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去年年底,我們向讀者丟擲了這個“扎心”問題。結果留言爆棚了: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大部分家長是不能接受的。有人直言“我是絕對接受不了孩子讀職校的”;有人指出問題“不是學技術不好,而是職校普遍風氣差,沒有學習氛圍,學生老師很多在混日子”;也有人表示“不是不能讀職校,而是家長不認命”。

當然也有一些對於職業教育相對樂觀的。比如有家長表示“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賦,並且堅定在這方面發展,我會支援的”,還有家長希望我們能夠盤點國內外比較好的職業學校……

有一個家長很有意思,她反問:作者你接受孩子未來上職業學校嗎?

我仔細想了一下,如果我娃兒真的擅長和喜歡某項技術,我當然會支援!不過,我還是想要聽聽,真正經歷過職業學校(包括職高和大專)過來人的聲音。他們的課程和同學氛圍是什麼樣的?他們畢業後都去做了什麼工作?是否面臨求職歧視?現在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根據教育部資料,2019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576。47萬人,普通專科在校人數1280。7萬人,

總計超過2800萬人

。2020年,全國有18個省市中考後普高錄取率低於60%,其中河南、浙江、雲南三省進普高難度最大,接近

“一半學生進不了普高”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有意思的是,今天和我們分享的兩位過來人,分別從職高和普高考入當地同一所高職院校——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下文簡稱深職院),其中一位還和我讀了同樣的專業。

Leo:

85後,中考發揮失常進入職高,後考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告系,畢業後在廣告公司做過設計,也經歷過多次創業,如今是新晉奶爸一枚;

Alex:

95後,從普高考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通訊專業,卻在大一結束後選擇“逃離”,來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四在讀。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本文純屬公益分享,人物採用化名

本文配圖 | 電影《老師·好 》

#01

“不是讀書的料”

Leo參加中考的那年有些特殊,2003年,非典席捲全國。

“當年中考內容變化很大,比如我最擅長的物理化學考試被取消,語文只考作文,英語只有聽力和簡答題……可能是不太幸運,可能也是實力不夠,我沒考上普高。”Leo說。在初中班裡,

他的成績不算是“差生”,屬於中等偏上的那一批。

那時候,國內初升高還是有“灰色地帶”的,只要交3萬塊“擇校費”,像Leo這樣差幾分的學生是能讀上普高的。但他還是覺得不太划算,“那時候深圳的房價才多少,不到6000元吧,3萬塊還是挺多的。”

況且,Leo很早就想清楚自己的未來路徑:如果走從普高到大學的路線,我很難考到比較知名的大學,讀書和考試對我來說非常枯燥,我更傾向於動手和實際應用。如果能掌握一門專業技術,也是不錯。

職高的課程會和普高不太一樣。

前兩年,

以專業課為主,文化課為輔

。Leo選擇的是計算機專業,這是他認為相對有前景的行業,那麼除了平時的語數外之外,還要學習計算機相關技能。

比如說計算機維護,就是拆裝電腦,比如圖形影象處理,就是一些Photoshop、AI等影象軟體的使用,還有網頁設計製作等。

“不能說職高的課不好,但確實老師教的內容太基礎了,很淺。就拿Photoshop來說,老師其實也並不是做設計的,他只不過是把該講的東西都講了,一個月之後考試透過就可以。”Leo說,一個月時間,學生真能熟練使用Photoshop嗎?我覺得很難。當然,這個現象也普遍存在於中國的普通大學中。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杭州某職高專業設定。在查閱各個職高的資訊中,我發現幾乎每個職高都有自己的王牌專業,比如有些是烹飪專業,有些是汽車,特色還是比較鮮明的。

到了第三年開始分流。

如果你選擇直接工作,可以直接參加實習並尋找適合的工作;如果你想要繼續升學,那就備考“職業高考”,升入高職院校,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專。

當年,選擇繼續讀大專的人不是很多。“一方面是進職高的學生,基本就是不想讀書的,這是實話,其次不少人的家裡也會說,

’你不是讀書的料,不如早點出來工作賺錢

這樣的情況不少見。”

Leo說他是以全校第三的成績考上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差4分就能拿獎學金了,專業隨便選。

我很好奇他是如何從普娃變學霸的。他笑道,什麼學霸啊,只不過是職高的文化課太簡單了,我這是“降維打擊”。

但接下來的一句玩笑話卻讓我聽完有點心裡不是滋味。

Leo說,去了職高之後,

我爸就說我是垃圾中的戰鬥機。

就是說還是垃圾,只不過是職高裡學習成績比較好的,所以是垃圾中的戰鬥機。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02

職校中的“清華”

