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雙十一

全民狂歡購物節,各地瘋狂剁手的情景歷歷在目,滿減優惠、現金紅包、折扣券、尾款人等既燒腦上頭又讓人深惡痛絕的活動霸佔著打工人的電腦螢幕,風起雲湧,身在其中,讓打工人甚是心動,你剁手了嗎?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在此

風風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促銷活動能促進消費讓人無可厚非

但模糊重量概念讓消費者購買

無疑就是殺雞取卵

為什麼這麼說呢?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場景一

網上購物標價

網上購物,網上買菜成了很多人的首要消費方式,我們網上消費看到標價是這樣的: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22.32/300g

17.42元/200g

“秒殺價”

大家是不是覺得

不買

虧大了

#FormatImgID_6#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場景二

計量概念教育

小學數學教我們的計量單位元/斤: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貴重物品的計量單位才是多少元/克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場景三

線下商場消費

結賬時

我們拿到的小票或者東西

才知道原來現在食物已經這麼貴了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場景四

線下市場消費

我們要是去農貿市場看到的另一番場景:

蔬菜,水果,豬肉,牛肉,羊肉,海鮮等等

都是統一的計量單位

元/斤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場景五

採訪現場

針對這種現象,作為z時代的我特意聯絡了多年未聯絡的同學,透過微信的方式特意採訪了他們對重量的認識,採訪記錄如下:

“00後小姐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98年小哥哥”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94年阿姨”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透過以上採訪

我們可以看到越年輕

對重量和物價越是沒有概念

其實網上買菜很多都是按克賣

而我們知道500g才是一斤

網上的100g的幾倍是我們市場上賣的價格

可見這才是商家的套路啊

讓我們掉入了“便宜”的陷阱

之前聽過一則段子

同事在網上買菜

我問她

買菜貴不貴

她說青菜5塊錢200g

豬肉9。9元250g

……

我趕緊問她

你變重了嗎?

她說

我重了700g!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風風結語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

特意問了一下今年家裡的稻穀收成如何,糧食販子今年是怎麼出價;家裡的稻穀現在的計價方式依舊是元/100斤,十幾年了一直沒有變過,可見我們的初級農產品是多麼便宜。

如果商家都是透過元/200克這種形式來標榜物價,借貸利息是透過借1萬元每天利息3。5元這種形式來標榜利息的話,最後的結果就是物價在悄悄的瘋漲,而消費者卻感受不到;長時間的教育給我們的概念和現實之間需要一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的計算,但是往往很多人消費都會先入為主,習慣性的認為是我們熟知的消費,膽子小不想惹事的、愛面子的就得為此買單,遇見“愛惹事”的就得和商家理論明白甚至是報警,但是執法者來了也無可奈何,因為商家是“明碼標價”,只不過是關鍵資訊字小一些或者計量方式不一樣,並不存在欺詐。慢慢地按照我們正常認識標價的商家就成了良心商家,讓消費者滿意就更加難上加難。而且也容易導致超前消費。

消費升級是勢在必行的,但是隨著社會閱歷的增長,一個問題一直在縈繞心頭,消費升級是“生活必需品賣的越來越貴”?越來越多網上的自嘲實現某某水果自由,某某海鮮自由或許那一天就變成了實現了白菜自由。物超所值在當下絕不是大多數人眼中的消費升級,切莫讓一分錢一分貨最後變成了一塊錢一分貨。

依舊希望

我們從小樹立的概念和我們現實生活一樣

而不是投機式的營銷充斥生活

買賣本是你情我願,卻成了“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