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有人殺掉長子,為何會有這種“惡俗”?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眾所周知,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虎毒不食子,但是就在我國曆史上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階段有一個與虎毒不食子這句俗語截然相反的風俗,那就是殺掉長子的風俗,也被稱作“殺首子”,這個風俗又從何而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惡俗的由來

其實關於這個風俗產生的由來的說法也各有不同。一些近代的學者就比較認同這種惡俗的行為是為了一種名為

“蕩胸正世”

的說法。

古代常有人殺掉長子,為何會有這種“惡俗”?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檢論·序種姓上》中寫道“羌胡殺首子,輆沐國解長子而食之”

,都是由於“婦初來也,疑挾他姓遺腹以至,故生子則棄長而畜幼”,也就是說這種風俗產生在由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的這個階段,起因是丈夫懷疑自己妻子生的第一個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

那麼為什麼丈夫又會有這樣的懷疑呢?

這主要是因為早期部落是公有制制度,在公有制向私有制發展的階段中,殺首子成為了這種制度過渡的階段的衍生物。

而且因為在後來隨著發展當時的生產力提高了,人們開始明晰財產權的緣故,人們從夥婚走向單婚。

古代常有人殺掉長子,為何會有這種“惡俗”?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但是就在單婚制的初期,夥婚、對偶婚的一些習俗尚未盡絕,並且在當時女性地位不比男性地位低,女子在婚前可以與多個男人發生關係。

所以女子多是孕後成婚,導致丈夫多覺得第一個孩子當然不一定是自己的親生骨肉。

於是男子為了保證自己血統的純正,便有了殺首子的風俗。

但還有另一種說法。

裘錫之認為,我國古代殺首子的這種風俗,應該解釋為人們把自己第一胎的孩子獻給鬼神,以此希望能在將來得到新的孩子,並使自己以後的孩子能夠健全地長大。

而且我國以前有一種說法,說吃獻祭過的食物可以獲得福氣。

古代常有人殺掉長子,為何會有這種“惡俗”?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而且歷史上獻新之祭,這當中的祭品,在祭祀之後一般也應該是被吃掉的。

因此,人們在殺掉首子後,就往往會將其給分食掉,或者獻給當時的君王,其目的也就是為了“求福”“宜弟”。

當我們明白了古代的獻新之祭以及祭祀後分吃祭品的習俗後,殺首子的問題便顯而易見了——

這種十分野蠻且殘忍陋習其實就是獻新祭的一種,即將第一胎所生的子女獻給鬼神,以求之後能生出更多更加健全的子嗣。

古代常有人殺掉長子,為何會有這種“惡俗”?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惡俗的發展

這種風俗可以說是從母權制度向父權制度的過渡,也是從原始社會向私有制社會過渡的衍生物,這種風俗的發展變化也是社會發展變化的結果,男人和女人之間關係發生變化的結果。

由於這種惡俗的存在,導致除了要殺第一個妻子所生的孩子之外,還要殺其自己妻妾所生的第一個孩子。

因為發展到了一夫多妻制時期,一個男子可以娶多個女子,所以說這種風俗不僅十分地殘暴,使女子身為母親蒙受到極大的痛苦,而且這對於人口的繁殖也有不小危害。

古代常有人殺掉長子,為何會有這種“惡俗”?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但是,我們從一些歷史文獻中考察就不難發覺,還沒有發現“殺首子”曾成為一種戒律,這似乎是某個特定時期的一種風尚一樣,而且並不像棄子那樣普遍。

這種被稱為“殺首子”的風俗,曾經在古代中國的邊疆地域就曾相當普遍的存在過一段時期,並且在中原地區也曾經發生並存在過這樣的風俗。

惡俗的消逝

到了當時歷史社會後期,等到單婚制度確立了以後,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第一胎所生的孩子是丈夫自己親生骨肉的機率也大幅地上升,也就沒必要去進行殺首子的惡俗了,於是就有了替罪羔羊的習慣。殺首子的習慣便逐漸被替罪羔羊作贖所取代,變成了只是在口耳相傳的神話裡殘存著。

古代常有人殺掉長子,為何會有這種“惡俗”?原因讓人難以接受

後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也有了新的方法來驗證,再加上女性地位變得低下,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為所欲為,漸漸地這一習俗被丟棄,所以才有後來的嫡長子繼承製,

結語:

其實在古代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不好的習俗還有很多,隨著時間推移,社會的進步,像類似於殺首子這樣的惡俗,這些不好的習俗就會被就理所應當地被遺棄,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眾多的歷史傳統中正因為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以正因如此,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才得以留存了下來,延續到了現在,並且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夠得以繼續被世人傳承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