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丨漁人求度

佛教故事丨漁人求度

賢愚經雲。爾時世尊向毗舍離城。到梨越河所。不遠而坐。時捕魚人網得一魚。五百人挽。不能使出。復喚牧牛人眾。共一千人。挽得一魚。身有百頭。若干種類。驢馬駱駝。虎狼豬狗。猿猴狐狸。如斯之形。

世尊往至魚所。而問魚言。汝是迦毘梨不。答言實是。阿難白佛。此魚何緣如是。

佛告阿難。昔有婆羅門。生一男兒。字迦毗梨。聰明博達。其母問子。汝本高明。更有勝汝者否。答言。沙門。母言。何以不往學習其法。奉其母教。即往習學。三藏義理悉皆通曉。若共比丘談論。理若短屈。即便可罵言。汝等愚騃。無所識別。劇於畜生。知曉何法。諸百獸頭。皆用比之。緣是果報。今受百頭魚身。

時捕魚人及牧牛人。同時求佛出家。佛為說法。種種苦切。漏盡結解。即成沙門。爾時阿難及於眾人。聞佛所說。悵然不樂。悲傷交懷。鹹共同聲。而作是言。身口意行。不可不慎也。

佛教故事丨漁人求度

白話譯文

《賢愚經》上說:當時世尊經過毗舍離城,在離犁越河不遠的一個地方坐下。這時只見一班捕魚人,網得一條大魚,五百人都拉不動;又把附近牧牛的人一起喚來,共一千人,才把大魚拉上來。只見這條魚身上長著百頭,有若干種類,驢馬駱駝、虎狼豬狗、猿猴狐狸等等,如此形狀,極為可怖,人們紛紛倒退。

這時世尊走到大魚旁邊,向魚問說:“你的前身是迦毗犁,對不對?”魚應聲答說:“就是。”阿難問佛:“這條魚為什麼這樣子?”

佛告訴阿難:“從前有一位婆羅門,生有一男,名迦毗犁,聰明伶俐,博學多才。有一天,他母親問他說:‘你的學問這麼高明,世間還有誰能勝過你的?’兒子回答說:‘只有出家的沙門可以勝我。’母親說:‘既然自知學問不如,為什麼不去向沙門學習呢?’迦毗犁聽從母親的勸誡,即往沙門處習學三藏,雖通曉義理,然猶不如沙門定慧,每與比丘談論,自知理屈,便出口惡言,罵比丘是畜生,並以百獸比之。因此果報,今受魚身而有百頭。”阿難問佛:“何時當得脫此魚身?”佛告阿難:“此賢劫中千佛過去,猶故不脫。”

當時在場的捕魚人及牧牛人聽了這一段因果的事實,皆生畏懼,一起向佛請求出家,淨修梵行。佛為說法度化,即成沙門,俱各深信因果,共作此言:“身口意行,不可不慎!”

圖文:靈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