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結局皆大歡喜,那蕭峰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金庸先生筆下的《天龍八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這個本該恣意逍遙的世界裡,卻被世人評價為“無人不苦,無人不悲”。縱使你有千般本領,也難逃這世界定律。

風流公子任性一生,直到最後才知,自己原來只是母親與別人春宵一度所生。佛門小僧清苦半生,意外破戒,剛與父母相認便痛失雙親。一代大俠笑傲江湖,直至最後才知自己是敵國之子,隨後眾叛親離,世人唾罵。

《天龍八部》:結局皆大歡喜,那蕭峰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這三個兄弟各有各的苦,但苦盡甘來這四個字,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喬峰是《天龍八部》裡戲份最足的一個角色,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喬峰階段,一個是蕭峰階段。

在喬峰身份結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開始走向了死亡之旅,也註定了自己的最終結局。

喬峰階段的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是契丹人,直到自己終於搞清楚了生父叫蕭遠山,自己應該叫蕭峰的時候,心中已經萬念俱灰,便離開中原去了塞北。

後因一場意外結識了大遼皇帝耶律洪基,兩人惺惺相惜結為異姓兄弟。耶律洪基看中了蕭峰的武藝,便封他為南院大王。蕭峰本想縱馬歸隱,可無奈答應了阿朱要照顧好阿紫,於是便聽從阿紫,在大遼定居了。

可耶律洪基這個人遠比蕭峰想象的複雜,明面上他想報蕭峰的救命之恩,實則想讓蕭峰為自己所用。耶律洪基是個名副其實的野心家,蕭峰就任南院大王后,他多次降旨派蕭峰南征。

蕭峰雖是異邦人,但他也不願看見故土生靈塗炭,他自知無法婉拒耶律洪基,便打算辭官歸隱,與阿紫遠離這世俗的喧囂。

耶律洪基野心勃勃,他知道蕭峰對故土尚有情義,擔心他會就此謀反,故他聯合穆貴妃,用至死不渝的聖水誆騙阿紫。

阿紫早就對姐夫有情,但苦於姐夫鍾情於姐姐,無法再進一步。阿紫得到聖水後,誆騙姐夫喝下,豈料聖水竟是毒藥,蕭峰中毒,武功完全施展不出。

《天龍八部》:結局皆大歡喜,那蕭峰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耶律洪基一直暗著觀察阿紫,知道好事已成後,他抓住時機派手下將蕭峰控制起來。阿紫這才知道,是自己害了姐夫,為求一線生機,她在姐夫的掩護下跳入河中,一路逃亡。

阿紫為救姐夫一路奔波,正巧遇到了丐幫吳長老。吳長老聽說後,既感慨蕭峰大義,又悔恨丐幫當初的所作所為,於是當即便召集天下英雄,前往邊關。

各路好漢齊聚南京城,各展神通,想從千軍萬馬之中救出蕭峰。當眾人覺得塵埃落定時,卻又出現了意外。

兩國之間不可避免會有一戰,邊關氣氛焦灼,邊關守將擔心會有奸細趁機混入,不肯開城門放行。

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段譽與虛竹兩兄弟擒住耶律洪基,想憑此突出重圍。

蕭峰與耶律洪基約法三章,要求他立即退兵,此生不再打宋國主意。耶律洪基擔心蕭峰玉石俱焚,便答應了下來。

遼兵退去後,蕭峰卻自殺而亡。在這種皆大歡喜的情況下,蕭峰的人生出現了生機,也出現了轉機。

他不再是那個人人喊打的契丹人,而是維護宋遼百姓的英雄。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天龍八部》:結局皆大歡喜,那蕭峰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原因之一便是蕭峰的俠義精神。雁門關事件後,玄慈一夥便明白自己陷入了賊人的圈套,害慘了蕭峰一家。崇尚大仁大義的玄慈,便有意補償蕭峰,有意想將他培養成武林第一人。

在這件事上,智光和尚與他意見相左。他想放任蕭峰,讓他做一個普通人,安分守己,一生務農。

在一波波的討論下,大家都趨向於玄慈的觀念,故蕭峰俠之大義的性格,除後天自我養成外,與這幾個人刻意的培養,脫不了關係。

玄慈只想著補償蕭峰,可從未想過若事情敗露,依蕭峰的性格他該如何自處?

他這種性格也造成了他自殺的悲劇,當時的蕭峰早已知曉自己並非中原人。他挾持耶律洪基,一來背信棄義,辜負了大哥的信任,二來背叛了國家和人民。

畢竟自己當時已是南院大王,受百姓供養。應當一心為國,可如今他卻為了宋人挾持王上,實在是大不義之舉。

蕭峰此舉雖避免兩國生靈塗炭,但卻也讓自己的道德底線破防。前面是過不去的中原,後邊是回不了的家園。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蕭峰而言,死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解脫。

《天龍八部》:結局皆大歡喜,那蕭峰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第二個原因則是蕭峰早有自殺的意圖。當蕭峰得知雁門關的真相後,便一直在尋找帶頭大哥,卻不料中了康敏的計謀,錯將段正淳認成了殺父仇人。

而當時阿朱已經知道自己是段正淳的女兒,為了避免父親與心愛之人刀劍相向,便自作主張,偽裝成段正淳的模樣約蕭峰生死戰,最後死在蕭峰掌下。

阿朱死後,蕭峰萬念俱灰,原著中描寫到“

在聚賢莊上受群雄圍攻,雖然眾叛親離,情勢險惡之極,卻並未有絲毫氣沮,這時自己親手鑄成了難以挽回的大錯,越來越覺寂寞孤單,只覺再也不該活在世上了

阿朱代她父親死了,我也不能再去找段正淳報仇。我還有什麼事情可做?丐幫的大業,當年的雄心壯志,都已不值得關懷。我是契丹人,又能有什麼大業雄心

?”

從這一段也可看出,曾經英雄瀟灑的蕭峰,成了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人生再無盼頭,活著又有什麼意思?

《天龍八部》:結局皆大歡喜,那蕭峰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原著中又說到“

走到後院,見牆角邊放著一柄花鋤,心想:“我便永遠在這裡陪著阿朱罷?”左手仍是抱著阿朱,說什麼也捨不得放開她片刻,右手提起花鋤,走到方竹林中,掘了一個坑,又掘了一個坑,兩個土坑並列在一起

心想:“她父母回來,多半要挖開墳來看個究竟。須得在墓前豎上塊牌子才是。”折了一段方竹,剖而為二,到廚房中取廚刀削平了,走到西首廂房。見桌上放著紙墨筆硯。他將阿朱橫放在膝頭,研了墨,提起筆來,在一塊竹片上寫道:“契丹莽夫蕭峰之墓

”。

從這裡便能看出,他早就有了死的念頭,阿朱因自己而死,早已成為他的心魔。死,也許對於他來說,是一種贖罪。

《天龍八部》:結局皆大歡喜,那蕭峰為何還要選擇自殺?

含羞倚醉不成歌,纖手掩香羅。偎花映燭,偷傳深意,酒思入橫波。看朱成碧心迷亂,翻脈脈,斂雙蛾。相見時稀隔別多。又春盡,奈愁何?

初見時總是那般美好,可結局終是塞上牛毛空許約。對於蕭峰來說,活著才是最痛苦的,死,反而成了一種解脫。

《天龍八部》這部小說,概括的一個主旨就是,眾生諸相,盡歸於佛。裡面的每個角色無論如何掙扎,都總是逃不脫命運的安排。

慕容復是如此,段譽是如此,虛竹是如此,蕭峰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