說到深職院的經歷,Leo的神色立馬變得舒展開來,對於這段經歷,他還是感到有些自豪的。

除了這是一所被譽為“高職院校中的清華”的學校,除了外地進該校熱門專業要二本分數線,除了這裡有超豪華硬體裝置,比如當年全國最大的電腦機房,以及先進的三維動作捕捉數字技術等等,最讓他有些“得意”的,

還是當年初中考上普高的同學,竟也有不少最後進了深職院,

“他們還不如我,只能選擇比較差的專業,我是專業隨便選。”

按照Leo的話說,普高的經歷彷彿給這些同學們一個虛幻的夢。一場高考,夢也醒了。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Alex就是高考後進的深職院,其實他的高中還不錯,是一所區重點。他沒有太詳細說當時高考“落榜”的原因,但從後來的經歷中,我能隱約感受到,

他不是那種擅長考試的人。

我以為從普高到高職的經歷會讓他很失落。但沒想到,這位95後用非常平靜的語氣說:

我覺得學校(深職院)挺好的

,尤其是專業和師資方面,我們的輔導員是985碩士,老師也是哈工大等985、211大學畢業,還有不少是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名師。

專業更不用多說,除了普通大學普遍有的經濟、管理、人文、外語、工程等專業,課程本身應用性也更強,就是衝著就業找工作去的。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除了相對豐富的專業,擁有5個校區的深職院也儼然是一所綜合性大學的規模了

#03

同一個專業:985vs高職

Leo和Alex的專業分別是廣告和通訊工程,前者是因為喜歡並擅長,後者則選了自己考分能進的最好(分數要求最高)的專業。

恰巧,我的本科專業也是廣告學。更是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高職的廣告學上什麼課程?和我的會一樣嗎?

比較可惜的是,在如今深職院的官網已經沒有廣告學這個專業,而是被更加細分的比如多媒體設計與製作、印刷圖文資訊處理等專業替代。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Leo和我回憶了當時的課程,“我們大部分學生並沒有美術基礎,所以從最基本的素描、色彩構成開始,到攝影攝像、黑白暗房等都要上,當然還有各種軟體課程,比如photoshop。課程節奏很快,以技術和實踐為主。”

我們學的專業竟然差不多!

但相比之下,我所學的浙大廣告學可能更多文案策劃、市場營銷的內容,而且因為通識教育,我在大二之前是不定專業,選擇了很多哲學、人文、計算機程式設計類課程,但如果僅談廣告學專業,是真的沒有太多區別。按照Leo的話來說,

“可能你們更偏學術,我們更偏技術吧!”

有一件事情我是絕對不如Leo的,在廣告這個專業上。

他在深職院期間參加了許許多多的廣告大獎賽,比如黃河廣告節、深圳晶報廣告大賽,還有一些世界級的公益廣告大獎賽,有些甚至拿到了最高獎。

“我想廣告這個專業,要不就是能吃苦,要不就是能成名,我想試試後者。況且,這些廣告大獎賽的獎金也是很有吸引力的。”Leo說,因此,他總會做大量海報作品“海投”廣告節,去爭取名次和獎金。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Leo曾獲深圳市第三屆公益廣告大賽三等獎

但比較可惜的是,即使在深職院這所還算不錯的高職院校,像Leo這樣熱愛、投入到專業中的人鳳毛麟角。

#04

一個宿舍的,一半同學都走了

Alex只在深職院讀了一年就準備出國留學了。

既然都挺好,為什麼要離開(深職院)?我問Alex。

還是氛圍吧。這個氛圍有學校的原因,也有周邊同學的因素。Alex的回答總是冷靜而充滿邏輯。

越好的學校越自由,越差的學校越嚴格,這似乎已經成了國內高等院校的一個普遍現象。而作為一所高職,

首先校園管理是非常嚴格的

,比如早晚自修(集中在教室學習),這讓Alex非常疑惑:“為什麼要把一幫不愛學習的人聚在一起學習?動手做一些專業的課程也很好啊。”

再比如宵禁,學校到了一定時間會關閉宿舍區,如果晚回校園的話就無法進宿舍。各種行為習慣和紀律的考核,讓包括Alex在內的學生們無法適應。

“就好像是回到了高中。”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其次是周邊的同學

,很多人會以為高職的學生很會搞事情,但事實是

他們太“乖”了

。乖到只會用抽菸、紋身等幼稚方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乖到大家都沒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該如何去利用深圳這座城市的資源?

