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拳錄:通背拳

通背拳,又稱通臂拳,是流傳在我國北方的主要拳種之一。因流傳久遠,各地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五行通背”、“六合通背”、“五猴通背”、“活葉通臂”、“劈掛通臂”、“少林通臂”、“兩翼通臂”、“通背長拳”等不一而別,近人還傳有“縱橫通背”。雖然名目有別,演練風格不盡相同,且能各證其詞,但其拳理和歷史淵源基本上是一致的,故應歸為一家。

中國名拳錄:通背拳

源流

1。武田熙在1937年所著《通背拳術》一書中,稱通背拳“古稱通背門,後改為白猿門,通背猿門。清真教人稱此拳為行門、行拳或長拳”。相傳為戰國時,白狼者所傳。後只傳三友:一王道,二李義,三韓成。但無證可考。

2。亦有人認為通背創自五代或宋時。一說為韓通所創,依據是在一些拳譜中記載的古之十八位拳家中有“韓通通背為母”一句。此外不得詳考。一說為陳搏老祖(字圖南、亳州真源人,賜號希夷)所創,後歷代相傳,至清中葉,由魯雲清傳齊太冒,許禹生在《國術理論》講義中,對陳搏有略述:“宋時人,字圖南,五代時隱居華山,宿處恆百餘日不起,太宗時賜號希夷先生,創有‘十二坐功’。”但並未提及創拳。

3。 叨朝著名學者黃宗羲在《南雷集·空徵南先生墓誌銘》中有“佑神通臂最為高”語。其後黃百家在《學箕初稿·王徵南先生傳》中又加說明“通臂,長泰也”。由此而論,明代當有通臂拳流傳於世。

4。唯據1931年修劍痴拳譜遺存的文字記載,清代中後葉,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傳授此拳,始稱“祁家門”,後稱“通背”。其後祁信之子祁太昌在多年研習的基礎上又有所改進和發展,從此有老派(祁信)、少派(太昌)之分,老祁、少祁之別。老派動作古樸勁道,少派動作精巧,以柔為主。此後名手輩出,遂使通背之名著稱幽燕。目前流傳的通背拳也大體上分為二大支脈。①祁信傳陳慶,陳傳王佔春,王傳張策。吳圖南所若《國術概論》中記載:“光緒初,有張策者,字秀林,直隸香河人也。精通家拳術,為人慷慨好義,性謙和。聞陳(陳慶)之名而往授業,未幾陳卒。復從師兄王佔春,切碳琢磨,歷時九載,而技始成。”②祁太昌下傳許天和等,許傳修劍痴。修集前人之大成,結合自己的潛心體驗,從理論的高度概括、闡述。從而有“論勢”、“論法”、“論理”等論說留與後世,是目前研究通背拳極為寶貴的冷藏資料,由此可見,修劍痴、張策是承上啟下的近代通背名家。

分佈

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西、四川、貴州、陝西、廣西、吉林、安徽等地。

拳理

“通背”的原意並不是指一個門派,而是一個鍛鍊的法則。通是通達的意思,古語有“非神而不能通,非化而不能達,神化之功,方得通達之妙”。背是指人的脊背,目的在於腰背發力、通肩達臂、放長擊遠、先發制人,所以稱做“通背”練習。通背拳講究體用兼備,“五行謂之體,通背謂之用”,以古哲理陰陽五行學說為拳理基礎。拳理中說,天是一大周天,人是一小周天,天之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人之五行是心、肝、牌、肺、腎;拳之五行是摔、拍、穿、劈、攢。天以陰陽五行繁衍出萬物,拳則以五行推演出拳外之拳,其對應關係,詳見下表:

肺肝腎心脾

金木水火土

摔拍穿劈攢

炸摧掤擊彈

電霧星雷箭

1。五護八斷論

五護是自身防護方法的總稱。即:一護首,內含“掩手穿掌”;二護時,內含“藏花手”,三護心,內含“找胸抱月”,四護腎,內含提膝摘胯;五護股,內含“寒雞式”。具體的方法是高挑、底樓、外滾、裡擠、中者縮。兩手纏護合抱,“兩手不離心,兩時不離肋”,並要配合身法與步法的變換,隨機而動,變轉靈活,形成防守嚴密、無懈可擊的較完整的防守技術。

