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本文請配合下面的音樂一起享用

從邁錫尼時代開始,位於雅典西北方不遠的一座名為厄琉息斯的小鎮上,定期會舉行一場秘密儀式。

參與的人都是地母神得墨忒爾和她的女兒珀耳塞福涅的崇拜者,為了慶賀作物的收成,他們在祭司的主持下,透過厄琉息斯之門,藉助神秘黑紫色穀物所釀造的飲品

“Kykeon”

,獲得崇高的體驗。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這種儀式被稱為“厄琉息斯秘儀”

圖片來源:wikipedia

服下Kykeon的人會感到全身戰慄、頭暈目眩、冷汗浹背、眼前出現從未體驗過的紛繁景象

,炫目的光和多變的色彩難以用語言形容,信仰者們將其解釋為靈魂的純化和修煉,經歷這個過程的人能遠離骯髒的世俗,回到先賢時代完美的精神世界。

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禁止了這個異教崇拜儀式,隨著基督教確立了在羅馬帝國的統治地位,厄琉息斯秘儀也便和其他古希臘宗教儀式一道隱匿在傳說中了。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厄琉息斯秘儀

圖片來源:pinterest。com

01

不斷湧現的“地獄之火”

幾百年後的1039年,中世紀,法國的多菲內地區

(Dauphiné)

出現了一場離奇而可怕的瘟疫,

患病者首先出現神經性痙攣和癲癇,然後是不斷的幻覺和由幻覺導致的精神錯亂。

最後,伴隨著巨大的水泡,患者的肢體出現強烈的灼燒感,從手指腳趾開始壞死,延伸到胳膊和腿都變得僵硬,最終在腐爛中脫落,病人也因此而死亡。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神秘的瘟疫使人四肢腐爛脫落,最終死亡

圖片來源:prayer-bracelet。com

這場瘟疫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大陸,因為具有強烈的灼燒感,人們把它稱作

“地獄之火”

。為了從極端的病痛中獲得拯救,人們開始求助於埃及的隱修士聖安東尼

(St。 Anthony the Great)

,他是保護人們不受烈火、癲癇和傳染病侵害的聖徒。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以戰勝了諸多誘惑而聞名的聖安東尼

圖片來源:prayer-bracelet。com

十字軍東征時期,基督教騎士從君士坦丁堡將聖安東尼的遺物帶回法國,安葬在首次出現瘟疫的多菲內地區,並在其上建造了聖安託萬修道院。也許是聖安東尼的神蹟真的管用,朝聖者中真的有幾例出現了好轉,而這場瘟疫也從此以聖安東尼的名字命名,被叫做

“聖安東尼之火”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聖安託萬修道院

圖片來源:france-voyage。com

但神秘的病痛至此還沒有偃旗息鼓,從法國南部,一直到烏克蘭與俄羅斯東南,甚至遠至比利時和愛爾蘭,“聖安東尼之火”的影子數百年來一直飄蕩在歐洲大陸,甚至漂洋過海去了美洲。

殖民時代的新英格蘭

(現在位於美國東北部)

,塞勒姆地區

(Salem)

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疾病,患病者往往伴隨著幻覺和痙攣,進入譫妄狀態,與巫術的施行極其相似。所以當地展開了一場聳人聽聞的獵巫事件,大肆捕殺巫師。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塞勒姆獵巫案

圖片來源:history。com

02

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就在薩勒姆獵巫事件的前後,“聖安東尼之火”的真正原因才終於被找出,人們也終於理解它為何能傳播那麼廣,

這地獄之火就來自於最普通的角落——黑麥的麥角。

即使之後有人認為薩勒姆獵巫案與麥角的關係並不大,但無人否認麥角就是人類歷史中眾多巫術事件的罪魁禍首。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圖中黑色的部分就是麥角

圖片來源:phytocontrol。com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混在麥粒中的麥角

圖片來源:wiktionary。org

麥角並不是黑麥自身的一部分,而是麥角菌的子實體,當麥角菌感染到穀粒上時,黑麥頂端就會長出堅硬的菌核

,這種菌核與麥粒特別像,經常會被當做麥粒磨進麵粉中,致命的毒素就這樣摻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這也解釋了為何地獄之火常出現在穀物種植區,並且出現在地母神和穀物女神的信仰儀式中。

即使知道了罪魁禍首是麥角,但它的有毒成分也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被確認和提取,麥角菌的有效成分是兩種生物鹼,分別叫做

麥角胺

(Ergotamine)

