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春晚是怎麼樣的?春晚是怎麼演變成春晚的舞臺?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像唇膏親熱著大地。正月十五在我老家,是與大年三十一樣的重大節日。這天早晨,各家各戶起床後,弄個十五飯。酒照樣喝一些,但菜卻不如過年的好,那些年是物資缺乏的年代,最豐盛的都放在年飯。飯後,親緣的家屬,就商量和準備竹籤、臘燭、炮,用紙粘些圓筒紙,在夜暮似臨非臨的時候,全體出動,來到墳山,來到自己祖墳前,有放炮的、有在墳前門口插竹籤子套上圓筒紙,點上臘燭,便把親人的哀思寄託在這一盞盞亮燈上。這個送燈過程,碰面的都點點頭,大家全程表情嚴肅,沒有春節時的歡笑嘻鬧,但整個墳山和鄰近地方,都是劈劈啪啪的炮聲,整個墳山都在震動。年紀大的,會講些墳中先人往事,父母如何,幾個子孫,婚嫁改嫁等等,我們都認真地聽著,一臉的好奇與事穆。死者為大。

待到送好燈,下山,整個墳山,甚是燈的海洋。高空中,明月亮亮地掛著,月色白的有些可怕。按唯心說,這是一年一度先人的盛大節日。山河依舊山,古月照今人。人的生命如何短暫,再美好的人間,也留不住生死別戀。

懷念好先人後,大家便回到家裡,開始串門聊天,我們這些年輕人也組織起來,開始打個小牌,差不多徹夜狂歡。因為我們知道,十五一過,便開始四處謀生、艱苦創業了。工農兵學商,各幹各的,下一次的狂歡與相見,是下一年的新年與元霄。

如今,好多年沒有過這樣的十五了,人在外,心卻還。今夜老家的天氣好嗎?聽說不允許放鞭炮了,“送燈“會少了些氣氛,據說“送燈”還都改做電子產品了。我相信感應,對老家先人的緬懷,都留在這一縷縷的思念上,願逝者安然在天堂之上,靜看人間一草一木,我們活著的人還要更好地活著,為幸福美好而奮鬥。

又是一年元霄時

又是一年元霄時

又是一年元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