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高中生的冷冷冷,讓我們來聊聊冷冷冷冷冷這件事吧

元旦,我帶四歲的兒子逛商場,之後,我們又來到位於其後的圖書超市,兒子突然問:“媽媽,怎麼房子商場那邊沒有雪,而這邊還有這麼多雪呀?”我想給四歲的孩子講物理知識也是白費口舌,就說:“因為這兒是太陽不喜歡的地方。”“太陽為什麼不喜歡這兒呢?”孩子又問。我尋思了一下說:“因為前面的樓房太高,擋住了陽光。” 兒子嘆息地說:“那高樓後的人見不到陽光,好冷,好可憐呀!”我聽後一愣,旋即覺得兒子的這句話頗具哲理。

這不由使我想到了校園中屢見不鮮的現象:初到新學校或新學期,各個學生都雄心勃勃,磨拳擦掌,希望在新學年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可半學期下來,有不少學生就像洩了氣的皮球,偃旗息鼓,銳氣大減,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看不到來自老師的陽光。

在競爭機制與經濟利慾的驅使下,評價老師和學校是看你班你校有多少孩子過重點線。為此各班各校竟相爭奪成績優異的孩子,特別是省、市、區的狀元更給予特別的優待。這使得學校、老師在教學中特別優待班上少數幾個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他們成了班上的“高樓”,而躲在他們背後的班上的其它幾十名學生,只能如路邊的小草,自生自滅,他們長期見不到或是很少見到來自老師的陽光,因為前面的高樓擋住了。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愛撒向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把愛平均分散在班上每個孩子的身上,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大多數的學校,特別是中學階段,還真有點天方夜談。

因為學校要生存,老師要生存,而生存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生源,吸引生源就要有響亮的品牌,而品牌就是靠班上這些少數的“高樓“撐起。這就像商品一樣,在同類產品中,你的廣告越多越響,你的產品才越受人的青睞。

學校需要“高樓”,老師需要“高樓”,家長喜歡自己的孩子成為“高樓”,對學生來說誰不想成為“高樓”呢?誰不想離太陽近點,多接受點陽光的哺育呢?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呼籲:學校也好,老師也好,儘管我們有一萬個理由,也請我們給“高樓”後的孩子儘可能多的陽光吧!因為他們更需要!

他們更需要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