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改變不了的本質,和越來越火的財商教育

雙減改變不了的本質,和越來越火的財商教育

雙減改變不了的本質

雙減改變了教育模式,但是教育模式改變,未來的規則和環境能不能同步升級?這是值得每一箇中國家庭和父母群體必須要面對和謹慎思考的問題。當然也是指導行動的重要判斷。

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對應的焦慮和煩惱也必然存在,一切需要時間和結果給出答案。大國做事,必有章法,如果不能給國策變化帶來助力,至少也不要去製造阻礙,這個原則同樣意義重大。

無論如何,任何時代,在中國,教育都是改變命運,階層跨越,保障生存,最重要,最主要,也是最需要的渠道,這個本質,永遠不會改變。

財商教育

其實家長們之所以這麼焦慮,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子女的未來能夠走得順暢一些,能夠選擇多一些,說到本質處就是賺錢相對體面一些,雖然對於我們成年人的生活處處涉及錢,但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最初真的很難理解錢的含義。

這就像讓三歲的孩子“不要浪費食物”一樣,“浪費”這個概念對他們如同成年人對量子力學一樣陌生。

“孩子的世界裡沒有成本,從出生開始,父母給他們食物和衣服,親友送他們禮物,他們什麼都沒付出,這些東西就存在了。”

根據金融機構對美國父母展開的金錢教育調查,39%的家長不願意和孩子談論錢。

但跟孩子談錢似乎又是絕對必要的。去年《紐約時報》釋出的學前兒童禮物指南中,存錢罐大受推薦,成功上榜。

作者寫道:我在女兒還沒學會走路時,就買了第一個小豬存錢罐,將硬幣投入後小豬會發出歡快歌聲,女兒很喜歡使用它。現在女兒長大了,前不久我看到她在向她的弟弟展示如何使用它。

新聞最近報道過一個《孩子們加入投資潮流》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7歲的小男孩Emmanuel靠零花錢投資了178美元的任天堂股票。一起玩遊戲的時候,如果朋友問Emmanuel為什麼沒有任天堂遊戲機的時候,他會很驕傲的告訴對方:我有更好的東西,任天堂的一部分。

Emmanuel的財富故事是,每當他想買什麼的時候,他們全家會跟他一起搜尋這家公司的情況,然後決定要不要買點這家公司的股票。他最近一筆投資決策是在買了一個星巴克蛋糕後,把5美元零花錢剩下的部分買了星巴克公司的股票。

鼓勵孩子成為低齡股民已經在一小群家長中成了風潮。最近幾年,某零股交易平臺上關於如何為孩子建立賬戶、如何教孩子炒股的帖子每月都在猛增。他們的心態大多都跟Emmanuel父親差不多:

“雖然這點股票不會帶來很大的收益,但是他能感受到投資的樂趣,他能看到錢除了被消費掉,也可以生出更多的錢。”

現在,幾乎全世界都覺得財商教育不僅有必要而且總是有益的。科技圈的KOL們指導家長們在虛擬支付的時代,更有必要在消費的時候提醒孩子們,我們是在用錢交換物品,不然的話,孩子可能“一度以為手機就是錢,想要什麼就用手機點一下,而且他們會以為錢是花不完的。”

所有關於兒童金錢教育的故事中,巴菲特的故事是一個足夠正面的例子。巴菲特讀小學的時候,被父親領去了紐交所參觀,11歲時他進入股市,而後憑藉敏銳的投資眼光,在26歲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巴菲特在個人傳記中表示,父親對自己影響極深,而他本人也在自己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與他們談論理財。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小兒子彼得曾經把價值2億美元的遺產低價賤賣掉。

這筆遺產是1977年巴菲特父親的農場出售所得收益,巴菲特把錢轉化為當時價值9萬美元的公司股票給了19歲的彼得。

彼得當時是個在上大學的青少年,但他當時一門心思想退學去搞音樂,於是就把這筆遺產賣了,去追求音樂夢了。幾年之後,彼得如願以償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音樂製作人,可是這些股票也已經漲到了2億美元。於是有媒體跑去問他有什麼想說的。

彼得回答說,“我用股票換了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我用它來爭取時間。這段時間讓我在我喜歡的工作上取得了成功。這是我在童年就學到的父親稱之為‘財富倫理’的重要一課。

他說錢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工作的重點也不是儘可能多地賺錢,而是做你真正熱愛的事情,讓你每天都開心地醒來的事情。”

所以綜合以上,雙減只能改變教育模式,改變不了教育改變命運的本質,因為我們的訴求未變,而應勢而起的財商教育,一方面是要讓子女瞭解到金錢不僅可以消費,還可以錢生錢,更高階一點的,就如同巴菲特的兒子彼得一樣,認識到金錢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我們終將還是要回到生活中去。

More:

中國的房價長期來看,是看漲的嗎?

有人說股市中85%以上的人會虧錢

年輕人投資輕視的那些事兒

2022年對於保險板塊的一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