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這些後,孩子再也不冷漠無視,牴觸自己了

懂了這些後,孩子再也不冷漠無視,牴觸自己了

編者按: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讓孩子跟許久不見的親人打招呼,只見孩子

支支吾吾

」半天不出聲

又或者其他孩子放學都湧入家人的懷抱,他卻像有心事一樣冷漠的走過來,並對自己的出現毫無反應。

今天讓我們就好好了解下孩子在想什麼。

作者|文和

01

有善意的他/她,才有善意的我。

前幾天我因為有事要去家附近的小學列印資料。

在路上無聊的時候我觀察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當時正是放學,身邊滿是孩子下了課的歡聲笑語。

而細心的我卻發現,有些孩子出了校門後便興高采烈地向家長衝去,貌似想把這一天發生的所有事情,一下子都分享給父母。

還有些孩子,揹著書包看見家長後,便默默的走過去,習以為常的和家長閒聊幾句後便開始往家走。陪伴她們的,只有路上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有些孩子出門看到家人後,貌似很猶豫要不要現在就過去,要麼是玩著手裡的玩具,要麼是在跟身邊的小朋友閒聊。

如果不是家長叫他們,他們就只會站在那裡玩弄。

懂了這些後,孩子再也不冷漠無視,牴觸自己了

而我這個人就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在我閱讀和了解完大量的資料後,發現孩子的不同,究其本質還是跟父母有關。

人,特別是孩子時期的時候,很多事情是他沒法掌握和理解的,所以他的全部安全感都來自自己強壯的父親和善解人意的母親。

比如由父親帶他並教他如何保護自己,或者母親分享教育給他如何跟朋友處理好關係。

當大部分時間父母的迴應都是

積極且帶有善意

的時候,孩子便會慢慢地去學會依賴和信任別人。

因為在他的世界中,這個世界都是充滿善意,哪怕身邊有些壞心眼的小孩,他都還可以向父母去尋求依戀和幫助。

這種孩子往往都會像第一種孩子一樣,見到父母便開心的衝過去,樂此不疲的分享他一天所有經歷。

因為孩子相信,在他不能控制的世界外,有善意的父母在做他堅強的護盾,所以他能放下不安全的控制感,學會依戀他人。

而當父母對孩子的反饋是帶有大量消極和負面情緒時,就會讓孩子慢慢牴觸家人。(

哪怕出發點是真心對孩子好

比如:

你為什麼不聽我的?

我都說了多少次這道題該這麼寫!

會不會把你的屋子收拾乾淨!每次都要我給你打掃!

作業寫不完今天你啥也別想幹!

你看看人家孩子,你再看看你!

等等等等。。。。

我身為一個社會上打拼並天天備受磨練的人,很理解大家在社會中的壓力大小,也理解身為父母很多事情的出發點也是好的。

可孩子所處的世界本就是單純與脆弱,當我們過多的不能控制負面情緒,又或者根本就沒察覺到自己說話時帶著的消極態度時,

就會讓需要依靠父母的孩子學會把這種依戀情緒,慢慢控制和壓抑到自己的內心,並且不再向外釋放。

比如在學校受到欺負,委屈,不會再跟家人訴說。問胳膊上的傷是咋弄的?聽到的回答往往就是不小心磕著了。

當父母的肯定心疼,卻又無可奈何。

而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往往就像第二種孩子一樣,看到家人也無比冷漠,只是覺得他是生活中無法逃脫和迴避的,所以自己只能接受。

就像電影《超體》裡的那位腦科學家說的話一樣:

當外部世界友好時,生命便學會自由生長。當外部世界惡劣時,生命便會追求永生。也就是徹底的封閉!

那為什麼會有第三種孩子,其原因就是他們在父母那裡的反饋是時好時壞,時有時無,無法確定和揣摩的。

比如剛開始給孩子解題的時候狀態還好好的,不知是厭煩了還是如何,突然脾氣就泉湧而出。

又或者孩子對自己說話和問問題,心情好的就對付對付,心情差了一句別煩我就甩給了對方。

孩子們便會內心充滿猶豫,不知到底該如何是好。

以至於這種孩子往往會因為愛和反饋的患得患失,導致自己越長大就越想控制住這種感覺,也就是我們通常稱之為的控制慾。

比如說我身邊就有一些帥哥和美女,他們有時候會跟我控訴說條件太好也不件好事,因為戀愛太過輕率。

當對方沒有聽從或者接受自己建議的時候就容易發火,而這種控制不住的感覺,會讓他們異常痛苦。導致往往會下意識的選擇逃避,去換段愛情。

也導致他們從來沒有學會什麼是愛,如何去愛。

而現實中這樣做也不止他們,那些條件一般的人雖說沒法馬上再換一段感情,但最起碼他們能選擇封閉和孤獨。

懂了這些後,孩子再也不冷漠無視,牴觸自己了

02

學會依戀的孩子,才會學好如何過好一生。

而我們會發現後兩者的孩子,在父母身上找不到可以依賴的感覺時,便會向外尋找。

只不過身邊的同學也都是孩子沒辦法提供,而老師需要操心的事又過多無法照顧過來。

如果能在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人身上建立倒也還好,就怕在親人中也尋無可尋。

就算找到了,孩子對父母不親卻對別人親,不也是件可悲的事情嗎?

這兩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導致一種更嚴重的後果,就是沒法學會依賴別人。

因為依戀有一種潛在的隱喻,就是在我不能控制的世界外,需要一個善意的你幫我。而人往往是自戀的,這種感覺孩子越大越會帶給他們低頭和脆弱的感覺。

就像小貓小狗或者鸚鵡等等,它們對主人表現依戀的方式就是把頭湊過來讓你撫摸。

而長大後孩子們都有能力照顧自己,也可以慢慢不去看別人的臉色,那我為什麼還要聽你的?

所以說為什麼經常聽到很多人說:

人的一生,都是在變相治癒自己的童年。

道理顯而易見。

究其本質孩子之所以會慢慢變得冷漠和“

所謂

”的內向,就是因為在生活中需要父母帶有積極且善意的反饋時,往往面臨的卻是冷漠,負面又或者溫情不定。

就會選擇更多的依靠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好自己保護自己。(

這可能是那個年紀唯一知道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

那我們既然已經明白並理解,就需要學會對待孩子時儘量的給予積極且善意的反饋,哪怕是孩子犯錯或者調皮,也要控制好情緒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比如母親:

闖紅燈容易發生意外,你再闖我就捏你的小耳朵了。

又或者身為父親可以說闖紅燈很危險,你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不想你出現任何的意外,所以不要再這樣了好嘛?

而不是生硬地把孩子往回拽,並責怪他為什麼闖紅燈。

以上只是例子,但生活中往往難免出現控制不住或者自己根本沒有察覺到的負面情緒向孩子傳達過去。

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回憶和反思,在空閒的時候多去想想,今天有沒有哪些話帶有自己沒有察覺到的負面情緒。又或者今天批評孩子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並且在察覺到不好的情緒後,學會向孩子表達歉意。

這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個面子問題,但對孩子來說卻可能是難以磨滅的心靈問題。

懂了這些後,孩子再也不冷漠無視,牴觸自己了

當父母大多時候也有自己的脾氣,但他對我依舊是好爸媽。

孩子往往也有淘氣無理取鬧之時,可他對我依舊是好寶貝。

—願你我都能保護好孩子心中的那團火苗,讓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