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型別的腸上皮化生容易發生癌變?

哪種型別的腸上皮化生容易發生癌變?

哪種型別的腸上皮化生容易發生癌變?

導讀

在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病人,胃鏡檢查後病理報告:(胃竇)中度慢性炎症,腺體輕度腸上皮化生,患者就十分緊張,因為很多人知道腸上皮化生容易發生癌變,患者感覺好像胃癌症隨時就會發生,得了腸上皮化生好似被判了“無期徒刑”,但其實並非如此!

腸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腸型上皮所取代,就是胃黏膜中出現了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

根據腸化生型別分為四種:

完全性小腸型化生

不完全性小腸型化生

完全性大腸型化生

不完全性大腸型化生

根據腸上皮化生的程度又分為:

輕度

中度

重度

胃鏡下雖然能夠識別腸上皮化生,尤其是電子染色胃鏡更容易發現,但腸上皮化生的診斷以活檢病理為準,胃鏡檢查時必須做活檢送病理檢查,而且檢查時醫者需要仔細觀察,認真識別,這樣才可以準確活檢,提高診斷率。

腸上皮化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可以說是胃黏膜老化的表現,常見於中老年人,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常常合併有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情況下,發生大腸型化生的年齡比小腸型化生要晚,而且大多發生於較重的小腸型化生病灶中,兩者可混合存在,因此大腸型化生可能是在小腸型化生逐漸加重的基礎上發生的。

萎縮性胃炎合併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發生關係密切,已確定:腸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但不是說一旦出現腸化生就一定會發生癌變,只有部分型別的腸上皮化生才具有癌變的可能。

一般來說,小腸型化生或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上皮分化良好,見於各種良性胃病,尤其多見於慢性胃炎,且腸上皮化生隨炎症發展而加重,目前認為該型別的腸上皮化生可能屬於炎症反應性質,與胃癌關係不大。

而大腸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上皮分化較差,在良性胃病中檢出率較低,但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較高,說明該型化生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也就是說,不完全型、大腸型腸上皮化生與胃癌關係密切。

但腸上皮化生分型目前只用於科研,較少用於臨床。據研究,不完全型、大腸型腸上皮化生大多發生於中度以上的腸化生患者,而輕度腸化往往是小腸型化生,系慢性炎症關係。

總之,以下型別的腸上皮化生相對容易癌變,要引起注意:

萎縮伴有腸上皮化生

中度及以上的腸上皮化生

範圍較廣的腸上皮化生

有以上腸上皮化生的患者要引起警惕,要正規治療,大多數患者經過治療是能夠穩定病情,甚至逆轉腸上皮化生的,當然逆轉需要較長時間,而且逆轉有一個限度,就是腸上皮化生髮展到一定程度是難以逆轉的。

患者要牢記每年要做一次胃鏡檢查以觀察病灶變化情況。

但患者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從腸上皮化生到胃癌需要漫長的過程,其間會出現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這才是真正的胃癌前病變,與胃癌更接近了,一旦發現有明確病灶的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可進一步做胃鏡下胃黏膜剝離術,以防進一步惡變。

因此,只要患者定期胃鏡檢查,即使進一步惡變仍然能夠及時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