和麥角毒鹼

(Ergotoxine)

,這兩種生物鹼都基於更基礎的物質——

麥角酸

(Lysergic acid)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麥角酸異構體的化學結構

麥角的中毒原理在於其中的生物鹼,除了與其他生物鹼一樣能夠引發幻覺外,麥角還會造成血管收縮,嚴重的中毒反應帶來的便是血管的萎縮和壞死,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聖安東尼之火”的受害者都會失去自己的手和腳。

03

現代製藥與致幻劑LSD

進入到科學時代,山德士製藥公司

(Sandoz,諾華的前身)

的亞瑟·斯托爾教授從麥角中分離出了麥角胺,因為其有效而安全的血管收縮作用,它很快便成為了

治療急性頭痛和產後止血

的常用藥。而在20世紀30年代,洛克菲勒研究所也成功分離出麥角生物鹼的核心結構麥角酸,對麥角的藥理學研究進入了快車道。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以麥角生物鹼成分製作的子宮收縮止血藥Methergin

圖片來源:rosheta。com

1938年,同樣在山德士公司任職的艾伯特·霍夫曼嘗試合成新的麥角酸化合物,以開發一種呼吸興奮劑。因為結構類似於當時已知的興奮劑,他在一系列衍生物中看中了第25號,將其命名為“麥角酸二乙醯胺”

(Lysergic acid diethtlamide)

,簡稱

LSD-25

因為其他藥物開發取得了飛速進展,霍夫曼將LSD-25擱置了五年,甚至快忘了它的存在。直到1943年,他重新合成了幾釐克LSD-25,為了確認這種化合物的效果,霍夫曼親身做了實驗。服藥後,他感到像喝醉酒一般的眩暈和坐立不安,進而進入一種夢幻的狀態,並且能看到一連串美妙的影象在眼前流動,呈現出萬花筒般的色彩變幻。

霍夫曼和斯托爾從未見過生效劑量如此之低的精神性藥物,他們意識到,一扇新的大門即將被開啟。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拿著LSD分子模型的艾伯特·霍夫曼

圖片來源:Novartis/ nature。com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LSD

圖片來源:bedrockrecoverycenter。com

之後人們才知道,LSD 和其他麥角醯胺致幻劑會透過部分啟用血清素 (5-HT) 受體使人產生幻覺。

霍夫曼既是致幻劑的發明人,也成了致幻劑的第一個服用者。LSD成了20世紀亞文化風潮的驅動器,從垮掉的一代,到迷幻搖滾,再到影響一整代美國人的嬉皮士運動,處處可以見到LSD的影子。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以LSD為靈感的藝術作品。圖片來源:imperial。ac。uk / Brianna Gilmartin verywellmind。com

1963年,隨著山德士公司失去了LSD的專利權,這種精神類藥物開始大面積流行。凱魯亞克和艾倫·金斯堡宣佈致幻劑會使人類進入一場“迷幻革命”,這場革命也確實來臨了,從平克·弗洛伊德、披頭士,到吉姆·莫里森和鮑勃·迪倫,

一系列迷幻搖滾和酸性搖滾代表作就此誕生

,諸多電影和流行文化也難以避免地打上了LSD的印記,甚至受嬉皮士文化影響頗深的史蒂夫·喬布斯也公開宣稱LSD打開了他的思維。

但緊接著,亞文化和藥物成癮使各國政府開始擔憂,發明LSD的艾伯特·霍夫曼也將它稱作自己的“Problem Child”。當局開始收緊對LSD等一系列精神類藥物的管理,它們也隨著亞文化一同轉入地下,進入黑市。最終,隨著新型毒品的出現,LSD終於失去它的地位,消失在歷史的河流中。

小小麥角,竟是一代致幻藥和迷幻搖滾的緣起

嬉皮士文化與LSD密不可分

圖片來源:highhumans。com

從厄琉息斯秘儀中通往精神世界的致幻飲品,到燃盡半個歐洲的“聖安東尼之火”,再到掀起整個嬉皮士時代的致幻劑,麥角菌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了遠比其外觀顯眼得多的角色。

人類學家J。G。弗雷澤在《金枝》裡將巫術、宗教和科學比作黑、紅、白三色細線,

麥角菌就好比一支梭子,串聯起巫術、宗教和科學時代

,將人類從愚昧到理性再到瘋狂的歷史,編織成了一張紛繁而魔幻的網。

忘了氰化物,它才是偵探小說的毒藥C位

撰文 | Palomar

微信編輯 | 阿什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