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期待,已經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你的期待,已經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前一陣子《小捨得》熱播,裡面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被口耳相傳。

說的是現在孩子上課外補習班的問題,孩子的學習竟爭已經內捲到白熱化。

好比一群人在電影院看電影,前一排的人站了起來,後面的人不得不站起來。這樣的軍備競賽弄得孩子們很累,家長也很焦慮。

從來沒有哪一屆家長,像我們這一屆家長一樣,這麼心口不一的。一邊高喊孩子們很累,要減負,一邊又給娃額外佈置那麼多作業。一面高喊孩子就是吞金獸,一面又不惜一切代價給娃上高額的補習班。

這種被裹挾著不得不跟著走的狀態,讓相當一部分人感覺到疲憊、心累。

在今年暑假之前,對於課外補習班一事,我一直是持反對的態度的。

我覺得,孩子若是把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都吸收了,完全沒有必要去補習。一是浪費錢,二是孩子少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做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毫不掩飾自己的精打細算。常言道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所以當我的女兒剛上小學的時候,我的算計就用上了,我對她說,其實想學習好也不難,只要你上課認真聽,課下把老師佈置的作業都認真完成,你的成績一定會好的。

你只要做到認真和今日事今日畢這兩條,我保證不給你增加作業,也不讓你上補習班。而且還把補習班省下的錢用來去旅遊或買好吃的。

媽媽絕對說到做到。

可能,真的是因為是女孩子比較認真聽話吧,這個娃很省心,她真的就是按照我說的話去做的。從小到大都沒有拖拉過作業。上中學之前,哪怕是週末的作業,週五晚上都提前完成,因為定好了週末是給她玩耍的時間。

她要心無旁騖的玩。

好在娃成績也不錯,現在馬上初三了,從小學至今每學期都是三好學生。

按理說,這個例子應該是我不給孩子報補習班的正面案例。

你看,我們沒有報過任何補習班,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可以的。不偏科,體育好、性格開朗、說明學校的教的知識足足夠用。

不報班的孩子也可以品學兼優的。

可是今年的暑假,我卻對我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懷疑。

孩子這期末去參加強基因英才班的選拔,離錄取線差了28分。本來英才班的選拔都是全市的尖子生,去的時候也沒抱多大的希望。我們的心態是夠資格就去考一下,萬一撞大運了呢?

可是在和報考的家長溝通中,我突然覺得我太自以為是了。我的“小氣”有可能耽誤了我的孩子。

這些英才班的孩子都是從小學就開始補了,有的為了進英才班,從三年級開始就補奧數。英語更是一直沒斷過,別人家孩子的英語流利得像小老外,而我的娃只會做題。

人家的孩子也一直都是優秀的,到了初中後依然找好老師一對一地補課。

我困惑極了!

就在前一陣子我還開玩笑說,成績好的不用補習,她有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差的也不用課外補,因為老師教的他都沒吸收,還不如先把老師教的弄懂。

若真的要補,也是成績中等又有補習願望的孩子適合補習。

而我們家的娃一個好,一個差,正好給我省錢了。

雖說是玩笑話,但這很大程度反應我真實的想法。總覺得覺得娃的成績還行,不用焦急。

現在對比一下別人,才想到是不是自己的想法錯了。

我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補習呢?

這娃也許是個好苗子呢,應該給她加強一下呀,不然,如若真的因為我的想當然,耽誤了孩子,豈不可惜了。

於是我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去給娃加加營養。

有些事,就是很奇怪。你沒在意的時候,它不是個事,一旦你在意它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正當我決定給孩子報補習班的時候,卻遇上了中央釋出的《雙減》檔案。

真不知道這盼望已久的事到來,我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惆悵?

說實話,以前我對補習一事。 不但不贊成,而且還有點反感。

跟大多數家長差不多,偶爾也會有點酸葡萄心理和小牢騷:

唉!人家是常年補習的,咱沒那資源。

有時又想,憑什麼你們有錢有資源的可以這樣補習,把我們不補習的、成績跟不上的,弄得很焦慮。這樣一起考試,對我們不補習的是不公平的。

雖然這些自私的想法,只在腦中一閃而過,沒說出口,但我知道這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家長的想法。

很明顯這是孩子成績和實力是弱勢一方的家長想法。

可是成績和實力強的一方呢?人家也覺得很冤吶,我有提高的意願,花的是自己家的錢,別人又沒有讓你不補,這有什麼不公平的。

誰不為自家的孩子好呢?

