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的山水詩有哪些?他的山水詩有哪些特點?謝靈運的詩詞有哪些

謝靈運的山水詩有哪些?他的山水詩有哪些特點?謝靈運的詩詞有哪些

謝靈運是我國古典山水詩的奠基人,他一生酷愛山水,自稱“江北倦歷覽,江南曠周旋”,還特製登山之用的“謝公屐”。

謝靈運的山水詩多創造於“肆意遨遊,尋山陟嶺”,給人親臨其境之感。他的山水詩不僅清新明朗而且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意趣。

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

——《過始寧墅》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嗚禽。

——《登池上樓》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登江中孤嶼》

崖傾光難留,林深響易奔。

——《回溪石瀨修竹茂林》

曉霜楓葉丹,夕曛嵐氣陰。

——《晚出西射堂詩》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謝靈運的山水詩兼收幷蓄儒釋道三教思想,其中部分詩作佛教思想傾向相當明顯。這與他幼時寄養靈隱寺,成年後又與支道林、慧遠等高僧交往密切相關。

三生石

謝靈運

四城有頓躓,三世無極已。

浮歡昧眼前,沉憂貫終始。

壯齡緩前期,頹年迫暮齒。

揮霍夢幻頃,飄忽風雷起。

良緣殆未謝,時逝不可俟。

驚擬靈鷲山,尚想祇洹軌。

絕溜飛庭前,高林映窗裡。

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

四城有頓躓,三世無極已

相傳釋迦牟尼成佛前,曾出東南西北四城門。在前三城門外,他遇見了老人、病人和死人,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間的苦難和無常;當他出北門時,遇到了一位比丘,聞其廣說出家功德,於是決定出家修行。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說人間充滿了痛苦和挫折,三世輪迴是一片無窮無盡的苦海。

“四城”

指佛陀在俗為太子時所遊四城門,《因果經》雲:“爾時太子年漸長大,出家時至,故辭父王,出四城門遊觀。前三所逢生厭唯欲,第四齣家。”

“頓躓”

(dùn zhì):絆倒,意謂不順利。

“三世”

即佛教的過去、現在、未來之世。

浮歡昧眼前,沉照貫終始

人們往往會被眼前的浮歡所矇蔽,看不清貫穿萬法中的沉冥之理而恍若夢幻。

“浮歡”

指現世的歡樂。

“昧眼前”

:連眼前的事物也看不清楚。昧為模糊之義。

“沉照”

:深入地觀照。

壯齡緩前期,頹年迫暮齒

壯年時總覺來日方長,暮年才知道時光緊迫。

“頹”

:衰弱。

“迫暮齒”

:晚年時感到了時光的緊迫可貴。

揮霍夢幻頃,飄忽風雷起

謝靈運在此化用《維摩詰經》中“是身如幻”、“是身如夢”、“是身如電”、“是身如風”的說法,形象地說明人生短暫,世事無常,一切都像風電一樣飄忽而過。

“揮霍”

謂急速的樣子。

“飄忽”

是快捷疾速的意思。

良緣迨未謝,時逝不可俟

詩人在此感言,一定要抓住良好的時機,研習佛法,修持梵行。

“迨”

同“逮”。

“謝”

:凋謝,結束。

“俟”

:等待。

驚擬靈鷲山,尚想祇洹軌

在詩人的眼裡,靈隱飛來峰就像靈隱寺的開山祖師說的那樣,此處就是佛陀說法的靈鷲山、祇洹精舍,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裡的一切無一不成為詩人的觀照物件。

“擬”

:嚮往。

“靈鷲山”

:在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佛陀曾在此居住,說法多年。

“祇洹”

:祇垣即祇樹給孤獨園,在古印度喬薩羅國舍衛城南,也是佛陀居住、說法的場所。

絕溜飛庭前,高林映窗裡

詩句寫禪室前庭所見的景色,彷彿是一軸靜態的畫面:一股細而白的水流從庭前飛流而下,窗欞上映進了山林那鬱鬱蔥蔥的青綠色澤。尤其次句,更是一幅畫中之畫,鑲嵌在窗框之間,實在美不勝收。

“絕溜”

:凌空而下的澗水或瀑布。

“棲”

:棲息,居住。

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

詩人在禪室中默想空觀的含義,聽聞禪師在講宇分析精妙的佛理,完全沉浸在佛法的雨露中。

“空觀”

:佛教認為諸法因緣和合方能生起,因此並無自性,稱為緣起性空,能以此理觀照萬物,名為空觀。

“講宇”

:講堂。

妙理”

指佛教的各種精微理論。

這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詩分三層:前六句為第一層,結合三生石聯想三世,說明佛理;中六句為第二層,正寫自己的感觸;最後四句為第三層,描寫三生石、飛來峰及禪舍的美景,以抒發自己嚮往的悟道生活。這首詩在結構語句上有著高度的藝術性,結構與寫景兩妙相融,遂使言理詩與山水乳水交融,不失為一首淡中見醇,癯而能腴的佳作。

詩中寫明性見佛,頓悟解脫的參透,實基於謝靈運當時歷經反覆,毅然掛冠的生活經驗。所以前十句中說理與追省交替而下,以唱嘆出之,讀來有迴腸蕩氣之感。

本詩深入淺出,而不俚俗。精妙的佛理,在他三言二語就挈出要領,又加以形象的比喻。相比之下,後世的言理詩,如王梵志詩就過於俚俗,王維的《胡居士臥病遺來因贈》則顯得較為生澀。謝靈運詩歌的語言特色,其淺切處可使讀者較直接地進入詩歌的感情,產生一種清遠悠長的韻味。

此首詩勢,如同江流為峽谷束起,頓見精神,復又越峽而出,發為“絕溜”,“高林”一聯的景語,將絕壁清溜,高林嵐光,自然界山山水水的清氣,一總收束到精舍明淨無垢的窗口裡,這飛動崒兀而高朗澄徹的景象,正是詩人參悟後心胸的物化。至此境界又上一層樓,餘波盪漾,餘味無窮。

圖 文:靈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