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產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標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內享用一份真材實料的精品!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魚類是以鰓呼吸、透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尼爾森在1994年的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佔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以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一、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

(一)魚的體型

魚類在演化發展的過程中,由於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差異,形成了多種多樣與之相適應的體型。就以淡水養殖的魚類來說,大致有如下三種體型: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草魚是典型的紡錘型)

1.紡錘型(又稱梭型)

這種體型的魚類,頭、尾稍尖,身體中段較粗大,其橫斷面呈橢圓形,側視呈紡錘狀,如草魚、鯉魚、鯽魚等。這種體型的魚類適於在靜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活動。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團頭魴呈菱形)

2.側扁型

魚體較短,兩側很扁而背腹軸高,側視略呈菱形。這種體型的魚類,通常適於在較平靜或緩流的水體中活動,如鯿魚、團頭魴等屬此型別。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鯽魚呈側扁形)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鰻鱺、鱔,鰍呈棍棒狀)

3.圓筒型(棍棒型)

魚體延長,其橫斷面呈圓形,側視呈棍棒狀,如鰻鱺、黃鱔等屬此種類型。這種體型的魚類多底棲,善穿洞或穴居生活。

(二) 魚體各部位及附屬器官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1。鰓2。胸鰭3。腹鰭4。臀鰭5。尾鰭6。背鰭7。側線)

1.魚類的身體可分為頭、軀幹和尾三個部分

(1)頭部是指吻端到鰓蓋後緣。

魚類的頭部主要有口、須、眼、鼻孔和鰓孔等器官。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淡水養殖魚類的口一般位於吻端,由上下頜組成,它

既是捕食器,也是魚類呼吸時入水的通道

有些魚類的口附近著生有須,如鯉魚和鯰具須兩對,埃及鬍子鯰有須四對。

須具有感覺和味覺作用,並可輔助尋覓食物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魚類的眼睛位於頭的兩側,沒有眼瞼,不能閉合,也不能較大的轉動。眼的角膜平坦,水晶體呈圓球形,它的曲度不能改變,因此可以推測

魚類可能都是近視的

魚眼的前上方左右各有一個鼻腔,其間有膜相隔,分為前後兩鼻孔,後者不與口腔相通,故

魚類的鼻孔沒有呼吸作用,只有嗅覺功能

頭的後部兩側鰓蓋後緣有一對

鰓孔

(只有鱔魚特殊,其左右鰓孔合成一個,位於腹面),它是

呼吸時出水的通道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鯽魚的外部解剖圖)

(2)軀幹部是指鰓蓋後緣至肛門一段

(3)肛門以後至尾鰭基為尾部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除去頭骨背側示意圖)

魚類的軀幹部和尾部主要有鰭、鱗片和側線器官。

鰭是魚類的運動器官,按其所著生的位置,可分為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魚在水中游動時,各鰭相互配合,

保持身體的平衡並起推進、剎制或轉彎的作用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①胸鰭,②腹鰭,③背鰭,④臀鰭,⑤尾鰭)

大多數魚類的體表都披有堅實的鱗片,它是面板的衍生物,通常呈

覆瓦狀排列

。有些魚類(如鰻鱺和鱔魚)的鱗片退化,也有殘留少數鱗片的魚類,如鏡鯉則是典型的例子。

不管有鱗、無鱗或缺鱗的魚類體表,都能分泌大量的粘液,無疑具有潤滑和保護魚體的作用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側線是魚類特有的感覺器官

。它是深藏於皮下的管狀系統結構-,與神經系統緊密連線。有許多小管穿過鱗片與外界相通。這些小孔在體側表面排列成線狀。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常見的淡水魚類之側線只有一條,從頭後部大致沿體側中線直到尾鰭基部。但尼羅非鯽的側線中斷,分上下兩段。

側線具有聽覺和觸覺功能,能感覺水的振動波、水流方向和水壓的變化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2.關於魚體外形各部的測量和附屬器官的位置

全長:從吻端至尾鰭末端的距離;

體長:從吻端至尾鰭基部的距離;

體高:身體的最大高度;

頭長:從吻端至鰓蓋骨後緣的距離;

吻長:從吻端至眼眶前緣的距離;

眼徑:眼眶前緣至後緣的距離;

