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前言

據心理學調查,在人們感到最恐懼的事情裡,死亡排名第二,而“公開演講”排名第一!

上週末去深圳參加了GOPS大會,代表團隊分享了彈性計算在SRE體系建設的一些探索和實踐經驗。雖然曾經多次給阿里內部的兄弟團隊以及一些外部的客戶做過類似分享,站在行業的大會上公開演講還是第一次。作為一個演講新人,為了可以不丟人的把這場演講做好,前後花了大概5天時間來準備,從選題、PPT製作、演講稿編寫、自我練習,內部試講以及正式演講前的各種準備,整個過程學到了一些知識,所以抽時間簡單寫寫,希望可以對演講新人有所幫助。

本文將從新人首次演講的準備全過程視角來分享一下,作為技術人,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筆者透過這次演講總結了一個“技術演講準備六步法”,即演講前準備-> PPT準備-> 演講稿準備->刻意練習->正式演講->Q&A,期望可以透過分享幫助一些技術同學,尤其是像筆者一樣的演講新人,從零開始準備並完成一場公眾技術演講。下文將會按照六步法順序進行講述,建議按順序閱讀,當然對部分內容感興趣的也可以直接跳到對應章節。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一 演講前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正式演講準備前,對演講這件事以及演講的主體,進行一定了解是不可或缺的。

1 認知演講

緊張是正常的

首先要認識到緊張是正常的,緊張並不是演講新人的特質。其實,大家熟知的一些演講天才家像喬布斯,以及TED的非常多的知名演講者都曾透露過他們面對演講也會緊張。當然,我們面對的場景比如規模、受眾人群與這些優秀的演講者自不可相比,不過面對演講時的緊張與恐懼情緒是大家共有的。

那麼如何正確認識緊張的情緒?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人人都會緊張,我並不是特例。其次,我們要做的是充分的準備與不斷的刻意練習。當我們對自我以及受眾可以做到知己解彼,對於演講的內容可以做到庖丁解牛的程度,此刻緊張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它並不會對你的演講產生本質上的影響。

充分認識演講的目的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演講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佈道,推廣技術還是“帶貨”?以及為啥要我來演講,整個過程其實就是“知己”。因為後續無論是PPT製作,演講稿準備以及刻意練習的前提都需要先充分認識演講的目的,以終為始,才能事半功倍。

真實的表達好過低階炫技

最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炫技,低階的炫技效果會恰得其反,這裡的炫技包括但不限於:

精(花)美(裡)絕(胡)倫(哨)的PPT

精心設計的裝扮與動作

精心準備的梗

。。。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PPT要醜,著裝要隨意,講述要平白,而是想要表達:如何把想要表達的目的思想,透過真實、自然、柔和(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達給觀眾,並引發共鳴與思考(高階需求),這個才是演講的重點。

2 知己,瞭解自己

前面講到了解演講目的是一個知己的過程,其實我理解的知己包括“人”和“事”兩部分,其中“事”就指演講目的,就是我們演講時為了完成一件怎樣的事情;而關於“人”呢,我覺得是要充分認識自己,比如:

適合什麼樣的演講風格?不用盲目學習別人,尋找自己感覺舒服的演講風格,如果自己都覺得彆扭,傳達到觀眾效果自不必說。筆者在準備期間也看了大量的演講影片,最後深深領悟到別人的閃亮之處是你學不來的。

在演講方面的優勢是什麼?劣勢又是什麼?如何揚長避短?這裡為什麼不說補短而要避短呢,我覺得可以把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而又可以把劣勢做到不那麼致命,是一件價效比更高的事情。

3 解彼,瞭解受眾

知己解彼,如果說認識演講目的與自我是“知己”,那麼,瞭解觀眾就是一個解彼的過程。道理其實很簡單,觀眾才是演講的主角,演講者自身並不是!演講的目的就是將主題傳遞給觀眾,演講者只是一個載體,所以充分了解觀眾是演講成功的前提,也是第一個核心步驟,通常我們瞭解觀眾如下幾個方面:

觀眾群體分佈,瞭解觀眾的群體分類,以及專業程度,比如這次參加GOPS大會分享SRE的主題確定後,我會先了解往年參加GOPS大會的都是哪些人員,是開發比例多還是運維比例多?是一二線公司比較多還是小公司比較多?諸如此類。

