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冊之小兒腹瀉的護理,看看兒科大夫對小兒腹瀉護理的建議吧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徵的消化道綜合徵。是兒科常見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由於發病率高,對兒童健康危害極大,它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腹瀉是小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這種病多見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夏秋季發病率高,並且腹瀉常伴有併發症,如:發熱、脫水、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所以護理工作的好壞可直接影響患兒的康復,接下來對護理措施和建議做一個整理,分享給大家。

媽媽手冊之小兒腹瀉的護理,看看兒科大夫對小兒腹瀉護理的建議吧

1、飲食護理: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過久常造成營養不良,併發酸中毒,造成病情遷延不愈而影響生長髮育,故應繼續進食,以滿足生理需要,縮短病程,促進恢復。除嘔吐嚴重者暫禁食4~6h(不禁水)外,均應繼續進食。母乳餵養者母親少食油膩飲食,哺乳前30min喝適量溫開水以稀釋母乳。人工餵養者可喂腹瀉專用奶粉,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年長兒以麵條、粥菜等半流質食物為主,之後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鼓勵患兒多飲水,以補充多次腹瀉流失的水分。

媽媽手冊之小兒腹瀉的護理,看看兒科大夫對小兒腹瀉護理的建議吧

2、根據病情補充液體:對於輕、中度脫水及無嘔吐或嘔吐不劇烈且能口服的患兒,鼓勵少量多次口服ORS補液。輕度脫水約需50~80mL/kg,中度脫水約需80~100mL/kg,於8~12h內將累積損失量補足。脫水糾正後,可將ORS用等量水稀釋,按病情需要隨時口服。有明顯腹脹、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嚴重併發症者及新生兒不宜口服補液。對重度脫水的患兒,建立靜脈通路,根據不同的脫水程度和性質,結合患兒年齡、營養狀況、自身調節功能,決定補給溶液的總量、種類和輸液速度。

媽媽手冊之小兒腹瀉的護理,看看兒科大夫對小兒腹瀉護理的建議吧

3、心理護理:由於本病往往發病較急,且容易導致患兒出現煩躁、啼哭等症狀,患兒的表現往往會導致家長產生心理負擔。因此,護理上應針對本病特點和治療方法、用藥等向家長耐心講解,有利於減輕患兒家屬的心理負擔,取得家長的配合,並以更科學的方式照顧患兒,配合治療,促進快速康復。

媽媽手冊之小兒腹瀉的護理,看看兒科大夫對小兒腹瀉護理的建議吧

4、臀部護理:由於患兒大便次數多,容易發生臀紅和臀部潰爛,在護理時要注意:①清洗用的水溫要適宜,一般在36~37℃。②要採用質地柔軟的小毛巾或紗布拖洗屁股(忌用力擦洗)。③洗時要從上向下洗,就是先洗尿道處,再洗肛門周圍,以防止肛門部位的細菌汙染尿道口,尤其是女嬰尿道口離肛門近,應注意會陰部清潔,防止上行性尿路感染。④洗完後用乾毛巾或幹棉布吸乾水分(不是擦乾)。注意檢查面板,如有發紅應塗以5%鞣痠軟膏或40%氧化鋅油並按摩片刻,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

媽媽手冊之小兒腹瀉的護理,看看兒科大夫對小兒腹瀉護理的建議吧

5、嚴格消毒隔離:患兒家長接觸患兒前後均洗手,患兒的奶具和餐具徹底消毒,一般要求煮沸30min消毒。衣物、尿布、便盆應徹底消毒專用,孩子的用具與大人分開。糞便及嘔吐物妥善處理,保持病房空氣流通,患兒的衣被及時清洗晾曬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教育兒童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媽媽手冊之小兒腹瀉的護理,看看兒科大夫對小兒腹瀉護理的建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