抱怨的多,行動的少,真正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少。

這是促使Alex離開深職院的重要原因。當然他也非常明白,這並不是深職院的問題,甚至並不是國內職業院校的問題。

好在,Alex的家庭能夠負擔得起他出國留學,這也並不是大部分選擇職業學校的學生有能力走的一條路。

Alex的留學之路自然是不容易的。比如他的英語不好,託福成績第一次測試只考了不到30分;再比如大學選課,一不留神選擇了一門難度較高的課程,第一次考試只有50多分;甚至,在正式上大學之前,他不知道syllabus是什麼意思……

但慢慢的,Alex適應了在美國大學的環境,而且這種可以自由選課,自主找到學術支援的氛圍讓他充滿了學習的動力。

他很喜歡哲學課,因為在課堂裡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且考試都是論文形式,不是有時間限制的答題(這種方式讓他很緊張);他也很喜歡學校的writing center,雖說英語底子不好,但可以不斷去求教和修改,他的大學寫作課拿了A。

如今,Alex已經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讀大四,修經濟和哲學兩個專業,GPA還不錯,他現在的目標是倫敦政經的經濟和哲學碩士專案。

前段時間,Alex在深職院的宿舍群裡最後一次交電費,沒想到,6個人的宿舍只剩下了3個人需要交。Alex不太清楚另外兩個人去了哪裡,或許是忍受不了輟學了,或許也和他一樣,選擇了海外留學。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05

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都去哪兒了?

除了環境、課程之外,我很想知道這些上職高、大專的學生們最後的出路。

他們找到理想的工作了嗎?他們在就業中是否遭到了歧視?是否有一些所謂“逆襲”的故事呢?

在深職院畢業後,Leo來到了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當設計師。今天他還能回憶起當時廣告公司來學校招聘的場景,

“對方只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能接受加班嗎?我說我能。於是就被錄取了。”

沒有看作品,也沒有關心他對廣告行業的理解,只是能夠加班而已。

原來,對於大部分廣告公司來說,能吃苦比能出名重要很多。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在短暫的幾年工作之後,Leo先後創業了幾家公司,包括電子產品、教育等,也在一家深圳本地電視臺工作過一段時間。

Alex還在讀書,但他的同學們都已經經歷了畢業和就業。同專業同學中做各行各業的都有,比較對口的去了華為的承包商公司,做通訊工程的技術;有人自己開一個咖啡館、奶茶店,小日子過得還不錯;有人就比較跨行,比如當健身教練;當然還有一些本地的同學已經當起了“包租婆”,畢竟是深圳特色……

如果說找工作的歧視,那肯定還是有的。

畢竟很多大公司都要求至少本科專業,有部分甚至只收985/211大學畢業生。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某大廠應屆生招聘要求僅限本碩,留學生

Leo和Alex都有同學透過“專升本”拿到了本科學位,最後這些同學基本都回老家當了公務員。

#06

過來人如何看待職校?

2019年,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工資超12萬元,高於全市平均工資1。29萬元。專業性越強工資越高。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培養職業人才,也是社會的大勢所趨。但為什麼這麼多家長對孩子讀職校憂心忡忡呢?

“如果專業人才,比如水管工、電器維修工的

工資待遇和社會認可度能夠提高

,大家也當然願意讀職校的。”Alex說。這裡可以參考在歐美的理髮師,鐘錶匠、廚師等技能工作者的待遇和社會認可度。

“更實際的一點是,我身邊有不少讀了民辦二本院校的朋友,我參觀過他們的學校,也聽過他們的課,真的不比深職院好多少。我們大一就學C++了,還不是計算機專業的,職業技能是滿分的。”Alex補充道。

Leo則認為是篩選機制的問題。

比如初升高的分流,為什麼是以語數外等考試作為篩選方式,而表現比較差的那一批成為職高學生呢?到了高中,也是高考分數比較低的那一批選擇高職呢?

確實有人更擅長讀書,有人更擅長應用技術,為什麼不設定兩種型別的測試,讓學生自主去選擇路徑呢?如果這能把學術類和技能類的孩子放在同一水平線,對於職業教育的歧視才會消失。

2800萬職校生:“掙錢再多,還是低人一等”

最後,Leo和我們分享了一個蠻勵志的故事。說他在深職院有一個同學,就叫他小c吧,家裡條件也並不好,並不是深圳本地人,學的是電信專業,但腦子很靈。

小c在讀書的時候就去華強北賣各種電子產品。畢業後,他被一家石油企業錄用,外派到非洲南蘇丹工作,也是膽大和肯吃苦,當時他的年薪就有40、50萬。

等積累了一小筆啟動資金後,這位同學就在亞馬遜開店,繼續賣國內的電子產品。如今,小c已經在深圳有好幾套房了。

“一個人的成功,重要的真不是學歷,不是職高和普高,這些都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質,他是否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是否擁有好奇心和學習能力。這些更多是家庭教育培養的。”

Leo說,如今已晉升為奶爸的他對於教育有了新的理解。

本文作者:快樂的阿駝

,轉自:爸爸真棒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