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雞娃:

網路流行詞,通用於家長群體,指父母為了孩子能有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習成績,不惜代價以各種方式去給孩子創造上進的契機!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今天,一條有些沉重的新聞再度登臨熱搜榜第三,它有著好幾個牽扯人心的關鍵詞:4

0萬預存培訓費、優勝教育、崩盤跑路、家中欠債......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優勝教育,

這個曾經享譽全國,並把各類培訓校區開遍全國的民辦校外培訓機構,早已不是第一次登上熱搜榜單!

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崩,號稱成立於1999年,有一千多名全國一線教師及教育專家組成教研團隊的優勝教育集團,在一片悄無聲息中,開始陸續關閉各地校區。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孩子無法上課,家長無法要回預存的培訓費用,工作人員無法要回自己的勞動報酬......

短時間內,巨大的輿論浪潮將優勝教育及其老闆陳昊推上了高崖,

陳昊最終選擇道歉,並向所有家長和員工表示:

我們不會跑路。

然而,7個月之後,陳昊及優勝教育集團還是將必須要跑的路,堅定地跑了下去。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一個家庭,選擇舉債拿出40萬元,存在了陳昊的優勝教育集團,然後等來優勝跑路,血本無歸。

而這個悲慘的經歷,在優勝教育的受害者之中,並非個例。

有太多的家庭,為了給孩子一個自認為“美好”的未來,毫不猶豫選擇透支整個家庭全部的財產,將信任和期盼投注到優勝教育裡,最終像熱搜中的李媽媽一樣,遭遇前所未有家庭危機!

在這裡,不再多談關於優勝教育太多的東西,我們只需要記得,

當騙局開始時,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是完全無辜。

我們應該考慮是什麼呢?

是如此“雞娃”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真的可以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嗎?

一、“雞娃”現象出現的根源

具體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條:

現階段下教育資源的不公平。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放到現實生活中就是:重點學校出人才的機率更大,但重點學校的門檻就是高分;

部分中小學,自帶晉升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通天大道,孩子在這些學校就讀,能夠更容易考入好中學、好大學;

現階段大學的招生模式及高考制度,即對不同省份區別對待,不是從全國範圍內取優,而是從各省中取優。孩子進入好大學的困境,不是要考好成績,而是分數要比其他人更高。

甚至是說還看到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家長們為了保證所在學區房的價值不下降,小區內專門組建“雞娃”群,要小區孩子保持一定的升學率,以證明該小區在教育資源上的優勢。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綜合而論的話,也就是說,“雞娃”現象其實就是發生在學生群體中的內卷,學習本身不再是為了學有所成,單單只是為了考取一個比別人更高的成績。

二、‘雞娃’現象有什麼影響

簡單而言:

就是學生的平均分數越來越高,對好學生的稽核標準越來越多。

當考卷成績無法體現出學生的更為優秀之處時,就開始從其他渠道尋找證明,譬如奧數、譬如藝術、譬如特長……甚至可能發展為誰家更有錢……

但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在社會上打拼,能夠使用到學校課本上知識的地方,卻少之又少。

卷子做得再好,進入社會也可能融入不了,才藝或各類證書再多,在實際生活中也大機率無法應用。

這是一個可悲的現實,但另一個可悲的現實卻是

:考上好大學可能沒用,但考不上會更加沒用。

所以不管家長們心中再明白,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存在於可能中的美好未來,也就必須拼盡全力去幫孩子完成

屬於年幼他們的“內卷”之路。

勝者不一定為王,但敗者卻可能會一無所有

另外,“雞娃”現象同時造就了另外一種廣泛意義上的不公平。

那就是對於貧寒家庭的孩子,他們改變人生的道路,曲折和險阻變得更加難以越過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中產和富人家庭,可以把孩子送入各類昂貴的培訓班,去參加各類繁複的校外活動,最終在對“好學生”的評定上,這些孩子便有了優勢。

而貧寒家庭的孩子,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但他們不可能上得起昂貴的培訓班,也參加不了昂貴的夏令營,因此與家境優渥的孩子相比,他們除非天資絕倫,否則很難有出頭之日。

三、誰是“雞娃”現象的贏家?

面對如此內卷的學生時代,

面對現階段我們必定有限的教育資源,解決辦法近乎於無。

真正的公平來源於教育資源的絕對富裕

,但可惜是,這樣的時代,尚未到來。

儘管“雞娃”現象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家長來說,都是一個沉重且痛苦的負擔,但仍有那麼一小部分人藉此受益,賺得盆滿缽滿。

優勝教育的陳昊是一個,其他仍存在於全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校外培訓機構也是。

他們深諳勝者為王的道理,他們瘋狂向社會傳達著孩子與成績的焦慮,彷彿孩子們只要尚不留神,就會落後,就會失去一切人生。

在這些人年復一年的鼓動下,校外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家長們的內心也越來越焦慮,孩子們要上的課程也越來越多。

但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評斷一個學生是否優秀,單純的校內學習成績就已經夠了。那些未曾經歷過培訓課程的科學家、學者,他們的成就或許高過了被培訓課餵養出來的新一代學生!

但風潮既起,誰都不可倖免。

40萬傾家蕩產送孩子上優勝教育,“雞娃”時代裡,誰是最後的贏家

因為所有家長都無法保證其他家長像自己一樣,選擇讓孩子輕鬆快樂地長大。而一旦有一位家長選擇了培訓班,那麼殘酷的競爭便開始了。

風浪會攜裹著所有學生和家長,直到這些校外培訓、藝術輔導成為所有學生的標配。

但少有人會問問孩子們,你們的童年和少年和青年和未來,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