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又是一年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節日。在2000多年前,屈原因為郢都被秦將攻破而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而此時在位的楚王,正是楚頃襄王熊橫,他在逃難時,將城陽作為了他的臨時國都,這個城陽就是信陽。

直到今天,你依然可以在信陽看到楚文化留在這裡的痕跡。

信陽有個地方叫楚王城,而且早餐也吃熱乾麵,這裡出土了許多楚地古墓,可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它卻在河南。

那麼問題來了,信陽,到底屬不屬於河南?

星芒| ©

撰文

洛陽紙貴| © 版式

01

河南的“信陽”

作為一個信陽人,出門在外被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你真的是河南人嗎?

嗯,這個問題確實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信陽人一時語塞。

畢竟信陽的早餐大多數時候不是胡辣湯而是熱乾麵,而且很多信陽人工作和看病第一選擇就是武漢,甚至連信陽東站都是直接劃去了武漢鐵路局……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在我記憶裡尤為深刻的是,大一剛開學,就收到了來自漯河和平頂山舍友的靈魂吐槽:

你怎麼一個星期七天中午都在吃米飯?

身為信陽人的我流下了心酸的淚水,學校的麵條雖然香,可是米飯真的很好吃啊!

原本以為,豫北舍友吃麵條是地域的原因,可直到那天和同為豫南地區的南陽同學聊天才知道,竟然真的只有我們信陽主食是米?

再加上許多河南人永遠不能理解的另一件事——熱乾麵怎麼能當早餐吃呢?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我默默抱緊了手中的熱乾麵碗,不敢說話。

依然記得我們院的一位信陽籍老師在課上,講到興起時冒出來了幾句信陽方言,班裡只有我能接下他的話茬,其他同學都是一臉茫然……

如此種種,不勝列舉。

02

信陽的“河南”

但是你要因此說,信陽不屬於河南,我這個土生土長的信陽人倒是要和你辯上一辯了。

我在北京旅遊時曾發生過一件趣事,因為頤和園太大,在遊玩時不小心迷了路,一位熱心的老大爺把我領到了出口,路上我們交談了幾句,雖然我自認為自己的普通話還算標準,可在我向他道謝時,他還用著地道的京腔問了我一句:

是從河南來旅遊的吧?河南可是個好地方啊!

我至今也沒有想明白這位老大爺是如何看出來這一點的,可能這就是信陽和河南的奇妙聯絡吧。

這種奇妙的聯絡,還體現在信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逢年過節親戚聚會,餐桌上總能見到胡辣湯配油條。

而在夏天,撈麵條同樣是信陽人必不可少的美食,酸豆角炒肉絲是我們家吃撈麵條最常見的配菜。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其實細細追究,歷史上信陽也總是和河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媽媽是固始人,叫姥爺一直是“俺爺”,我以前覺得這樣好奇怪,後來查了一些資料才發現,原來用“爺”來叫爸爸居然也起源於河南?

以“爺”稱呼父親,最早起源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原地區。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我們耳熟能詳的《木蘭詩》中有這樣一句話: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這一句中,“爺”指的就是父親。

而武漢對於父母的稱呼則為“老特兒”、“老倆”,這和信陽話還是區別很大的。

而且信陽作為中原的“南大門”,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是被劃分給河南的,如《漢書》記載:

汝南郡,高帝置,莽曰汝汾。分為賞都尉。屬豫州。

當時汝南郡的轄境相當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

從地圖就可以看出,信陽此時正屬於汝南郡治下。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地圖,還能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信陽離武漢極近,而襄陽在直線距離上離洛陽也並不遠。

信陽的南關,現在的小南門,曾經的名字就叫郢門,只因為這裡可以遠眺到楚國的國都郢,這可真是細思極恐……

03

“豫風”,信陽的主旋律

大家都說,信陽是“豫風楚韻”,但是每一個信陽人在介紹自己時,說的最順溜的還是那句:

“我來自河南省信陽市。”

畢竟從音樂的角度來說,風是音樂的主旋律,而韻是副旋律。

可是為啥大家都會覺得信陽和河南這麼格格不入呢?

先看信陽的地理位置,信陽位於河南省的南部,東邊是安徽,南邊是湖北,三省交界,文化自然也在此匯流,所以是“豫風楚韻”。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其次就要說到信陽的地理環境了,淮河從信陽流過,給信陽帶來了豐富的水文資源,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加持讓這裡成了水稻種植的好地方,袁隆平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的示範片商城縣就在這裡。

還有就是歷史原因,明朝李自成“三殺河南,九洗光州(光州指信陽地區)”,清朝時江西填湖廣,很多江西人在這個時候遷至信陽,因此信陽的方言發音不像河南話,和江西方言的發音更接近,比如“老表”這個詞,其實就是江西話。

河南這個地方居然是楚國國都?丨豫記

記得那些和舍友的相處時光裡,儘管在方言發音上差距甚遠,但是卻不妨礙我聽懂她們和家人的聊天。

雖然我是個不會說“河南話”的河南人,但是對於聽懂河南話,我是十分有自信的。

正如信陽熱乾麵,雖然有著武漢熱乾麵的外形,麵條所用的材料卻實實在在是“豫北血統”。

在武漢上學的高中同學,回來時總和我說,“吃不慣武漢的熱乾麵”、“武漢的夏天太熱了”,我在鄭州倒覺得適應良好,甚至在鄭州的老碗麵裡吃出了一股久違的家鄉味道。

這或許因為基因裡,我就是個河南人吧。

信陽從未在文化裡裡缺少“河南”,河南的地圖裡也永遠有信陽的一席之地,這,就是河南的“信陽”。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