感興趣的話題,在瞭解觀眾群體的基礎下,可以接著深入分析瞭解一下不同分層的觀眾的關注點分別是什麼?還是以筆者此次分享為例,在大概瞭解到參會者的公司分層以及角色佔比後,我在演講內容中會傾向性講一些和觀眾息息相關的痛點,本質上還是為了和觀眾產生共情,同時可以以觀眾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遞主題相關資訊。

觀眾受益點,說白了就是大家看完你的演講,可以收穫到什麼,比如筆者期望透過分享可以讓大家瞭解研發團隊如何自建SRE體系,以及建設SRE體系通常需要做哪些層次的事情等,這些就是觀眾的受益點。

二 PPT準備

適用於Keynote或者其他類似工具,由於GOPS大會本次僅提供了PPT模版,筆者下文舉例都會以PPT為例。通常技術演講的模式是比較固定的,所以PPT內容的outline相對來說也有一定套路的,下文以我在GOPS大會分享的PPT為樣例,做一個介紹。

1 PPT outline

Who

自我介紹部分,建議1頁PPT,簡單介紹我是誰,我做過什麼,核心在於和觀眾建立聯絡,並傳達為啥我有資格可以講這個Topic。

What

建議一頁PPT,透過最簡單語言講述今天要分享的主題,可以讓觀眾透過一句話瞭解到你要講的是什麼(分享演講主題的骨架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Why

1-2頁PPT,重點部分,需要在短篇幅內講清楚演講主題的背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及引發共鳴。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How

核心演講內容,通常控制在5-10頁,建議展開3-5個點講,每個點1-2頁。每個點表達上要體現出邏輯性和層次性,通常每一個點要有故事可以講出來,背景-案例-挑戰-解法-成果。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Future

可選部分,建議1頁PPT,核心表達的是演講者對演講涉及核心技術未來的看法。通常作為技術類演講,受眾通常為技術類人員,不止關心演講者想表達的技術現狀,對於演講者對於目標內容的未來看法也通常比較關心。比如筆者這次分享的SRE部分,受眾通常是運維人員,大家在瞭解彈性計算SRE做了些什麼的時候,通常也會關心我們未來會做什麼?我們對技術方向的判斷是什麼?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Recap

結尾總結,建議使用1頁PPT彙總,同時突出重點(重點內容字型要足夠大,大到醒目)。通常的技術演講時間會在30分鐘以上,當演講進行到尾聲的時候,觀眾可以記住的內容已經非常少了。而結尾時刻的內容也是受眾者比較關注的,這個時候演講者來一段提綱挈領的總結,可以有效幫助大家形成對演講Topic的整體脈絡記憶,同時這個時候一定要把會議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表達出來,再次強化。

如何做好一場技術演講?

2 設計原則

PPT設計是一個技術活兒,從內容設計到軟體使用,每一個部分都有大量的知識值得學習。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並不是如何設計PPT(如果大家感興趣,再抽時間把我有限的PPT技能做個總結),而是PPT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只要遵循這些基本原則,不需要懂任何PPT軟體(PowerPoint、Keynote等)的高階技巧,也不需要懂內容編排就可以做出來一個簡約的PPT來滿足絕大部分日常場景。大家可能注意到TED演講以及一些知名的演講者所呈現給觀眾的PPT,鮮有精美絕倫,更多的是簡約而不簡單,內容(PPT內容以及演講者講述的)才是重點!

保持風格簡潔

字號一定不要超過5種,通常情況不要超過3種:

顏色不超過3種

不用刻意選擇動畫

保持風格統一

選擇一種字型

相同作用的文字或者圖片,使用相同的格式

圖片風格統一

控制內容總量

PPT頁數通常不超過30頁,核心內容頁不超過20頁

每頁文字內容少於篇幅1/2

PPT不是重點

PPT永遠不是重點,內容才是!

不要過度雕飾PPT

三 演講稿準備

當PPT準備好了之後,大部分同學可能覺得,演講的素材已經有了,是不是可以直接“躺平”了。顯然不是,那些大家所知的非常職業的演講比如喬布斯在蘋果釋出會以及在斯坦福上的演講,我們能看到的Keynote只是老爺子演講準備中,最簡單的一環,此外專業的演講稿準備以及大量的刻意練習缺一不可,下文將逐一進行講述,首先介紹一下演講稿準備。

1 是否需要準備演講稿

首先,大家可能會糾結於要不要寫正式的演講稿?筆者曾經也糾結過這個問題,之前的內部分享都習慣了臨場發揮,所以在內部第一次試講的時候,發現自己講出來的內容的邏輯性以及連貫性都不太好,甚至還不如觀眾直接看PPT來的痛快。簡單覆盤下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臨場的語言組織能力會強依賴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環境(受眾變化,地點變化等),自我情緒狀態(緊張),而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備稿並持續刻意練習。

所以,我覺得通常情況,尤其是作為演講新人來講,演講稿準備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那麼如何準備演講稿呢,下面系統性的介紹一下我的思路。

2 如何準備演講稿

演講稿一定是源於PPT的,PPT是觀眾最直觀可以觸達的,演講也是圍繞PPT來進行的,所以演講稿首先一定是源PPT的,但是如果演講稿一味和PPT一致,那麼演講也就失去了意義,直接看PPT不是來的更直接,高效嗎?

