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不服中國的韓國,卻搞出了門“魯迅學”!韓國,要搶魯迅了?

向來不服中國的韓國,卻搞出了門“魯迅學”!韓國,要搶魯迅了?

提到新文化運動,首推便是魯迅先生。

《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作品,早已融入國民生活,成為當代中國人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

然而,魯迅先生的批判性及深邃的辯證思想,卻在臺灣省、日本等資本主義地區,遭到當局的封禁。大概,抨擊社會不公、呼喚公平正義的魯迅文學,在動搖資本主義的剝削地位吧。

不過,倒也有個例外——韓國。資本主義陣營的韓國,非但不封禁魯迅,甚至還有一門“魯迅學”,而且,是中國外研究魯迅最多的國家。

向來不服中國、要與中國文化做切割的韓國,卻為何對中國作家魯迅,如此推崇呢?韓國的魯迅學,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向來不服中國的韓國,卻搞出了門“魯迅學”!韓國,要搶魯迅了?

一、 韓國魯迅學,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魯迅學”在韓國的萌發,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

你大概不會想到,魯迅先生走出國門,第一個譯介國家,便是韓國。

1927年,柳基石翻譯的《狂人日記》,是世界上最早由外國人翻譯成外文並在國外發表的魯迅作品。

彼時的韓國,還在日寇的殖民統治之下,以筆作刀、反抗壓迫的魯迅,也寄寓了韓國人的民族感情。

30年代,丁來東《魯迅和他的作品》、李陸史《魯迅追悼文》相繼發表,1946年,金光洲、李容默翻譯出版《魯迅短篇小說集》,魯迅學已初具雛形。

向來不服中國的韓國,卻搞出了門“魯迅學”!韓國,要搶魯迅了?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韓國一度視中國為敵,對包括魯迅在內的中國文學,鐵血封禁,但火種既已撒下,強權豈能撲滅?魯迅作品,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地下流傳。

70年代末,“韓國魯迅”李泳禧橫空出世。這位韓國的國民作家,以筆作刀,抨擊軍政府,呼喚覺醒,一時間,反抗軍政府的群眾運動,風起雲湧,並最終顛覆了軍政府。

魯迅學研究,也即進入井噴之勢。《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魯迅作品的韓譯版已多達50餘種,韓國漢學家樸宰雨主導建立“國際魯迅研究會”。

向來不服中國的韓國,卻搞出了門“魯迅學”!韓國,要搶魯迅了?

二、不服中國的韓國,為何卻對魯迅倍加推崇?

韓國之所以對魯迅倍加推崇,根本上來說,是韓國曆史需要“魯迅”。

韓國被殖民的歷史語境和文化記憶,使得他們在反殖民和追求自由的心理支配下,以魯迅思想的本土化為旨歸,凸顯呼應魯迅精神的自覺意識。

什麼是魯迅思想呢?即是反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呼喚社會公平正義、向一切惡勢力宣戰的思想。而這思想,恰恰是韓國所推崇的民族精神。

遺憾的是,韓國曆史中,沒有新文化運動,沒有魯迅這樣的旗手,於是,韓國只有從儒家文化圈,去尋找這一精神圖騰。他們找到了中國的魯迅。

向來不服中國的韓國,卻搞出了門“魯迅學”!韓國,要搶魯迅了?

由此,韓國魯迅學,強化了魯迅與韓國連帶性的本土化視角,在極力凸顯魯迅的“東亞性”,使魯迅作為地區歷史人物,而融入韓國的文化認同之中。

比如,《魯迅與近代韓國》,將“魯迅”“韓國”與“東亞”等關鍵詞相聯結;再比如,徐光德所著《魯迅與東亞的近代》,同樣著眼於“東亞”的魯迅,而不是中國的魯迅。

再往深層說些,韓國魯迅學,在把魯迅拉到東亞視域,從而將魯迅徹底的不屈底色和透徹的批判精神,融入韓國民族精神之中,實現了魯迅的韓國化闡釋。

說白了,韓國人需要一個“魯迅”這樣的精神圖騰,既然本民族沒有,那麼,就從中國借一個。

向來不服中國的韓國,卻搞出了門“魯迅學”!韓國,要搶魯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