八斷是對動、靜、虛、實、剛、柔、急、緩八個方面的辯證推論,(1)動與靜。動靜全在乎神情,精力集中,動作必然靈活,反之必然遲滯。有時靜是蓄備精神,以逸待勞,“處處皆暗藏”。轉機中以靜制動、防守反擊。動則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快如炮發。此為動靜合宜,並要根據時機與目的之不同,各盡其用。(2)虛與實。虛實全在乎“心”,而不在乎“形”。形雖實心若虛亦虛,心若實,形雖虛亦實。虛者難攻,實者易破,因此要虛誘實發,擊之中的,虛虛實實,變化莫測。(3)剛與柔。剛柔之法是柔多而剛少,外剛而內柔,出手為柔,力到為剛;剛力一動,速變為柔。以柔為貴,以松活為本;柔者必活,活則生巧,巧用自如,可謂柔力克剛。因此,練剛須知柔之妙,練柔要明剛之義。用柔之時,必要存剛,用剛之時,必要存柔,剛柔相濟,方為合一。(4)急與緩。交手之際,急似晴天霹靂,令人不及掩耳,哪有手足可尋。緩似陰陽,令人難測。此外還有“用急則急應,用緩則緩隨”之說。

2。論勢、法、理

在學習勢、法的同時,要明白道理,既知其然,也要知共所以然,以理推術。道理通順,體勢正確,就沒有不規範的動作。方法亦然,理順而技藝精湛,就沒有不精確的方法。因此善於學習的人,必須要先明白道理,以理論指導技術的學習,研究分析什麼是正確的體勢,遵循正確的方法,促進正確技術的形成。

3、諸法論

迎敵法:襲取攻御、嚴防謹守。

手法:挪拒拿攔、圈攪拘劫、削摩撥攛。

步法:竄蹦跳躍、閃展騰挪、進退 激徹。

眼法:觀察閱覽、顧盼窺視。

心法:精氣意力、參詳略策、曉悟思慎。

身法:粘、連、挨、貼,吸、化、省、懈。勁法:冷急脆、靈活妙,綿軟巧、輕速捷。

用法:引誘幣詐,聚神驚嚇,伸縮往來,起落收放。

勢法:活步、活身、運力、用巧、知勢、知法。

理法:窮理推術、求法究勢。

手法:以摔、拍、穿、劈、攢為主要掌法。

摔掌如閃電,謂之炸力,方法是抖攔摔炸、抽撤帶還。

拍掌如霧現,謂之催力,方法是催搓拍塌,摟創纏擄。

穿掌如星串,謂之擁力,方法是穿捋棚挑,刁攏鎖釦。

劈掌如雷震,謂之擊力,方法是劈擺擊掉,翻搌挺烈。

攢掌(中拳)如暗箭,謂之彈力,方法是彈攢崩掏、牽掛帶領。

4。 七操五十六字論及十八通串

通背拳對形體的要求較高,頭頂、項領、前空、后豐、虛胸、凹肚、探背、松啟、臂長、合肘、活腕、腿曲、三折(身折、臂折、腿折)、九扣(指扣、腕扣、肘扣、肩扣、胸扣、腰釦、胯扣、膝扣、足扣)。形象的說法是手背似鐵,腕活如綿、兩支胳膊似皮鞭;時如環、肩如風輪、背如蝸牛、胸如空洞;身似弓、腰似蛇行、胯似奔馬、膝似寒雞、腳似鑽。此外還有神似猿、目似鷹、大似鵬、輕似燕,兇似獅、穩如鶴、捷如、靈似貓等以形喻勢的比擬和要求。

通背拳的七操是指形體操練的基本方法。包括運指、搖腕、墜肘、伸肩、曲腰、提膝、蹬步。具體的要求便是五十六字論,運指:穿權拼按、刁拿鎖釦。搖腕:抖攔摔炸,轉還撲蹈。墜肘:攢崩彈擊、抽撤帶環。伸肩:伸縮輕妙、往來靈活。曲腰:腰似蛇形、身法如電。提膝;竄蹦跳躍、彈撩點撞。蹬步:摧擊挺烈,冷急脆快。

十八通串:通是通達興衰之理,串是串通往來之意。

心神意氣膽,首項膊瘦肋。

手眼身法步,腕肘肩胯膝。

遞手由神發,進手由膽發。

引手由意發,闖手由氣發。

變手舊心發,摔手由腕發。

擄手巾時發,壁手由背發。

躍手由胯發,移手由膝發。

穿手內頸發,烈手由項發。

攢手由腰發,抱手由肋發。

拍手由肩發,察手由眼發。

隨手由身發,閃手由步發。

5。十二要論

(1)緩:手向前伸時要緩,不可過急。若急出硬伸,必然勁拙,勁拙手臂必慨,動作一定遲滯,逢敵不能應敵而變,隨勢而換。此為一要。

(2)探:運動時背部向前探拔,是拳勢的基本方法,也是放長擊遠的必備條件。只有探背、松府、合時、順膊、舒腕、松指,才能使力通達於背、傳於肩、佈於臂、貫於指。此為二要。