所以,我理解理想的演講稿應該是源於PPT,但超脫於PPT。簡單解釋一下,PPT是演講的骨骼,而演講稿應該是血肉,演講稿存在的價值是讓演講變成“血肉之軀”,而演講者本身依託於此,並賦予其靈魂。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演講稿準備過程。

PPT分組 - 思路分層

首先可以將PPT進行分組,前文講到了PPT的一個outline,who-what-why-how-future-recap,而在演講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演講內容將PPT進行一個分組(括號內為每個部分大概需要演講的時間)。

開場部分(5分鐘),通常介紹who-what-why,介紹我是誰,我要講什麼,以及承上啟下講述正文背景。

正文部分(20-25分鐘),正文乾貨部分,介紹演講主題核心內容。

回顧部分(2分鐘),演講內容回顧,劃重點。

註解PPT - 思路組織

分組做完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需要完成源於PPT的演講稿,我自己採用的一種方式是直接在每頁PPT下寫下演講者註釋,好處有兩個:

演講本身是基於PPT的,針對每頁PPT寫下針對當前頁的演講內容,是一種自然的組織方式。

演講者註釋可以反過來幫你review PPT的組織思路,提前發現設計不好地方。

演講稿抽取 - 文字潤色

所有的PPT完成註釋後,將每頁PPT的註釋按照第一步的分組組織成一份文稿,演講稿的初稿就完成了。不過這只是一個沒有經過語言潤色的初稿,只是思路上幫你串起來了,接下來需要按照演講的場合來進行潤色,那是不是通篇都需要潤色?看起來是一個大工程,其實一般演講場合,我們只需要重點關注前幾分鐘。

精心準備演講的前5分鐘

為什麼要精心準備前5分鐘?理由有兩個:

好的開場非常重要,有利於緩解甚至消除演講者的緊張情緒。筆者演講的前五分鐘是脫稿背下來的,事實證明,前五分鐘不出問題,上臺後緊張情緒是會瞬間消除的。

前五分鐘通常是自我介紹以及演講主題的的整體介紹,觀眾的關注度是相對比較高的。

所以,前五分鐘的演講內容建議一定要精心準備,並反覆刻意練習,可以做到即使緊張情況也可以脫稿的方式完整表述出來。至於後面的文稿是不是需要背下來,就看自己的需求了,個人不建議通篇脫稿。通常情況無論你怎麼準備,現場演繹內容永遠和文稿內容是兩個版本,我們不是機器人,不是嗎?

多讀幾遍 - 反覆校驗

演講稿完成後,需要反覆多讀幾遍,反覆校驗文稿通篇的連貫性以及邏輯的清晰度。另外一個角度,通常演講後都會有對應的文章釋出,而好的演講稿只要稍微整合一下就可以完整輸出,一舉多得,助人助己。

3 演講稿模版

下面以筆者此次GOPS大會分享準備為例,和大家分享一個相對通用的模版。

開場部分

通常開場部分由三部分組成:個人介紹,演講主題介紹,以及觀眾收益點介紹。

個人介紹,介紹自己的個人閱歷,主要講清楚為什麼你有資格講這個topic,另外也可以拉近和觀眾的距離。

演講主題介紹,介紹一下演講的outline,讓觀眾從整體上對演講內容有一個輪廓,這個非常有必要。

觀眾受益點介紹,直接告訴觀眾,這次演講可以幫助他收穫什麼?這個通常是觀眾最關注的,不然幹嘛要花錢、花時間聽你吹牛?

