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與時俱進的教師,創生命在場的教育

南充市順慶實驗小學 何維

夏日,

暖暖的陽光下,

泡上一杯清茶,

捧起一本書,

拋開城市的喧囂,

忘記世間的忙碌,

無非是人生最愜意的事了。

靜下心融進一本書裡,

品聞著書墨的香氣,

吮吸著書中的精華,

體驗讀書的快樂。

暑期,我在工作室的引領下翻開常生龍老師的《給教師的5把鑰匙》,讓我受益匪淺,陷入沉思:教師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自我成長。

關注核心素養,最佳化課堂教學

教育是一項以生命燭引生命的事業。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寫道:“決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於語言的天才、數學的頭腦或者實用的本領,而在於具備精神受震撼的內在準備。”

作為語文老師,在培育學生健全的生命與情感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我們的祖國語言文字,掌握學習語言文字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透過講解課文涵養學生健全、厚重的生命底色,引導學生存一份真心,多一份真情,長此以往,學生的理解能力、鑑賞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於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經典文章,篇篇精品。或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或抒寫真摯的感情,或給人以生命的啟迪,或給人以思想的洗禮。如《海濱小鎮》《美麗的西沙群島》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美景的情愫,《父愛之舟》《慈母情深》抒發了作者自然真摯的父子之愛或母子之情。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體會字裡行間蘊含的深意,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全的人格。

做與時俱進的教師,創生命在場的教育

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

不同的學習內容,應該採用不同的方法來組織教學才能夠起到好的效果。用同一種模式來統領不同知識的學習,既是一種強制,又不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正確把握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正確把握知識結構和知識點的關係,在全域性觀下研究每一部分學習內容,才有利於學生學科思維和學科學習方法的養成。

在教學中要與時俱進,用新知實現創新。創新就是所教的內容與時代文化的結合點,它能化腐朽為神奇。學習《山居秋暝》,教師可以穿越共情,讓學生與王維相遇,與王維同行,與王維對話,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初步感受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學習豐子愷的《白鵝》時,一學生這樣做批註:“這白鵝太可愛了!我很喜歡這白鵝!”我當眾表揚了他:“你的批註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了。大家能不能想一想,作者用什麼手法把白鵝描寫得如此可愛?”意在引導學生們分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批註的困難性降低,學生紛紛躍躍欲試,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從最初的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到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從立意到佈局謀篇,閱讀的深度也就更進了一層。

做與時俱進的教師,創生命在場的教育

打通課文與生活,聯絡經驗

當語文教學失去了情感,失去了與作者的共鳴,失去了學生的感同身受,失去了應該有的憤怒、激動、眼淚,語文就死了,教育就徹頭徹尾地失敗了。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開啟經驗世界,讓學生的經驗與別人的經驗聯結起來,讓學生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由此來反觀自己,認識自己,與作者產生共鳴。

學習《慈母情深》一文,首先引導學生了解文中的“我”所處的“時代”,感知“那樣的角色”,感知“那樣的表達”,感知“那樣的鼻酸”,從而聯絡生活,寫寫類似“鼻子一酸”的經歷,引起共鳴,體會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做與時俱進的教師,創生命在場的教育

做善於研究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點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課堂有限,但它的外延很大;書本很薄,但它傳遞的思想很深。教師應該有著開闊的人文視野,要有豐富的思想資源,要有儘可能深入的思考能力。

教師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研究。研究第一手資料,讓學生髮現思考問題的新視角。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資料,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充實學生的思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特點的研究。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縱有天大的本事也教不好學生,因此,教師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用科學的方式來施教。

做與時俱進的教師,創生命在場的教育

做與時俱進的教師,創生命在場的教育

新時代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不斷學習,

不斷探索,

不斷成長,

才能做一位與時俱進的好老師,

創造生命在場的教育。

文稿:何維

編輯:曹書萍

稽核:郭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