(3)溝:手毒如猛虎推羊,眼毒如餓鷹視兔,心毒知怒貓擾鼠。此為三要。

(4):①臂順,臂順手臂的往來伸縮才能靈活自如。②氣順,氣r可使氣沉丹田,穩固樁步不產生胸滿氣逆的感覺,以保證運動的順利進行。③力順,力順力點才能準確,用力方可順達,才能發出冷彈脆快的爆發力。④步,步斯是步法靈活的基礎,是身法多變的保證。此為四要。

(5)頂:①頭要頂,精神貫注;②舌要頂,目光自敏;③手要頂,有推山之功;④胯要頂,有奔馬之勢;⑤氣要頂,以氣頂力,力借於氣,氣助於力。此為五要。

(6)合:眼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肘合,肘與肩合,肩與背合,背與腰合,腰與膝合,膝與足合,周身內外相合,合而歸一,一氣貫通。此為六要。

(7)舒:手指要舒,舒展自然,靈活自如。腕要舒,舒腕如綿,柔活靈便。肘要舒,舒松肩,手臂的伸縮、吞吐、含展、收放才能勢隨人願。肩要舒,舒肩臂長,方可擊遠。胸要舒,舒胸氣沉,基礎牢固。腰要舒,舒腰才能肢體靈活,變換自,促使上下相隨,身法自然。胯要舒,舒胯步法靈活,閃轉進退,身隨人意,變化莫測。比為七要。

(8)挺:項挺,精神貫頂;腰挺,力達四肢;膝挺,力貫於足;指挺,力達稍節;腕挺,腕借肩力;臂挺,以借肘力,肘挺,以借身力。周身之力貫注四,全借挺力。此為八要。

(9)扣:指扣、腕扣似鉤,手不空回,是刁、纏、鎖、扣、摟、刨、、帶等技法的要求。肘扣是由於兩肘不離肋和出手入手總要護中的需要。肩扣、胸扣使“胸如空洞”、“背如蝸牛”。胯扣、膝扣使襠部得到保護。足扣是指用足趾抓地,可使肢體穩健。此為九要。

(10)曲:指、腕、肘、肩、胸、背、腰曲,是“五護八斷”方法的形體要求。麴生化力,指、腕、肘曲是護上;胸、腰、背曲是護中;胯、膝曲是護下;肩 曲是護左右。由此五護而生八斷。此為十要。

(11)隨:手、眼、身、步、心、意、氣、力要處處相隨,內修外練,才能合而為一,隨意而動。此為十一要。

(12)攤:以心推意,意借心力;以意描氣,氣借意力;以氣描力,力借氣力;以背摧肩,肩借背力;以肩摧肘,肘借肩力;以腰描胯,胯借腰力;以胯摧膝,膝借胯力;以膝摧足,足借膝力;周身之力全借足力。此為十二要。

6。十戒論

(1)戒貪酒,酒要少飲,不可過量。

(2)戒淫慾,不要亂而無度。

(3)戒心實,心過實則勢無虛,無虛則沒有變化。

(4)戒怒氣,怒氣可使胸滿氣逆,動作僵硬,僵則易剛,剛則易折,戰時易破。

(5)戒拙力,拙力者,勁不能順達,氣不能沉實,血脈不得暢通,肢體必然不能靈活。

(6)戒鼓胸,鼓胸提腹為百害之首,使氣浮而不能不行至丹田,體輕而動作不穩。

(7)戒休逆,體逆會固執身法,起落進退、閃展挪移都會受到限制。

(8)戒歪臉,歪臉的最大弊病是不符合實戰的要求,歪臉視線為偏,既看不見對方神情,也察不出動靜、虛:的變化,自然要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9)戒肩偏,此害在於兩手不能靈活轉動,勁力不能貫通。

(10)戒斜胯,斜胯一定會影響身正,身不正則勢不穩,勢不穩則步自亂,步亂則不擊自敗。

7。 技法論

通背拳在技擊上的要求是一穩、二準、三毒,四狠。

穩是基礎,準是保證。只有穩,才能準,有準才能到狠。“準”也意指“力到用時而有力,謂之真力;巧到用肘而生巧,謂之真巧”。毒是手蟲如風掃殘葉,眼如餓視兔,心毒如日照寒霜。

