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我5歲的女兒就是輸不起,但是我們家從來不“卷”。

芭蕾舞跳的不如領舞好——

回家鬧脾氣

單詞背的沒同學多——

回家鬧脾氣

甚至自己買個新玩具不會拆,都自己跟自己較勁,在那急的團團轉。

一個人要是狠起來,真的是連自己都不放過。

但我不著急,反倒很欣慰。覺得女兒具備了一個很棒的性格。

可是很多家長會很擔心

,擔心孩子輸不起。

對於這些擔心的家長,我第一句話總是反問他們:

“輸不起怕什麼?這有什麼不好呢?”

1

輸不起只是因為想贏

家長很多時候總是有著矛盾心理,

小時候怕輸不起,長大了怕不要強

這經常會讓孩子也跟著很矛盾,在矛盾中,養成了

既好面子,又怕困難

的性格。

好面子,是因為害怕被否定;

怕困難,是因為害怕再輸

所以何不一開始就接納孩子“輸不起”的性格呢?

輸不起=想贏,這錯了嗎?

其實,你真正擔憂的,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害怕孩子輸了之後

無法與自己和解

那麼怎麼讓孩子跟自己和解呢?

我舉個例子:

前兩天,女兒幼兒園春遊。因為廣東天氣炎熱,幼兒園決定帶小朋友們去室內場館活動——參觀

湯臣倍健的營養探索館

你別說,還蠻好玩的,很多體感遊戲和營養小實驗,女兒玩的很開心。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一天下來一切順利,小朋友充分“放電”。大朋友們暗自竊喜:“晚上這小東西能睡個好覺了。”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

我們家的小神獸被探索館裡的一頭奶牛傷的不輕。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對,就是上面這頭。

這是假的奶牛,是個人機互動遊戲,蠻好玩的。

“奶牛”的肚子下面有個按鈕,你一按,顯示屏上就會顯示你擠下來多少牛奶。

這遊戲設計思路就是想讓孩子們感受一下擠奶的樂趣,認識一下“牛奶是從哪裡來的”道理。

遊戲設計挺好,可是,

壞就壞在這個遊戲有兩頭奶牛~

這就很迷幻了。

原本是個

營養體驗遊戲

,活生生被孩子們玩成了

“田園競技遊戲”

掌握了遊戲方法後,也不管擠出來的是什麼了,孩子們最關心的只有一點

——

誰“擠奶”更快。

因為女兒之前來過,所以這次她熟門熟路,不但自己玩,還在教別的小朋友玩。

這挺好,有個照顧人的領導力風範。

可是,作為領導,她沒有做好“後來者居上”的心理準備。

有幾個很聰明的小朋友,掌握了“擠奶”技巧,竟然分分鐘趕超了女兒。

幾輪下來,女兒居然比不過這些孩子了。而且是被大比分趕超。

這哪能忍。

首先面子上就過不去了啊~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這時候我就看女兒臉色就不那麼好看了,分分鐘就要哭出來的感覺。

我第一反應也是怕女兒“輸不起”,於是就鼓勵女兒再試試。

誰知這引來了更糟的結果。

比賽開始。

兩個小朋友摩拳擦掌,

女兒想要扳回一局,對手想要繼續證明自己

剛開始沒幾秒鐘,

女兒看到顯示屏上對手“光速”般地擠奶速度

,直接崩潰,站起來大哭,拋下賽場,撲到了我的懷裡。

原諒我,當時我真的想笑到憋出內傷——沒面子、崩潰的那種哀傷,好可愛啊~~~~~

不過人家那麼悲傷,我怎麼都得把笑憋回去。

努力將笑憋回去之後,我跟她說了下面一段話:

我:“你很難受被比下去了對不對?很沒面子是嗎?”

女兒邊哭邊點頭。

我:“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女兒:“我不玩了……55555”

(持續崩潰中……)

我:“好的,休息一下吧~”

女兒:“為什麼我玩了那麼久,他們還比我快~~~”

(不能接受現實)

我:“是哦,好氣哦!”

(繼續平復她的情緒)

女兒;“5555555……”

我:“

可能他們找到了更快的方法,和你擠奶的手法不一樣所以才變快的

。”

女兒一愣,應該是沒想到這一層。

我繼續說:“

他們擠奶贏了不代表他們更聰明,你輸了也不代表你就不如他們。

他們一開始不還是跟你學會的擠奶嗎?沒你在的話他們還不會玩這個遊戲呢。”

女兒情緒緩和一些了,認真聽我繼續說。

我:“

輸了不要緊,如果你還想贏回來,爸爸可以陪你一起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擠奶的,學會了方法,你肯定也和她們一樣快

。”

女兒愣在那裡,不回去擠奶,也沒有離開的意思。

我明白女兒的意思:沒面子回去,又不甘心。

於是我說:

“那你先在這裡休息一下吧~”

