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防不勝防的小兒外傷之處理集錦(一)——面板燙傷和墜床

那些防不勝防的小兒外傷之處理集錦(一)——面板燙傷和墜床

寶寶外傷可大可小

暑(熊)假(孩)就(子)要(出)到(沒)了,給大家準備了幾篇常見外科相關的處理方法,希望大家用不著,但是還是收藏著以備不時之需。

那些防不勝防的小兒外傷之處理集錦(一)——面板燙傷和墜床

面板燙傷很麻煩

面板燙傷

1 燙傷發生原因

小兒發生燙傷多由於打翻熱水、弄倒暖瓶、掀翻熱水鍋、熱湯等所致。有時接觸蒸氣、熱金屬物體也會被燙傷。作為新手爸爸麻麻很有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然,提高對孩子的注意力,在平常就將比較容易引起燙傷的物品放置在孩子無法夠及的地方,以避免小兒發生燙傷。但是,當事情發生了,第一反應還是應該好好處理,而不是問責。

2

處理及注意事項

1。 燙傷應以預防為主。家長要時刻管好熱源,讓孩子遠離可致燙傷的開水、熱奶和熱萊等。

2。 一旦發生燙傷應立即降溫。一般採用自來水進行降溫處理,要連續冷卻5~10分鐘。如果衣服較厚難以迅速降低面板溫度,可脫去外衣,用剪刀剪開內衣,避免脫衣時損傷燙傷創面。降溫後用無菌紗布敷蓋創面立即去醫院就治。

3。 燙傷後自己不要挑破水泡,燙傷創面不要亂塗食用油之類的東西。如使用藥品一定要經醫生同意。

3 燙傷後會不會留疤?

這是家長肯定會關心的問題。這個與燙傷程度相關。根據燒燙傷的深度劃分出燒傷的程度,一般採用三度四分法。

一度燒傷:

燒傷深度只達面板表皮角質層,生髮層未受損傷。表現為區域性輕度紅、腫、痛、熱,有時感覺過敏。面板表面乾燥無水泡。一般3~4天后痊癒。這種傷不會留下疤痕。

二度燒傷

又分為淺、深兩類:

(1)淺二度燒傷:燒傷深度達面板真皮淺層,部分生髮層受損。表現為疼痛劇烈,感覺過敏,有水泡形成,泡皮剝脫後可見創面均勻發紅,水腫明顯。一般1~2周痊癒。這種燒傷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著。

(2)深二度燒傷:燒傷深度達面板真皮深層,有明顯滲出。表現為區域性疼痛較輕,有水泡形成,泡皮剝脫後創面蒼白,間有紅色斑點,創面潮溼。這類燒傷2~3周癒合,留有輕度瘢痕。

三度燒傷:

燒傷深度達面板全層,有時深達皮下組織、肌肉或骨骼。面板壞死,形成焦痂。表現為面板疼痛消失、無彈力、乾燥、無水泡,如皮革狀焦痂。這種燒傷經2~4周後焦痂脫落,形成肉芽創面,小面積創面可由周圍上皮爬行而癒合,遺留明顯瘢痕。面積大者則需植皮方能癒合。

當然,無論是哪種程度的燙傷,還是希望大家儘可能快速的處理,才能給孩子更好的轉歸。

那些防不勝防的小兒外傷之處理集錦(一)——面板燙傷和墜床

墜床也是麻煩事

孩子掉床了

01 墜床原因

1

墜床主要見於2歲以下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又缺乏安全意識,當然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有關,比如沒有放置防護欄,沒有關注肚子在沙發或大床上睡覺的孩子等等。和燙傷一樣,發生情況首要的是處理,而不是追究責任。

2

觀察

1.墜床發生的環境

要關注孩子從哪掉下來,從多高的地方,掉到哪裡,地面的質地,可能著力的部位,這些情況對孩子的損傷都會有影響,所以家長要儘可能弄清楚這些情況。

2.看孩子的狀況

可以先看孩子的精神狀態(異常哭鬧或異常安靜入睡,異常迷糊。。),再看頭部是否有紅腫、凹陷、破潰,口鼻腔有無出血或異常液體。再看胸腹部有無傷痕,觸控有沒有異常反應,手腳活動是否有異常,輕輕觸碰是否有哭鬧、抗拒等反應。

3.看孩子後續反應

孩子墜床後的當時,孩子是馬上哭鬧,還是當時失去意識,對病情判斷很有參考意義。後續就同樣需要注意孩子的反應,比如是否有嘔吐,精神狀態和平時有沒有不一樣,相比於驚嚇導致的哭鬧,孩子安靜而且總是想睡覺更應該警惕。

3

處理和注意事項

在前面已經告訴大家該觀察的事項,如果孩子經過觀察沒有明顯的受傷,則可以抱起來安撫(因為有些受傷部位可能很隱匿,所以儘量開始抱的時候不用太用力,對頭頸部、脊柱還是要小心保護)。

如果觀察發現孩子有明顯的受傷,尤其是脊柱和下肢的腫脹變形,則避免搬動孩子,尤其不要去晃動或者嘗試讓變形的部位復位,以免造成二次傷害,而應該呼叫救護車,由專業醫護人員對孩子受傷部位進行固定和轉移搬運。

如果有出血的傷口,可以先嚐試用乾淨的布料按壓止血,然後將孩子送往醫院進一步診治。

4

繼續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送醫

墜床之後,如果經過了最初的甦醒和驚嚇的哭鬧後,孩子如果恢復了和墜床前一樣的四肢活動,能翻滾、爬行或站立、行走,也沒有嘔吐,能進食,能和大人正常互動,那麼基本可以放心。

如果墜床後孩子哭鬧不止,身體有固定部位不讓觸碰,或者有肢體不能自主正常活動,或頻發嘔吐,不能進食,那就建議到醫院就診。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看精神狀態,孩子是否總是想睡覺,對家長的逗引是否能夠和平常一樣做出反應,這些情況如果出現,或者家長自己心理沒底,則需要送孩子去醫院看看。

更多問題,請新增微信公眾號——當爸也當媽留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