舉個例子: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阿里雲彈性計算的研發,很高興可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交流過去彈性計算建設SRE體系的一些經驗。(寒暄一下)

在開始正式分享之前,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在阿里大概七年的時間,一直從事DevOps平臺以及雲計算相關的研發工作,負責過集團的變更管控、StarAgent等基礎運維自動化平臺,同時也主導了彈性計算SRE體系的落地。(自我介紹)

今天我分享的Topic是《大型研發團隊SRE探索與實踐》,主要介紹的是彈性計算團隊在SRE體系建設上的一些思考和落地實踐(講什麼)。

期望透過這次分享交流,可以幫助大家可以瞭解到如何在一個研發團隊內從0-1落地SRE體系來解決穩定性問題,以及建設SRE體系,通常需要關注哪些層面事情。(觀眾受益點)

正文部分

這部分會是演講的核心部分,對於技術類演講,單純的乾貨分享,想要吸引觀眾的長期注意力會非常困難,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組織正文的要點。

內容要起承轉合,通常都可以按照 背景介紹(埋伏筆) -> 問題與挑戰(衝突設定)-> 解決方案(權衡與取捨) -> 效果(點燃一下激情) -> 總結(聽眾受益點)這樣的邏輯順序進行演繹。

要學會講好故事,好的故事不僅能更好的呈現演講內容,也是觀眾最容易產生共情的依託點。

要有突出的金句,金句是內容部分的MVP,也是演講者最核心的觀點,往往可以在觀眾腦中產生爆點。

舉個例子(限於篇幅,此處做了大量刪減,只介紹思路):

ECS使用了非常多的預警平臺,從基礎監控、業務監控、到中介軟體監控,xxx。(背景介紹)同時由於歷史原因,我們每天預警數量在4w+,由於體量大,跨團隊,平臺多,預警難以收斂。(講衝突)

舉個例子,RDS down沒有預警,導致故障定位以及回覆時間長。(講故事)

我們針對這種情況,設計兩種方案:A:xxxxB:xxxx最終基於xxx的考慮,選擇了方案A。(講trade-off)透過xxx的持續治理,我們的預警量從每天4。5w+降到每天2k左右,收斂95%。(講效果)

透過這個例子,我推薦的預警體系是什麼樣的?xxxx(總結)

預警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工作,核心打法是“預警四化建設”。標準化->持續收斂,資料化->持續賦能,自動化->解放人力,智慧化->應對大規模服務預警。(勉強算金句)

回顧部分

一般的演講通常都會有25分鐘以上,通常觀眾的注意力很難維持在15分鐘以上,尤其演講到後期,觀眾可以記住的東西非常有限。而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近因效應”,結尾處的內容觀眾是記憶最深刻的,所以,演講者在結尾的時候做一個整體回顧就非常有價值了,一般回顧通常需要做以下兩點:

整體內容回顧,從what->why->how->future 透過概述的方式花一分鐘時間將演講主線串聯一下。

突出主題重點,此處一定要Highlight出來重點,一定是你最希望觀眾記住的點。PPT Highlight,用PPT使用的字號集裡面最大的字型透過對比色差來突出重點。演講 Highlight,演講者透過較高的語調著重強調一下本次的演講的核心之處。

以筆者此次參會為例,PPT部分大家可以看一下上文PPT outline Recap部分的示例,文稿示例如下:

今天主要分享的是彈性計算在業務研發團隊SRE落地的一些實踐,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了彈性計算的產品和業務背景,從組織視角,業務規模以及業務發展三個視角向大家解釋了我們建設SRE的背景。然後,我向大家介紹了我們在業務團隊從0開始落地SRE的一些打法,包括打基礎,建立標準,建設自動化平臺,做運營和賦能等,最後我向大家從ECS SRE的發展視角,粗淺的介紹了我對SRE發展以及未來的一些展望,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做更多的溝通,最後再次謝謝大家的聆聽。(演講回顧)

最後我想特別和大家分享的是SRE精髓:賦能和自動化。(強調核心思想)

四 刻意練習

演講稿準備完成後,在正式演講前一定要有一個練習過程,千萬不要讓正式演講成為你的第一次。通常練習次數不少於五次,這裡有幾種筆者嘗試過的練習方式,介紹給大家,供參考。

1 自我練習

熟悉稿子,透過反覆的模擬持續強化對演講稿的熟悉程度,尤其是前五分鐘,要做到倒背如流。

控制節奏,透過PPT自帶的計時功能,與前文演講稿準備環節每個部分規劃的時間做對比,不斷打磨,鍛鍊自己的節奏控制能力。(因為技術演講通常沒有人會中途打斷,整體節奏都是由演講者自己控制的。以筆者自己本次演講為例,自我練習階段平均演講時間在35分鐘,實際現場演講時間也基本是一致的)