我就在旁邊椅子上抱著她,

我裝作刷手機

不繼續安慰女兒,她也不說話,坐在我腿上偷偷往奶牛那裡瞥。

沒過一會,女兒要求從我身上下來,

自己跑過去彎腰去“偷師”別的小朋友怎麼擠奶的。

我繼續刷手機,但餘光在偷偷瞥向女兒

“耶!”隨著孩子們的歡呼,我看到,女兒也能很快擠出牛奶了,跟旁邊的對手打了個平手,大家“握手言和”。

沒想到,最終竟是個“雙贏”。

女兒跑來給我“報喜”,我深深的抱著女兒,感情複雜。

我又愧疚,又驕傲。

愧疚

是因為一開始

我的鼓勵誤導了女兒;

驕傲

是因為女兒的

不服輸的精神比我強

2

“輸不起”多來自於過高的期望

覆盤整件事情,女兒崩潰的直接原因是我鼓勵女兒“再試一次”。

殊不知,

這種善意的鼓勵卻在女兒身上多了一份不切實際的期望

這種期望成了負擔,成了女兒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人會責怪自己孩子為什麼會“輸不起”,

卻忘記了這個詞最明顯的一層含義——字面含義:

輸不起什麼呢?有什麼好失去的呢?”

孩子最怕的是:

失去父母的期待和認可。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而鼓勵如果不切實際,就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你給的鼓勵,本以為是

蜜糖,

實際卻是

毒藥。

一旦父母失望,或者孩子以為父母會失望,

這份鼓勵和期許就將隨著一次小小的失敗瞬間演變成長久的「自我否定」。

女兒不知道這是假奶牛嗎?女兒不知道這只是場遊戲麼?女兒不知道遊戲輸了又不會掉塊肉嗎?

她都知道,她真正害怕的,是

我的失望。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我真的會失望麼?不一定。

但女兒早已將這份鼓勵內化成了自己的底線——自己失敗,爸爸就失望。

對此,她信以為真,於是,她緊張、焦慮,最後崩潰。

所以,我在反思:

是否父母的鼓勵也不能濫用,尤其是在失敗之後呢?

如果不能鼓勵,該如何做呢?

3

逃避可恥,但是有用

在新垣結衣2016年的一部愛情喜劇,名字叫《逃避可恥卻有用》一直給我印象很深。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很多時候,

孩子需要的,不是鼓勵,不是教訓,而是一個機會。

甚至只是一個躲一躲的機會。

我給小朋友上過幾年英語課,我們班級裡有個很好玩的規矩:

當同學回答錯一個問題時,我不會鼓勵他們,而是直接告訴他們:

“You are wrong!(你答錯了!)”

但我會告訴孩子:當別人告訴你錯了的時候,就證明“你還有一次機會!”

我會讓孩子們高舉雙手,然後大叫一聲:

“Try again!(再試一次!)”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從此,沒有孩子會因為我告訴他們答錯了而沮喪。

但不是立刻舉手,而是等下一次機會。

為什麼?

我要讓ta“躲起來”

,偷偷看看別人怎麼答,從而知道為什麼自己答錯了,錯在哪,怎麼修正。

所以,在孩子失敗後,急著鼓勵或者急著嘗試,可能都不一定是最好的操作。

如果好勝心強,讓孩子停一停,

甚至你只需要讓孩子停一停,她自己可能就會找到出路再接再厲。

如果好勝心不強,也讓孩子停一停

看清了,再鼓勵,才能少走彎路。

“輸不起”的本質其實是在父母的期望下和自己較勁。

而這時候暫時的逃避,可能是孩子與自己和解的最好辦法。

說了這麼多,很可能你會覺得,是不是孩子輸不起和內卷沒關係,我可以繼續帶孩子雞娃,繼續“卷”了呢?

這就錯了,內卷會造成孩子更加的輸不起。

4

內卷增加孩子輸的機率

生活中充斥著被雞娃和內卷的孩子註定大機率會輸不起

因為內卷就代表著

“極低的付出回報比”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一個文職工作,大專生就給幹了,3000一個月。

現在,大家都想去寫字樓,都想當白領,最後一個文職崗位非博士不要,但還是3000一個月。

回報沒變,但是你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要比以前高出很多倍。

小學一年級,只要語文數學考雙百就是好學生了,家長誇獎。

現在呢?

海淀區的孩子不會一門樂器、不能用英語寫詩、一年級一開學就開始總複習~考試卷也比以前難上好多倍。

海淀區的孩子想得到爸媽的一句誇獎,要比內卷區外的孩子要難上好多倍。

父母的誇獎是等價的,孩子的自信心是等價的

但是“內卷區”的孩子卻要付出超出常人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才能得到。

「父母的認可」嚴重通貨膨脹;人格供養嚴重不足

孩子一輸就哭,是內卷失敗嗎?

這才是內卷最可怕的地方。

最後,雖然孩子能力貌似提升了,奇奇怪怪的知識也增長了不少,但是人格上的供養卻極度匱乏。而在分數和人格成長這兩者之間孰輕孰重,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是內卷區的家長們大機率是不願承認,也不敢承認這個事實的。

贏了分數,輸了幸福,這個買賣劃不划算,每個家長心裡都有不同的天平。

所以孩子一輸就哭,不是內卷失敗。但內卷,大機率會增加孩子輸的機率,導致孩子更加的輸不起。

如何取捨,值得家長們三思而後行。

備註:

封面與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儘快與我溝通,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