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活法:寡言,寡慾,寡思

文/帶刺鳳梨

古有云“心清萬里明,可杜倖時窺。寡慾善養心,軒鑑照魅魑。”

即清心寡慾,清靜無為自然內心平靜,波瀾不驚,歲月靜好。

除了寡慾,還能做到寡言、寡思

才是人生至境。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就是一個越活越寡的過程。

最好的活法:寡言,寡慾,寡思

01。寡言,沉默是金

最具有力量的人,往往是沉默寡言的。

蘇格拉底說過:

“上帝賦予我們一個舌頭,卻給了我們一對耳朵,所以我們聽到的話比我們說的話多兩倍。”

明代“千古奇人”王陽明,在年輕的時候,就是個話很多、言辭刻薄的人,因此常常得罪人。

有一次在上朝時,王陽明不經意地多說了幾句話,結果引起同僚的猜忌。

雖然他並非有意,但聽者有心,同僚因此遠離他、孤立他。

王陽明深刻體會到言多必失的道理,發誓從戒多言開始,重塑個人形象。

《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直譯為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

真正的意思是: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

同治六年九月,曾國藩給淮軍名將劉銘傳的信中說:“古來人才,有成有不成,所爭每在‘疏密’二字。”“疏”則多言,“密”則守口如瓶。

如果多言,透露出去的資訊就會有很多,一旦為對手察覺很容易導致失敗,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能成事的人,都懂得寡言的力量。

最好的活法:寡言,寡慾,寡思

02。寡慾,簡樸至真

曾聽說有這麼一位富人,名下有公司有大屋,可富人並不在乎這些財富。

他聘用其他人來管理公司,而他每天的生活很簡樸。

早餐時間,每天去同一個地方,帶上自備的餐具,坐同一個座位。

回去以後開始看書,每天看書時間超過5個小時,中午和晚上煮一些簡單的營養食物。

這些看似枯燥的生活,於他來說,最好不過。在他的心裡,住著一顆簡樸的心。

家裡的書櫃堆積著他喜歡的書,特別喜歡的會看上三次。

每天翻書的動作,成為他必備的節目。

衣櫃有出門的衣服,但都是同一個款式的。

用他的話來說,不想用衣著困擾著自己,簡單就行。

寡慾的人,都是輕鬆快樂的人。

不需要太多的裝備就能過好這一生,那些只顧著金錢、虛榮的人,整天只能愁眉苦眼。

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篇名為《蚹蝂傳》的散文,文中提到了一種善於揹負東西的小蟲。

行走時遇見東西就拾起來放背上,然後昂著頭往前走。

它的背部發澀,堆放到上面的東西掉不下來。

然而背上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不肯停止的貪婪行為,最終將它拖毀。

想抓住的東西越多,抓得住的就越少。

生活其實就是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簡單地過比什麼都強。

最好的活法:寡言,寡慾,寡思

03。寡思,解除顧慮

有一個著名的“疤痕實驗”,徵集了10名志願者參加。

志願者被分別安排在沒有任何鏡子的房間裡,化妝師把他們變成面部有疤痕的醜陋的人。

一個個臉部充滿刀疤的志願者,透過化妝師提供的小鏡子,看見了自己的臉有多難看。

然後志願者再被安排在指定的地方,觀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對自己產生的反應。

出發前,化妝師跟他們說再補下妝,其實是把他們臉上的疤痕妝徹底去掉,但志願者並不知情。

就這樣,志願者們在大街上遇上形形色色的路人,感覺他們都在對自己指指點點,心理難受極了。

那些志願者其實就是想得太多,他們反映著大部分人的心態,一直給自己徒增更多的煩惱罷了。

寡思,是精神的減負。

生活也是這樣,你不能做任何事都令人滿意,唯一能做的就是解除顧慮,放下心理包袱。

莊子曾說,“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對面一條船過來了,船上的人沒控制好船,撞上你的船,這時你很可能會生氣。

但是如果那條船上沒有人,是個空船從上游飄過來,你還會生氣嗎?

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人生實苦,唯有寡思。

最好的活法:寡言,寡慾,寡思

04。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鍛鍊人生的過程中,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要越多越好,有的也要少一點。

提出了“三寡”概念: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慾以養精,寡語言以養氣。

寡才是值得一生中追求的。

願你懂得寡的智慧,過上幸福美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