眼間距:左右兩眼眶之間的直線距離;

尾柄長:從臀鰭基部後端至尾鰭基部垂直線的距離;

尾柄高:尾柄部分的最低高度。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除去體壁和鰓蓋的鯽魚)

二、魚類的內部器官組成

1.骨骼

骨骼是支援身體和保護體內器官的組織,它和動物體的運動也有密切關係。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骨骼有內外之分,

外骨骼

包括鱗甲、鰭條和棘刺等;

內骨骼

通常是指埋在肌肉裡的骨骼部分,包括頭骨、脊柱和附肢骨骼。

頭骨

由腦顱和咽顱兩部分組成,硬骨魚類(常見的淡水養殖魚類均為硬骨魚類)的腦顱由許多骨片所合成,其主要作用是保護腦;

咽顱

由一對頜弓、一對舌弓和五對鰓弓所組成,分別具有支援頜、舌和鰓的功能。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脊柱

由體椎和尾椎兩種脊椎骨組成,體椎附有肋骨,尾椎無肋骨著生,兩者容易區別。每個脊椎的椎體前後兩面都是凹形的,故稱之為

雙凹椎體,這是魚類所特有

。附肢骨骼是指支援魚鰭的骨骼,支援背鰭、臀鰭和尾鰭的骨骼是不成對的奇鰭骨骼;支援胸鰭和腹鰭的骨骼為成對的偶鰭骨骼。魚類的偶鰭骨沒有和脊柱連線,與其他陸生脊椎相比,顯然又是一個特點。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鯽魚的骨架)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2.肌肉

魚類的攝食、逃避敵害、繁殖等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動,都要依靠肌肉的規律性收縮所起的運動來完成。

魚類的軀幹部和尾部的肌肉

由許多肌節組成,肌節之間有隔膜連線而呈分節現象。

體側肌肉

被一水平走向的肌隔分為兩段,上段叫軸上肌,下段叫軸下肌。軸上肌分化出背鰭部分的肌肉。

尾部肌節

分化出尾鰭肌。軸下肌分化為腹部與胸、腹鰭等部肌肉。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3.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包括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的起端

為口,經口腔、食道、胃、腸而

終於

肛門。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口腔

內有齒和鰓耙等構造。一般魚類具有

頜齒和咽齒

兩種,前者多起攝取食物的作用,後者則有壓碎和咀嚼食物的功能。

鰓耙

著生在鰓弓內緣,它是咽部的濾食器官。

草食性和雜食性

的魚類(如草魚、鯉、鯽等)的鰓耙較疏短,

吃浮游生物的魚類

(如鰱魚、鱅魚等)的鰓耙則密而長。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魚類沒有明顯的舌

,緊介面腔的一段為食道,一般短寬而壁厚,具有較強的擴張性,以利吞食比較大型的食物。

在食道的後方,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鯉科魚類通常沒有明顯的胃,其外表與食道並無多大差別,也可以說

鯉科魚類是無胃魚

。但

鯰科魚類等肉食性魚類的胃卻很發達

,界線也很明顯,即是

有胃魚

。胃後是

,其長短因魚的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別,偏於肉食性的魚

腸較短

,偏於草食性和濾食浮游生物的

魚腸較長

,雜食性魚類的

腸管適中

。腸的末端由肛門開口通體外。

消化腺

包括胃腺、腸腺、肝臟、胰腺和膽囊等。這些腺體能分泌各種消化液使食物消化。

胃腺

分泌的胃蛋白酶,

腸腺

分泌的腸蛋白酶和

胰腺

分泌的胰蛋白酶,均能消化各種蛋白質。

肝臟和胰臟

的分泌物含有較多的澱粉酶和脂肪酶,可分別把糖類和脂肪分解而被腸壁吸收。

被消化後的食物殘渣和不能消化的其他物質,則由腸的蠕動經肛門排出外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4.呼吸器官

魚類在從外界攝食獲得營養維持其生命活動的過程中,必須有氧氣供給才能維持其正常生理代謝。魚類從水環境中吸取氧氣,代謝活動所產生的廢氣(二氧化碳等)也是透過水體接觸而排放出來。

氣體交換的任務,主要靠魚類的鰓來完成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硬骨魚類的鰓位於頭的兩側,外有鰓蓋覆蓋。

