在荊州安定下來,在那期間還結識了一些有識之士,拜訪了臥龍先生諸葛亮,也算是不虛此行。

袁紹曹操相爭之時 劉表為何不趁機北伐?

在上文有提到過,很早就有人勸說劉表不能再按照自己的想法保持中立,但他卻不以為然。

在袁紹和曹操相爭時,劉表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中立態度,袁紹要他幫忙,他明面上答應,實際上拒絕,也沒有轉而幫忙曹操。當時有人勸諫劉表,如果不能自立門戶圖天下,那麼就選擇一方勢力依附,若不想幫助袁紹,就援助曹操,中立則意味著可能會兩方勢力都得罪,這很不利於劉表。

劉表將信將疑,於是派韓嵩去往曹操的許都一探究竟,最後韓嵩回來後也勸劉表依附曹操,劉表大怒,以為他已經投靠了曹操,差點將他殺掉,幸虧劉表妻子蔡氏勸阻,韓嵩才得以保全性命免於一死。

實際上,劉表的確可以趁著袁紹和曹操相鬥時,趁機北伐,那時候袁紹的精力在對付曹操上,曹操也在應付著袁紹,並且曹操的勢力更弱,無論攻打哪一方都有一定勝算。但劉表卻沒有這麼做,這是為什麼呢?

劉表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中立態度,對朝廷效力,卻又與袁紹等人有聯絡,他想要在這亂世之中保留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劉表沒有要統一天下的偉大志向,他的精力都放在荊州的治理上,平定叛亂安撫民眾,他治理時的荊州是人們避亂的首選之地,治安穩定人心穩定。劉表在這亂世之中儘量地不得罪任何一方大勢力,也不肯依附其他人,他只是想把荊州守護好。

他的想法雖然簡單,但在亂世是行不通的,你若不進攻別人,那麼就會被別人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