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舌尖上的陝西岐山縣中華美食之源中華美食之源

美食溯源說陝菜

陝西寶雞是華夏始祖繁衍生息和建都之地,岐山是周朝肇始之地。2019年,寶雞市被國際旅遊聯合會評為“最美中國文化旅遊城市”,又被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授予“國際(絲路)美食之都”稱號。2005年,岐山縣被陝西省烹飪協會認定為“陝菜之鄉”。

美食溯源說陝菜

寶雞飲食文化,被譽為“中華美食之源”。以周代“六飲”“八珍”為首。《周禮·天官冢宰》記載,“六飲”為:水、漿、醴、䣼(liáng)、醫、酏(yǐ)。漿是以料汁為之,是一種微酸的酒類飲料;醴是一種薄酒,曲少米多,一宿而熟,味微甜;䣼為糗飯加水及冰製成的冷飲;醫乃煮粥而加酒後釀成的飲料,清於醴;酏指米酒、甜酒、黍酒,更薄於“醫”的飲料。《禮記·內則》記載,“八珍”為:淳熬、淳毋、炮、搗珍、漬、為熬、糝(sǎn)、肝菺(jiān)。淳熬是肉醬油澆稻米飯;淳毋是肉醬油澆黃米飯;炮為煨烤炸燉乳豬、羔羊;搗珍為燒牛、羊、鹿裡脊;漬是酒糟牛羊肉;為熬類似五香牛肉乾;糝是牛、羊、豬肉與稻米合為餌煎;肝菺乃是狗腸網膜油蒙狗肝上烤。

美食溯源說陝菜

自從周文王遷建長安豐京後,寶雞菜便形成了陝菜。陝西師大文學院民俗研究學者、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立挺在《周八珍——-陝菜的源頭》中說:“最具寶雞飲食代表性風味的‘酸、辣、香、酥、爛、扒、透’就是如今陝菜的特點。”據有關資料介紹,如今的陝菜亦稱秦菜,由民間菜、市肆菜、宮廷官府菜、民族菜、寺院菜構成,而關中、陝北、陝南風味各具特色。關中風味以西安為中心,涉及三原、大荔、咸陽、銅川、寶雞,為陝菜的典型代表。名菜有葫蘆雞、雞米海參、溫拌腰絲、桃仁口蘑氽雙脆、奶湯鍋子魚、釀金錢髮菜、蓮蓬雞、燒大腸、盆景三皮絲、烤羊腿、紅油花肚、烤全羊、紅袍蓮籽、魚羊燒鮮、369片皮烤鴨等。陝北風味體現在榆林、延安、綏德,名菜有手抓羊肉、羊肉凍豆腐、紅燜狗肉、太極魚線、塞上燴菜等。陝南風味涵蓋漢中、商洛、安康,名菜有白血海參、漢江八寶鱉、秦巴四珍雞、燒魚梅、商芝肉、苜蓿肉鍋貼、薇菜裡脊絲等。

美食溯源說陝菜

目前寶雞菜系有官府菜、商賈菜、市肆菜、民間菜和清真菜。官府菜以典雅見長,商賈菜以名貴取勝,民間菜以經濟實惠,富有鄉土氣息為重,清真菜則以牛羊肉燴、菜油炸食的清香為特色。由於寶雞美食品種繁多,本文難以盡述,只可簡介岐山民間菜。岐山美食,特色菜有紅燒肉蘿蔔塊、臊子排骨、帶把肘子、岐山大年菜、西岐大合盤、西岐瘦肉、岐山冷盤、響皮丸子湯等,也有醬豬蹄、辣子雞丁、豆腐燒黃魚、五香牛肉、熗拌鮮野菜;特色小吃有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麵皮、油酥鍋盔、八寶甜米飯、稍米包子、酥餃、醋粉、酒麩、臊子肉夾饃,亦有菜疙瘩、冰豆涼粉、冰豆拌湯、蜂蜜粽子等。僅是兩種岐山小吃,即可強烈刺激美食達人的味蕾。

岐山臊子面:

傳說先周時,周文王姬昌帶領其子周公姬旦與眾臣射殺了在渭河興風作浪禍害民眾的蛟龍。文王採納周公建議將蛟龍肉切成肉丁做成臊子,又做成細若龍鬚的麵條,供臣民共食,因此有“周公臊子文王面”之說。起初稱“蛟湯麵”、“龍鬚麵”,後稱“澆湯麵”,現在多稱“臊子面”。此面不僅講究面擀得好,更講究湯味道好,湯中除了臊子,還放黑、白、黃、紅、綠色五種菜,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雞蛋象徵富貴榮華,胡蘿蔔代表日子紅火,蒜苗表示生機勃發。再用醋和辣子等佐料調製色、香、味俱佳的湯。當地人在節慶時食用稱“喜慶面”,祝壽時稱“長壽麵”,闔家團圓、親友聚會時稱“和氣面”。若是所食為寬面,則稱“寬心面”。2018年,在國家人文歷史公眾號發起的“中國名面”大比拼中,得票數遙遙領先,一舉奪魁。若問此美食如何,筆者有拙作贊曰:

岐山臊子面

幾條細面薄筋光,五彩靚湯熱稀汪。

一舉奪魁天下譽,千秋美食酸辣香。

美食溯源說陝菜

美食溯源說陝菜

岐山擀麵皮:

岐山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有攤麵皮和擀麵皮兩種,美名為“御面”“御京粉”。擀麵皮被譽為“西岐一絕”。傳說太史令李淳風將岐山八畝溝擀麵皮進獻唐太宗李世民享用,深得其讚賞。又傳清朝康熙年間,岐山八畝溝人王同江,曾在御膳房專做擀麵皮供皇室食用,晚年回鄉收徒傳藝,從此廣為傳播。欲知此美食如何,筆者亦有拙作贊曰:

美食溯源說陝菜

岐山擀麵皮

源自唐朝冷淘面,帝王樂享盛名興。

品嚐正宗御京粉,口齒留香食慾增。

若有美食達人慾飽口福,不妨奔赴陝西親口品嚐,便知筆者所言不虛矣!

2021年7月8日於北京雲天裡望春樓半文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