練習姿態,主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輕鬆的姿勢,針對普通演講,通常現場會手持話筒和遙控器,自己簡單練習一下站姿和手勢即可。

2 內部試講

避免陷入自我認知偏差(自戀或者自卑),當自己準備差不多的情況,可以在內部試講一下,讓其它同學給予一些反饋。

3 冥想練習

比較適合於正式演講前,可以透過冥想的方式,在腦海中錄製一下整個過程,每頁PPT是什麼樣的,我應該怎麼講,順便看一下整體的節奏是否符合預期。

五 正式演講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以及大量的刻意練習,即使我們對自己排練的效果已經非常滿意,但是在進入正式演講前還是要做一些額外的準備,善始善終。

1 演講前準備

前熟悉會場,陌生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恐懼情緒,提前熟悉演講環境有助於減輕緊張情緒。

提前到達會場,一定要早於自己的演講時間一個小時,用於近距離熟悉環境。

輕裝無壓上陣,我只帶了一隻手機,身輕即神清。

不要喝太多水,不要問我為什麼,不想說話。

2 正式分享

語速不要太快,正常語速完成開場五分鐘。

動作不要誇張,儀態要自然。

目光要堅定,目光的堅定源於內心的堅定(認可自己分享內容的價值),所謂心中有愛,眼裡才有光。

控制節奏,不要超時(通常現場會有工作人員提醒,也可以透過手錶、手環等做自我提醒)。

不要害怕失誤,要意識到通常90%的失誤只有演講者自己能感知到,觀眾是無感的。

3 一些技巧

聲音技巧

合理的使用聲音技巧(抑揚頓挫)會使演講表現的更飽滿,好比長得好看也要適度裝扮一下。

語速快&語調高表示激動、憤怒。

語速慢&語調低代表悲傷、真誠。

語速慢&語調高代表強調、權威。

語速快&語調低表示內容的過渡。

停頓,此時無聲勝有聲。

姿態技巧

用最自然的姿態,不要做作。

目光要堅定,勇敢的面對臺下觀眾眼神(和滿屋子“大白菜”對視有啥緊張的?)。

想象自己是一個燈塔,緩慢掃視全場,可以和區域性有眼神交流。

“切西瓜”的手勢,這個是看文章推薦的,拿話筒的場景就不適用了。

六 回答提問

演講完成並不代表謝幕,問答環節同樣重要,一定程度更能反應演講者的綜合素質。那麼如何做好Q&A環節呢,下面展開講述。

1 認知提問

提問者的兩層需求

通常每一個問題提問者都會有兩層需求,一層是顯性“物質”的,一層是隱形“精神”的。首先,提問者的最根本的顯性需求是問題本身,這個需要演講者給出實質的邏輯答案。其次,提問者希望自己提出來的是一個高質量的問題,所以潛在的精神需求是希望問題本身得到認可。概括來說,提問者希望得到問題答案的同時,得到演講者針對問題本身的認可。

演講者的兩個認知

首先,演講者要有謙卑的姿態,要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真的來講課或者炫技的,而是來分享交流的。演講者從內心真正有分享者而非授業者的認知,不僅對於觀眾的提問可以從容應對,對於演講本身也會減輕心理負擔。打破演講者自我的權威意識,會使演講者自身更加自然,觀眾對演講者的直觀感受也會更真實。

其次,演講者要認識到提問本身是對事不對人的。尤其當觀眾當場提出質疑、挑戰甚至是挑釁的問題時,作為演講者要意識到觀眾質疑或者挑戰的並不是你個人,而是你傳達出來的內容本身。此時演講者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自我提醒,如果換一個人來講也並不會改變觀眾的提問本身,此刻,演講者的壞情緒大半已經消散了。

2 回答提問五步法

回答問題,切忌嘴比腦快,謹言慎行,不足為過。

聆聽問題

首先,要學會移情聆聽,移情聆聽的幾個要點:

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先理解別人,而不是急於應答。我們通常習慣於將重心落在思考如何應答上,也就是站在自我角度來考慮問題,如果轉向先理解別人(也就是讀懂需求啊),效果會更好。

關注對方情緒變化,適當給予反饋,讓對方感到重視。比如當觀眾提問的時候,演講者應該儘可能的給予眼神或者手勢等反饋,讓觀眾感受到,你確實是在認真聽我說。

儘量不要打斷別人,等對方話落後,確認是否陳述完成。通常來說,如果不是提問者在宣揚反動主義,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在別人提問的時候插嘴呢?

