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篇|議論性文章匯入

議論,這種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幾乎佔據了我們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半壁江山(在我看來是這樣)。很多關於議論性文章的基礎知識,我們都運用在了自我日常生活中,那麼它們如何系統地用專業術語來表達?或者從專業的角度看待我們的說理?

教學篇  |  議論性文章匯入

何為議論性文章

何為議論文?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

何為議論性文章?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圍繞一個話題,表達自己看法。

個人認為,相比議論性文章,議論文文體意識更強,格式更為規範,議論性更多。議論性文章,略顯隨意,可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大。在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的議論性文章中,就有散文、演講、書信等各種文體的議論性文章。

教學篇  |  議論性文章匯入

但議論文與議論性文章的小異,並不影響它們的大同。

結構

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呈現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即引論,本論和結論。這頗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結構順序。

分類

論證方式的不同,也產生了立論和駁論不同的文章。

立論,即針對某個問題或現象,發表自身觀點,並用充分的論據來支撐,使觀點站得住,立得穩。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的議論文,基本上都是立論文。

駁論,顧名思義,即反駁、駁斥別人的觀點。駁論同樣離不開論據的支撐。

有的文章在駁論之後,還能提出自己新的觀點,這是駁論與立論的結合。

要素

議論文的要素,可以說得上是它的核心與靈魂。

論點,即觀點、立場。這個較為簡單,不再多說。

論據,即論證的依據。它可以是純粹的說理,如同學校中的德育老師,以我們所謂的大道理的方式直接說理,進行思想層面的溝通,但我認為這樣的說理,存在或大或空的風險,除非你是一個名人,或者具有高超的說理技巧,否則可能會陷入空洞的說教;論據也可以是一個例子,透過自身或他人的事件,來闡述其觀點,但我認為這個例子必須建立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否則論據便存在虛假問題,更不要說支撐其論點了;論據也可以是一個表格,一張圖片,一個影片……凡是可以證明觀點的材料,都可以成為論據。

所以,我們一般所說的論據有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兩種。

教學篇  |  議論性文章匯入

論證,即說理的過程。這是一個融合了論點和論據的綜合要素,也挺能考驗人的論證水平。

關於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有很多,我們常見的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

道理論證:運用道理論據來講道理的過程,即為道理論證。

舉例論證:運用事實論據來闡釋觀點的過程,即為舉例論證。

比喻論證:運用比喻,來論述觀點。

對比論證:透過兩個及以上的事例的對比來闡述觀點的過程

引用論證:引用名人名言權威人士的話來論述。​

教學篇  |  議論性文章匯入

關於論證結構。

論證結構有層進式、對照式、並列式和總分式。

層進式,我認為也可以叫遞進式。在論證過程中,幾個分論點,一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呈現出遞進的關係。

對照式,顧名思義就是對比。分論點之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對比,正面與負面的對比,有與無的對比……對比,服務於觀點的表達。

並列式,即幾個分論點之間是一種同等的並列關係,沒有隸屬關係,沒有上下級關係。這是最為簡單的論證結構。

總分式,即分論點之間存在著總分、分總或總分總的關係。這個,其實有點像全文的結構方式。

教學篇  |  議論性文章匯入

語言

最後還需提到議論文的語言。既然是議論文,要想他人信服自己觀點,那麼其語言需儘量準確、嚴密,如同說明文語言一樣。不然,不小心的一個語言漏洞,便可能成為整篇文章的bug。

個人看來,議論文或者議論性文章學習起來較為簡單,繞來繞去都是這些點。所以,在弄清楚其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議論文也就不攻自破了。下面這些文章,我們來啦!

利哈喬夫《論教養》

顧頡剛《懷疑與學問》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

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

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