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招生怪象:一志願生源充足還要招大量調劑生,契約精神何在

考研的難度如今是越來越大,難的不是初試而是刷人厲害的複試。本來超過複試線幾十分滿以為勝券在握,怎奈敵不過大量的調劑生湧了進來,優勢蕩然無存,所謂規定的比例都是做做樣子,抓住優質生源才是學校的根本目的。

考研招生怪象:一志願生源充足還要招大量調劑生,契約精神何在

第一志願VS高分調劑

以南京某211工程高校的法學專業為例,2019年的法學專業招生計劃為70人,其中推免生佔37人,留給考研者的機會為33人(資料來自官網考研招生簡章)。在最終公佈的複試成績之中,46人為第一志願報考者,這一人數也符合120%左右的複試比例,可以說情況還不錯,在不增加招生計劃的情況下,這46人中的前33名會被錄取。但是不要太天真了,你以為現在考研複試就這點難度嗎?要真這樣闖入複試只要不落在最後20%就算贏了。在這所大學的複試成績單中還有24名同學出現,均加了一個字尾“調劑考生”。

考研招生怪象:一志願生源充足還要招大量調劑生,契約精神何在

法學界五院四系

更為可怕的是這24名調劑考生幾乎都是名校畢業(差不多都是法學界“五院四系”畢業),這樣一來,複試能透過並最終被錄取的機會大大降低。但是對於大學來說,生源質量那是質的飛躍,因為差不多最終錄取的考生會有一半來自法學名校。問題來了:第一志願生源充足為何還要調劑?這樣第一志願還要什麼作用?契約精神何在?

考研招生怪象:一志願生源充足還要招大量調劑生,契約精神何在

有第一志願就要遵守契約精神

大家都知道高考曾經的第一志願(現在是平行志願)是怎麼回事,只要達到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就會被錄取,而不會因為第二志願(也就是調劑)考生的分數高而被擠下去。第二志願什麼情況下才會被大學考慮,是隻有在第一志願生源不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而且會有不同程度的等級分差制度來制約。目前國內考研之中採用分差的高校寥寥無幾,尤其是在普通大學之中,只要是211或者985高校調劑生來,一路綠燈獎學金生怕錯過優質生源。

考研招生怪象:一志願生源充足還要招大量調劑生,契約精神何在

考研複試比初試更加複雜

其實造成目前這種明明知道第一志願生源足夠的情況下還額外大量調劑,就是因為大學學校研招按照國家規定執行,下屬各個學院擁有自主權來自行調整,換句話來說就是來自上面的約束在學院這一級蕩然無存,就跟一切解釋權歸活動方的套路一樣一樣的。強烈建議在第一志願生源充足的情況下,禁止大學研招進行調劑,只有第一志願生源不足時才可進行調劑,發現一起縮減下一年招生規模。要不第一志願還有啥用?本來名校互相推免,普通大學學生考研就很辛苦,結果運氣不好碰上一波調劑生直接來年再戰,這其中的酸爽恐怕只有考生自己能體會。

對於這種第一志願生源充足,卻大量招收調劑生的現象你怎麼看?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