確認問題

每個人的“閱歷”和“素質”都不同,我們很難做到每次都能真正理解對方的問題,而在回答之前,演講者的首要目標就是先確認自己真正的理解問題。所以,推薦的做法是二次確認,也就是演講者透過複述的方式,再次將自己的理解,透過一句概要的總結陳述出來,並轉達給提問者,進而得到提問者的反饋,最終目標是雙方就問題本身達成共識。

給予肯定

前面提到了提問者的兩層需求,其中一層是隱形的精神需求,一個完整的答案,不止於解答問題本身,同時我們應該先滿足提問者的精神需求,這層是非常容易做到,也是最容易被疏忽的。如何滿足提問者的精神需求,也就是演講者如何給予提問者正向反饋,這裡推薦幾個方式:

語言給予肯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演講者可以在問題達成共識後,接著肯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肢體語言反饋,透過眼神或者手勢。這個可能在雙方近距離情況下效果比較好,比如眼神贊同和近距離輕拍對方肩膀等,遠距離情況,提問者也許很難看穿你小眼睛裡的蘊含的眼神。

迴應問題

給予肯定,滿足了提問者隱形的“精神需求”,這個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問題本身,滿足提問者的“物質需求”,即儘量透過簡短的語言給出有邏輯性的實質答案,這裡有幾個要點分享一下:

回答問題要簡潔,直擊要點,避免長篇大論。抓重點,直接回答問題,不要繞彎子。(個人覺得有話直說是最簡單高效的溝通方式)

注意措辭的邏輯性,避免“語無倫次”的回答。回答問題可以慢,給自己留出思考以及語言組織的時間,表達上要能體現基本的邏輯關係,比如第一點,第二點 。。。,或者 首先,其次,然後,最後等。

接受不同的聲音,尊重每一個提問者。還是回到演講者的自我認知,認識到自己是來分享的,而不是來建立權威的,那麼面對提問者對演講內容的質疑,甚至反對,你依然會淡然處之。

如果遇到疑難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該怎麼辦?往下看。

確認解答

有始有終,確認問題->回答問題->確認解答,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所以非常推薦演講者在問題回答完成後,再次和提問者確認一下問題有沒有解答,一方面能表現出演講者對提問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體現出演講者的素質。通常,我們可以透過柔和的語調來確認:“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沒有解答您的問題,有問題我們可以再補充或者線下再溝通”。

3 如何應對疑難問題

分享者心態認知

演講者如果是分享者心態,去掉心理上的權威包袱,當面未知的問題,疑難的問題甚至是敏感的問題,心態上可以做到波瀾不驚,此時關於如何迴應問題其實只是一個“技術”問題了,至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效果如何,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分享者心態的幾個要點:

尊重平等,認識到演講者和觀眾地位是平等的,大家其實是“同學”關係。

開放謙虛,求同存異的態度,欣賞和學習的心態來面對差異文化。

寵辱不驚,中和是最好的狀態,明白自己的目標,不因外物而動搖。

坦誠真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可佯裝。

如何回答未知問題

前面提到的了演講者要坦誠真實,面對未知的問題,作為一個普通的演講者,首先我們要做到 “不知為不知”,其次我們儘可能在在真誠表達的同時,給予提問者一定的正向反饋,起碼是精神層面的,要求演講者做到兩層:

首先,坦誠的表達自己對問題涉及的領域是認知不夠的,並表示歉意(相信觀眾不會欺負“弱者”吧)。

然後,簡短的根據自己的經歷和理解給出一個你認為合理的方向或者建議,給到提問者供其參考。

如何回答疑難問題

這裡簡單總結了幾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以點破面,當對方提出問題scope很大導致你無法回答的場景,可以嘗試選取一個切入點來回答。

轉移問題,可以根據問題相關性,嘗試轉移到自己熟悉的相關問題,當然這個尺度不好把握。

引導溝通,引導提問者這線下溝通,可以嘗試和提問者溝通說明問題的複雜性,並引導線下溝通。

尋求幫助,如果在場的有你認識或者瞭解的領域專家比你在該問題上更有發言權,可以尋求幫助。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筆者在準備第一次公開技術演講過程所學習到的一些知識,未必正確,僅僅是一個演講新人視角的分享,供大家參考,也期待大家的經驗分享,共同進步。最後,推薦兩本書《ppt要你好看》、《演說之禪》。

本文寫於筆者阿里七週年之際,喟嘆於光陰流逝,感恩於周遭萬物,雖未達志,未曾悔已。

作者 | 竹澗

本文為阿里雲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