可是,教育這事和別的事還真就不一樣。如果都是價高者得,長此以往,那一定會因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導致階層固化。而且這種內卷,確實降低了人們的幸福指數。

這些都是身處其中的家長不願看到的,所以人是矛盾的。

人的壓力大,減負的呼聲就高,自然這事就得有解決方案。

喊了這麼多年的減負,終於實實在在的來了。

中央這次《雙減》檔案更加的嚴格,也看出了這次減負的決心。

對於減負這事,我個人是這樣解讀的,全域性看,這是一盤大棋。

1。從幸福指數到三胎政策再到人口問題。人只有不焦慮了,才有心情考慮生孩子的問題。

2。從產業發展到人才分配的問題。從中考的招生情況就可窺探一二,國家需要對人才進行合理分配,高階人才需要,中端人才更需要,藍領階層薪資待遇也在上升。

3。從資本流動看,如果國家以科技發展為核心,那麼與其讓教培產業在學業教育上加重軍備競爭。不如引導教培行業在素質教育上多想辦法。琴棋書畫暫且不論,如果資本在少兒科技行業上加註呢?比如程式設計、人工智慧等等。

這樣的策略多方面還能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當然,這些只是在我的認知範圍內所能看到的一點猜想,即不全面,也不深入。

雖然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立場不盡相同,但我始終相信,我們這個國家優秀人才特別多,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考慮的都是方方面面。它的長遠利益將惠濟每一個老百姓,只不過我們普通人暫時看不到那麼深遠而已。

正因為看不到,每個人只能從自身的角度去看。

而個體是不同的

所以從個人的角度去看,這事又會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困惑。

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想要最好的資源。

抱怨是一回事,真正到自身上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基於人本能的追求,課外教育是不會徹底消失的,因為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

只不過像現在這種大規模的,帶有鼓動性、針對性的學科類教育肯定會有所減速。

沒有鼓動式消費,也許人們才能恢復理性。補與不補,根據自身情況出發,這樣就不會有很多不情願的裹挾了吧 。

事實上 ,補課這種事一直都有的,大家都很清楚,補習沒市場化之前,找老師、託關係,都是一個意思,有資源的一直有優勢。

即便不是收費的,那資源互換,易子而教總是可以的吧。

比如我是電腦高手,你是繪畫高手,我來教你的娃,你來教我的娃。這樣總可以吧!再比如教師家的娃,人家天生自帶資源。

這豈能用公不公平來區分呢。

所以我前面說別人家的孩子有條件補,咱沒條件補這不公平,這句話本身是不成立的。

先不說這世上有沒有絕對的公平,即便有,放在這裡,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大家追求的其實並不是公平。

是比較,與他人的比較。

沒辦法,這是人性,絕大多數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較之上的。我記得笑來老師說過一句笑話,所謂的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總比妹夫的收入多百分之二十。

你看大家要的是比較後的略勝一籌,僅此而已。

那麼回到教育上,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資源多的那一方呢?

所以人有時候就是雙標的。

仔細想想,其實大家一直追求的不是公平,而是不公平。因為在比較的基礎上,誰都想要最好的。誰都想自己比別人高一點,本質就是追求不公平呀。

而國家就想一位老母親,她希望每個孩子都過的幸福,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個人記得到應有的公平,還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努力追求的心。

而回到個體,追求的這個過程,想要自己的最優解,取決於多方面的原因。這還真不是一下兩下就能說清的事,主要還是看個人當下處於什麼位置,想要的是什麼?

而我們的老母親是希望我們,手挽手互相拉扯一起走的。相親相愛誰都不要有自己的小九九。

國家是為老百姓謀福祉的,一定是想著大多數人的利益且兼顧上下,高低都要照顧到。

哪哪都是母親的心頭肉。

那麼個人該如何選擇呢?

或許讓自己成為大多數的一份子,才能在機率上靠近最優解。離上近的夠上,離下近的靠下。

一個人的成就與否,一定是站對了位置後,努力成長來決定的。

萬不可做自以為是的憤青!

我們的目的是什麼來著?

我們的目的是努力奮鬥,過上好日子。課堂知識,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教會孩子終生學習,比什麼都重要。

路是走出來的,日子是過出來的。

孩子也一樣,家長無需焦慮。大家好了,自然都會好了。

你的期待,已經到來,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