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重慶的城市發展有多難?這組資料告訴你

近現代以來,重慶一直是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就算在直轄之前,重慶的GDP總量也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的前列。不過,這並不代表重慶的城市環境和發展水平一直都很好。

上世紀80年代,重慶的城市發展有多難?這組資料告訴你

由於是工業重鎮,加之基礎設施欠賬太多和地形地貌的現狀,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重慶雖然經濟領先,但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卻很糟糕。

據1986年重慶年鑑的資料顯示:當時,重慶的城市人均佔有城市道路面積僅為2。17平方米,而國內大城市平均為3。6平方米;與此同時,重慶城市道路只佔城市總用地面積的4%,而國內大城市平均為7。3%。遠低於同等城市的標準。

上世紀80年代,重慶的城市發展有多難?這組資料告訴你

由於財力有限,重慶沒有能力修建更多的過江大橋,導致市區內環道路嚴重堵塞,公交客運十分緊張,急需更新的破舊公共汽車、電車多達500餘輛。絕大多數的城市道路普遍存在著路窄、坡陡、彎道多、標準低等問題。

在人居環境方面,1986年重慶城市人平居住面積僅為4。2平方米,低於全國大城市平均水平(6。36平方米)。全市尚有15。26萬戶無房戶、擠住戶,住宅問題仍然緊張。更讓人吃驚的是,當時還遺留著三十四年代抗戰時期臨時搭建的危房468萬平方米需要改造。

上世紀80年代,重慶的城市發展有多難?這組資料告訴你

此外,重慶當時的環境汙染也相當嚴重,1986年,重慶城區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年際均值為0。4亳克/立方米,超過國家三級標準三倍,在全國75個大中城市名列第一位。酸雨危害甚烈,在全國大城市中也居於首位;降塵量居我國南方24個大中城市之冠。可以說,完全是一座灰頭土臉的城市。

上世紀80年代,重慶的城市發展有多難?這組資料告訴你

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重慶的城市面貌早已經今非昔比,不但城建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優良的人居環境更是有目共睹,已經成為了一座具有獨特魅力的山水之城。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記住那些為了重慶建設發展不斷付出的巴渝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