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第二篇日更——驚蟄“站樁”

雖然年少的我不怎麼愛學習,經常想著法兒的叛逆,但今天的我絕對是一個好學生,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這周老師的第二篇命題作文是關於春天的主題。

這周我已經幾天沒有去過公園,今年的春天說來就來,陽光明媚的每一個下午 ,我都無比期望去一趟植物園或者公園。

無奈經過半個月的春節的歇息,年後我既要每天日更3000——5000字,又要馬不停蹄的上課、做活動、約顧客收米,實在分身乏術!

“馬不揚鞭自奮蹄”,是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3月5——7日。此時

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故名“驚蟄”。

《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

唐韋應物 《田家》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宋蘇轍 《遊景仁東園》詩:“新春甫驚蟄,草木猶未知。”

諺語說:“驚蟄麥直,驚蟄,蛇蟲百腳開食’,節氣到了驚蟄,大地回暖,三麥拔節,毛桃爆芽,雜草返青,百蟲甦醒開食,開始有雷聲和蛙鳴。”

驚蟄這天,先生謹遵師父的教誨和叮囑:驚蟄這天的下午16:45,一定要去柏樹下面站樁補一刻鐘一年的氣。

先生的師父是“金龍山道觀”的創辦道長,她非常注重養生,她也是趙堡太極第28代傳人 ,對先生這個徒弟也是十分器重愛護,所以師父的話我們一向遵循。

算下來,這是我們第四年驚蟄這天站樁了,你問我這些年“驚蟄站樁”後有什麼改變,我也說不清楚。

很多事情是不能立刻看到改變的,但是你堅持做了,

幾年之後,幾十年之後,你和同齡人就拉開很大的差別!

比如寫作、比如瑜伽、比如寫作……

先生提前觀察和選擇了地點,在我們接孩子的路上有一個小公園,孩子們也經常過去玩,那裡面有兩棵柏樹,剛好站完樁不耽誤接孩子, 簡直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他早早的提醒我:“下午這個時間一定不要安排事情,錯過就要再等一年!”

下午16:10我們開始出發,他騎著我們家的破摩托車載著我,五分鐘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

今天天氣明媚,春日下午的陽光肆意的灑在這個破舊而又普通的公園,柏樹旁邊的座椅上坐著兩位老者曬著太陽。

我們徑直走過去,老者投來好奇目光。

我們雙腳開啟與肩同寬,站好後,我回了幾條手機微信,先生生氣的“沒收”了我的手機。

這樣也好,省得受到干擾。

柏樹上停留了幾隻麻雀,它們喳喳喳的叫個不停,似乎也在好奇的議論我們這些人類每天都忙些什麼?

春風拂面,我開始閉上眼睛,調整呼吸,手臂自然的結禪定手印放在肚臍,膝蓋放鬆,沉肩墜肘。所有的意識從外界慢慢收回,慢慢的吸氣,緩緩的呼氣。

遠處有腳踏車叮鈴鈴的聲音,和孩子打鬧的聲音,我只是聽到,而不為其所動。

從腳底開始讓自己放鬆,一直到頭頂,放鬆的過程也是放空的過程。

然後開始觀想自己的身體彷彿頂天立地,充滿這個地球,也充滿這個宇宙,肉身融入法身,持續的保持……

慢慢的吸,緩緩的呼,時間在此時彷彿靜止。

直到提前定的鬧鐘響起,慢慢收功,俗話說“練功不收功,一輩子瞎練功。”

吸氣:弓背含胸收下頜提肛,接著屏息,大拇指抵著無名指結護心拳,觀想所有的能量都收回到肚臍和命門,呼氣時直立慢慢的放鬆全身和雙手,如此三組。

站樁結束,我和先生會心一笑,一起去幼兒園接我們的小老二和小老三。

這個春日普通的一天,因為“驚蟄”而充滿了意義,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因我們的每一個追求,而不斷的賦予意義和使命!

週日第二篇日更——驚蟄“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