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9000萬抑鬱症人群,重拾生命之光

AI助力9000萬抑鬱症人群,重拾生命之光

近日,韓國明星崔雪莉的離開,引發了人們對抑鬱症的高度關注,而人人網也爆出:喜劇演員金·凱瑞一直都是大眾眼裡的開心果,遠離憂愁和煩惱,但他患有抑鬱症已經12年了。顯而易見,也許你身邊的好友,正在經歷著抑鬱症的折磨,在AI發展的今天,讓AI來讀懂抑鬱症的悲傷,已然成為可能。

抑鬱症診斷的難點在於診前的精準預測和診後的有效追蹤,一些研究團隊正試圖用AI讀懂抑鬱症患者的悲傷。來自IBM的計算精神病學和神經成像研究小組團隊開始嘗試利用機器學習預測人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他們透過對59名普通人的語言方式進行追蹤、分析,並對語言連貫性進行評分,來預測人們的潛在患病風險。在隨後的結果驗證中,AI預測的精確度達到83%。如今,AI進軍醫療領域已經是勢不可擋。IBM在AI預測抑鬱症方面取得突破,可見有效利用AI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已經是蓄勢待發。AI在防治精神疾病方面將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AI助力9000萬抑鬱症人群,重拾生命之光

根據《柳葉刀》的資料:中國的抑鬱人群已達到 9000 萬,平均每 11 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抑鬱。

在《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年疾病負擔》的報告中,在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會致殘,抑鬱症會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而放眼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每年有80萬人因自殺死亡,大約每40秒就有一人選擇輕生。

在中國,有大約2。5億人需要心理諮詢服務,8000萬人需要心理治療,心理診療的市場需求極為巨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抑鬱症的醫療防治還處在識別率低的局面,地級市以上的醫院對其識別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

AI助力9000萬抑鬱症人群,重拾生命之光

AI樹洞救援團發起人黃智生

而反觀AI的表現,除了此次IBM的AI預測實現了高識別率外,美國哈佛大學曾透過用AI程式分析社交網站中的照片,提出用色彩學的方法來診斷抑鬱症,正確率也高達七成。而在中國,樹洞救援團採用AI巡視著各大社交平臺,樹洞機器人每天發表樹洞監控通報,從每天大量的樹洞資訊中發現高風險的自殺人群,一旦找到,就會根據十級判斷標準進行預警,最高等級是10,表示“自殺可能正在進行中”,稍弱一點的9級表示“自殺方式已確定,今日內可能進行”,根據樹洞機器人的監控通報,拿到訊息的志願者會成立救援小組,開展救援工作。

樹洞救援行動的創始人黃智生曾表示,總結一些失敗的救援,發現抑鬱症患者善於隱藏自己,恰恰那些沒有講出來的,往往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僅靠人腦,即便經過培訓,難免會有疏漏,因此救援者都有AI背景。”

黃智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過:“對抑鬱症患者的心理疏導,在人工智慧的決策輔助下,不再只是全憑經驗與心理學知識,傳統心理諮詢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將帶來更科學的救治方法。”

AI助力9000萬抑鬱症人群,重拾生命之光

今年,已經有一些只聽聲音就可提供早期抑鬱症的商業App和研究專案存在了,並且該技術的應用範圍在不斷擴大,阿爾伯塔大學的一個團隊就已研發出可以用聲音診斷抑鬱症的系統,利用AI技術,幫助使用者進行自我診斷。

的確,AI技術在不斷的完善,但僅僅能讀懂抑鬱症人群的悲傷,還遠遠不夠,抑鬱症人群也需要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問候,以及醫生的合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