魚鰓

主要由鰓弓、鰓片和鰓耙組成。

鰓弓

是支援鰓片的骨骼。

鰓耙

有過濾食物的功用,它和呼吸作用並無直接關係。

鰓片

由許多鰓絲組成,後者又由很多鰓小片構成,其上密佈著無數的毛細血管,呼吸時的氣體就在這裡進行交換。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當水透過鰓絲時,鰓小片上的微血管透過本身的薄膜攝取水中的溶解氧,同時排出二氧化碳。

魚類不斷地用口吸水,經過鰓絲從鰓孔排出,就是進行呼吸的過程

。一旦魚離開了水,

鰓就會因失水而互相粘合或乾燥

,從而失去交換氣體的功能,勢必使魚窒息死亡。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有些魚類,除了用鰓呼吸以外,還可用身體的其他部分進行

“氣呼吸”

以輔助

“水呼吸”

的不足。這些用以輔助呼吸的器官,稱為

副呼吸器官

。副呼吸器官分佈著許多微血管,能進行氣體交換,行使呼吸功能。例如,鰻鱺和鯰魚都能用其

面板呼吸

;泥鰍能用

腸呼吸

(把空氣吞入腸中,在腸道內進行氣體交換);鱔魚可以藉助

口咽腔表皮呼吸

;烏魚可以用咽喉部附生的

氣囊呼吸

;埃及鬍子鯰的鰓腔內也有

樹枝狀的副呼吸器官

等等。

上述魚類都可以在離水較長時間的情況下而不至於很快死亡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多數魚類具有鰾。鰾呈薄囊形,位於體腔背方,一般為二室,裡面充滿氣體。它是魚體適應水中生活的

比重調節器

,可以借放氣和吸氣(但無呼吸作用),改變魚體的比重,有助於上升或下降。但是鰾的這種調節作用,畢竟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如果魚體需要快速升降,鰾的調節作用就無濟於事了。

5.血液迴圈

迴圈系統主要包括心臟、動脈、靜脈等。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魚類的

心臟位於最後一對鰓的後面下方

,靠近頭部,由一個心房和一個心室組成。

血液

由心室出,經過腹大動脈進入鰓動脈,深入鰓片中各毛細血管,其紅血球在此吸收氧氣,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使血液變得新鮮。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魚頭後補縱切面)

此後,

血流

經出鰓動脈而歸入背大動脈,再由許多分枝進入魚體各部組織器官。然後轉入靜脈,再彙集到腹部的大靜脈。

靜脈

血液經過腎臟時被濾去廢物,流經肝臟後重新進入心臟迴圈。

6.排洩器官

魚類的

排洩器官主要是腎臟

,位於腹腔的背部,呈紫紅色。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腎臟可分為前、中、後三部分。

腎臟後部延伸出輸尿管

,左右輸尿管在腹腔後部癒合,並突出一個不大的膀胱。

總輸尿管的末端與生殖輸管相合

,以一個尿殖孔開口或分開開口於肛門的後方。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魚的腎臟除了泌尿的功能以外,還可以

調節體內的水分

,使之保持恆定。另外,

魚鰓也有排洩作用

,其主要排出物是氨、尿素等易擴散的氮化物和某些鹽分。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7.生殖系統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多數魚類為

雌雄異體,生殖腺成對

,即精巢或卵巢都是左右各一,由系膜懸掛在腹腔背壁上。

絕大部分魚類是體外受精的

,即精子和卵子均由親魚產出後在水中結合受精。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1)雄性生殖系統

精巢一對

,位於鰾的兩側腹腔內。成體時

精巢為乳白色

,內有許多精液。輸精管緊接精巢,左右輸精管後段合併為總輸精管,其末端以

尿殖孔開口在肛門之後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2)雌性生殖系統

卵巢一對

,與精巢的著生部位相同,性成熟時可以看到卵巢內有許多卵粒。卵巢有包膜向後延伸形成輸卵管,末端由生殖孔通體外。

附:魚的解剖方法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認識和了解:魚類的外部形態結構與內部器官組成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敬請關注頭條號@漁人劉文俊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入西南漁業網和養魚第一線公眾號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水產品##魚##漁人劉文俊##奇妙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