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力不夠、驅動力不足……“情商低”的孩子,心理彈性差

受訪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 楊 雄

本報記者 嚴立新

隨著7歲的小宇長大,家人發現他是個“窩裡橫”,經常說出一些不符合場景、讓家長尷尬甚至難堪的話語。比如,小宇父母的朋友來家裡拜訪,受邀在家中過夜,小宇就會說:“這是我家,不許你們住這裡。”有時,正和小夥伴玩得開心,小宇卻突然伸手搶奪別人的玩具,搶不到就會用力把人推倒。家人都認為“孩子現在太小,等長大就好了”,然而,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表示,“孩子的情商其實就是對情緒的控制和處理能力。”現在的孩子普遍聰明,但心理不成熟、認知能力弱,如果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幾乎沒有克服困難的能力,也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即我們常說的“情商低”。低情商的孩子通常有以下6個表現:

抗挫力不夠、驅動力不足……“情商低”的孩子,心理彈性差

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只要家長有一點不合其心意,有些孩子就會不顧場合、時間的無理取鬧。楊雄解釋,這是因為家長總是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身體發育等問題,缺少對孩子情緒控制的關注,導致其心理彈性差,不能接受失敗挫折,更易情緒化。

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想說就說、想要就直接拿走等,很多人認為這是孩子的率真、童言無忌,但這樣的孩子往往由於家長的嬌縱養成了眼裡心裡只有自己的習慣,自私、沒有同理心、不懂得為他人考慮,甚至為了一時之樂去傷害別人。

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抱怨他人和環境,不從自身找原因;喜歡插嘴;遇到問題永遠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就像小時候磕到桌角,長輩卻說“都是桌角的錯”,反而教孩子“報復”桌子,楊雄表示,這是一種職責教育的缺失,導致孩子邊界意識淡薄,無法區分自己和別人的責任,進而推卸責任。

愛戳別人痛處。喜歡給人起外號、揭人短、透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這樣的孩子往往心胸狹窄、自大、不懂換位思考、不能包容別人的缺點或邊界感不夠,最終容易出現人際交往問題。

禁不起批評。有些孩子只能聽好話,一旦被批評或遇到困難就會躺平、哭鬧或者退縮,甚至抑鬱。楊雄認為,主要原因是心理彈性差導致抗挫力不夠,以及自我驅動力不足,缺少奮鬥的動力,最終導致孩子沒有目標感,可能發展成“空心病”。

聽不進勸告。比如,與他人玩耍總是強調自己優先,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不顧他人。楊雄表示,這類孩子往往缺乏自我驅動力、沒有責任感,從而變得固執。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戈爾曼說:“一個人成功與否,智商只佔了20%,而情商的比例卻高達80%。”楊雄強調,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家長可參考以下幾點:

1。人為設定一些遊戲場景,如過家家等,讓孩子獨立完成某些任務,家長切不可越俎代庖,透過講解告訴孩子長幼有序、主客之別等道理,有助於其邊界意識的形成。

2。對孩子有效激勵,比如獎勵過程而不是結果,不要因結果不理想就批評,儘量挖掘孩子做出的努力,從而引導孩子自行思考的能力。

3。讓孩子長期堅持一個興趣可以鍛鍊自我驅動力,可先讓孩子廣泛接觸美術、樂器、運動等專案,最後由他自己決定留下哪個,並堅持下去。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