技擊原則是:“你拳打,我窄發,你拳不動我拳打;來得緊,去得快;中拳本是拳中王,高低遠近都不防,高不拿,低不架,當中發拳把敵打;去如箭,回如線,指人頭,打人面,四面八方都看見。”

特點

通背拳不取猿猴等動物的形象,而是揣摩其特長造拳取勢。猿猴能舒肢展臂、伸縮弄長,放長擊遠,故有“猿猴閃身”、“猿猴人洞”等動作出現。鷹能振翅扶搖,故有“大鵬展翅”、“黃鷹探爪”之勢。鶴喜獨步寧立,故有“立鶴舒項”之容。貓有靈活機敏之能,故有“靈貓捕鼠”之形。其具體的特點,要求是:

1。腰背發力,放長擊遠;

2。 探背松肩,臂如皮鞭;

3。甩膀抖腕,立搶成圓;

4。吞肚虛胸,擰腰切懿;

5。大開密合,擊拍響亮;

6。 拈衣發勁,剛後復柔;

7。步內含腿,勁勢不斷;

8。猿目鷹神,意氣貫穿。

功法

1。六路站狀

(1)乾坤狀:此狀是運臂活肩的功法。兩臂運動或上、或下、或前、後、正、反、左、右、橫、豎,猶如兩條皮鞭,悠動好似風輪,運轉不停,力貫於掌。

①向前單搶臂(別稱飛劈),兩腿前後開立,一掌屈肘提至胸前或側立掌,另一手由體側向前、向上、向後、向下直臂環繞一週,反覆練習,左右手互換。

②向後單搶臂(別稱反劈),同“飛劈”動作,唯方向相反。

③前後雙臂(悠帶又稱風輪雙劈):兩腳前後開立,兩臂上舉,右臂向前、向下、向後、向上,左臂向相反方向各環繞一週,反覆練習,或左右手交替換向再練,次數逐漸增多,速度逐漸加快。

④依次前搶臂(別稱風輪劈):兩腳前後開立,左掌直臂上舉,右臂下垂於體側,兩掌依次向前直臂劃立圓輪繞。

⑤蹲起雙繞臂(別稱合手):錯步站立,兩掌體前交叉,然後兩掌經側弧形上舉,再與蹲步同時下落體前,反覆起落合手練習。

⑥並步蹲起雙繞臂(別稱開手):並步,兩掌上舉,經兩側弧形下落,同時下蹲,反覆練習。

(2)周天狀:此狀是運身活腰的,要求一處動,處處皆動,

①兩臂左右掄拍(別稱披身搭掛):兩腿左右開立,體右轉,左腳跟隨之提起,左掌經前向右上方千擺、屈肘以掌心拍擊右肩;右掌經體後屈時以掌背拍擊左腰眼部位。然後體左轉,向左練習,進而左右互換,反覆練習。要求:兩臂放鬆,隨擰腰、蹬地而被動掄拍。

②回腰掄臂(別稱蛟龍出水):兩腿左右分開,體先向左轉,刷腰一週後左、右手依次拍擊右膝外側。左右側互換練習。

(3)子午狀:此狀是運動手臂而隸冷急抖彈力的練習方法。力發於足,貫之於手。

穿掌中拳(冷急帶還):由左虛步開始,右手穿掌前伸,隨即重心前移,左腳用力踏實,左掌沿右臂下前伸,待左臂伸直時,變拳攢出;右掌屈時收回腰間。反覆練習,並左右側互換。要求:出手為掌,點到為拳、發力冷彈、剛後為柔。

(4)混亢狀:此狀是伸肩搖腕之法。其中分內外兩勁,外勁為探背松肩,合肘舒腕,探按一氣;內勁為裡擠外滾,粘連貼隨。

①伸肩:由虛步開始,兩掌屈時置於腰側,掌心向上;一掌邊旋臂(內旋)邊向前緩緩伸出,高與腹平,左右手互換反覆練習。

②搖腕:兩手同時上下、左右抖腕練習。

(5)五行狀:此狀即摔、拍、穿、劈、攢五掌練習。

(6)中和狀:此狀是萬法合一,一氣貫通的練習方法。

由“虛步引手”開始,接做“迎機進掌”,再做“如波似浪雙進手”。往返左右練習。

本號奉獻(

武學秘籍、技擊精華、功法寶典、拳譜口訣、散打絕招、名拳介紹

)歡迎“

關注、轉發、評論、收藏、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