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怕什麼?家長情緒不穩定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最怕什麼?家長情緒不穩定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你好,我是靳濰。歡迎來到我的課堂,一同分享《兩個天才寶貝的養成日記》。

下午3點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時候,每天從3點開始,家裡一下子從安靜變得熱鬧,從大人的世界走進完整的家庭時光,孩子一進家,我首先會觀察他們的表情,他們是藏不住心事的,從臉上基本上能判斷,這一天在學校開不開心。

六年級的一天,兒子“小麥粒”不是揹著書包回來,而是兩手緊緊把書包抱在胸前,進家了,他也沉默、緊張,明顯不對勁。但我沒有把心裡的關切直接說出來,因為我知道兒子的性格,越是著急追問,他越不會說。

我一邊在給他們準備水果,眼睛的餘光卻一直注意觀察“小麥粒”,他把書包放在廚房角落,不像平常那樣放在桌上,等著我檢視家校聯絡冊。過了一會兒,他看我還在灶臺前面轉,就偷偷拿著書包,悄悄走出了大門。

大冬天的,這傢伙要幹嘛?肯定有問題。必須要說,幾年下來,我的跟蹤和偷聽功夫都很有長進,沒讓“麥粒”發現,我偷看到他把一張紙放在了門口的水窪裡蹭來蹭去……

翻書包,檢查家校聯絡冊的時候,兒子的表情非常緊張,在需要家長簽字的資料夾裡,我看到了那張被泥水弄髒的試卷。在老師畫著D的那個地方,尤其髒。好吧,這應該是兒子上學以來、有史最差的考試成績,我心裡明白,其實這就是“麥粒”偷偷溜出去的目的,他想把試卷弄髒,讓我看不出那個D,萬一我追問,就說在學校試卷不小心掉到操場上,被踩髒了。

因為妹妹“小咕哩”也在場,所以當時我並沒有拆穿他的小伎倆,只是順水推舟地說:“麥粒,這試卷是在地上弄髒了嗎?以後要小心點,這對老師的工作顯得不夠尊重,媽媽簽字了,但以後要注意哦。”

“小麥粒”如釋重負地說:“知道了,媽媽。”

晚上臨睡前,我找機會跟兒子單獨談心,問他:“今天有什麼事情,你沒有跟媽媽說實話呢?”

“小麥粒”大吃一驚,他還覺得那一劫已經渡了。

我說:“只要你跟媽媽說實話,那媽媽不會生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不會生氣。”

我個人非常重視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格,要求他們不要擔心媽媽生氣而說假話 ,每次他們猶豫要不要坦白的時候,我總會說:“只要你們誠實 ,媽媽就不會生氣,媽媽會為你們的誠實和勇氣驕傲。不管做了什麼錯事 ,在誠實面前,媽媽都願意原諒你們。”

我經常想,如果在眾多美德里,父母只能選擇一樣送給孩子,那我一定會送誠實。因為誠實是孩子心理建設和品德培養的基礎,就像建造房子的基石,沒有了誠實,其他能力和品德就可能長歪了。如果孩子沒有誠實,那麼他的聰明說不定就會變成狡詐,如果沒有誠實,他的堅持就會變成抗拒從嚴。

因為我一再強調“只要誠實媽媽就不會生氣”這個原則,加上除了我們倆沒有別人在,“麥粒”放下了心裡的武裝,跟我承認,的確是故意把試卷弄髒了。

此時,這次考得個D,已經不重要了,那一刻我更關心的是,為什麼兒子要這麼做呢?我一再強調要誠實,也總是跟他們說成績或者ABCD不是最重要,我也從來沒有因為他們一次考試考砸就大發雷霆。

於是我問“麥粒”說:“媽媽平常不都是說,誠實最重要嗎?為什麼今天要這麼做呢?”

兒子的回答是:“我覺得你今天很不高興。”

回想一下的確如此,在孩子們回來之前我心裡已經積累了巨大壓力,說不上是生氣,但就是非常沮喪,超級低氣壓。表現在沒有到門口迎接他們,沒像平常那樣擁抱親吻,表情多半是皺著眉頭,沒有微笑,對他們說話的語氣一定是低了八度,還有若隱若現的不耐煩。

孩子們是那麼會察言觀色,他們會根據爸爸媽媽臉上的表情,揣測他們的心情,再根據揣測,來決定應該怎麼做。如果那天沒有試卷需要簽字,我想“麥粒”大約會安靜看書,認真彈琴,他知道這樣會讓媽媽開心。可那天恰恰有一張糟糕的試卷,他預測到媽媽看到那個D,會馬上火山爆發,因此選擇搞髒試卷。

忍不住想,在回家來的短短几分鐘內,孩子的內心有多少掙扎,他害怕,謹慎判斷,做出決定,然後冒險採取行動,這一切,全部需要自己承擔。

這件事讓我打心眼裡感到,爸爸媽媽的情緒管理太重要了。有些壓力不一定來自孩子,也不一定來自家庭內部,可如果這些寫在臉上、放在語調裡,就會100%地轉嫁給孩子,體現在“麥粒”身上,長時間以來努力培養的誠實的習慣,會因為媽媽臉上的壓力就被放棄。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孩子面前,請儘量釋放掉壓力,孩子們越愛你,你的壓力越可能影響他們,父母的心理健康和相親相愛,是我們能給孩子的無價禮物。

做媽媽的,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在家裡的全職媽媽,都承受著全方位壓力,這個我深有體會。工作、家庭、財政、健康、夫妻關係、養老等等,也有一些壓力是來自自己,我們會敦促自己,還要做得更好,也忍不住會苛責伴侶,你應該做得更好。

壓力會慢慢累積,但爆發的那天可能毫無徵兆。有可能前一天你還信心滿滿,覺得自己是個優秀的好媽媽,可第二天就情緒低落、悲觀、甚至沒有明確原因,就想流眼淚。

我承認,這種情況我感受過很多次,大家多少會有同感吧。這種沮喪、悲傷,或者生悶氣是絕對消極的,不會促進我們去變得更好,只會帶來精神上的打擊,讓我們陷入不斷下沉的漩渦。有時回覆情緒可能需要一兩天,對一些父母,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消極情緒還會感染伴侶和家庭其他成員,增加摩擦、衝突,所以管理情緒,不放任自己在向下的漩渦裡被動下沉,是負責的爸爸媽媽必須要做的功課,隨時不能鬆懈。當然情緒管理不是一個人的事,應該是爸爸媽媽彼此合作,相互減壓,理想情況是,伴侶的安慰能讓對方穩定情緒,快速走出陰霾。但也有雙方情緒管理都失效的時候。

“麥粒”和“咕哩”從小到大害怕的東西真不少,有時臨睡前他們會緊抱著媽媽,說害怕黑暗、害怕火山爆發和地震、害怕外星人、害怕小丑或是病毒,隨著他們思想成熟、知識累積,一些害怕慢慢消失,或者變得不那麼可怕了。但有一種害怕總是存在,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之後甚至是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那就是害怕爸爸和媽媽吵架。

在我心裡慢慢有壓力積累時,最渴望的就是老公能夠關心,幫忙解壓,多數情況是這樣,但難免地,對方也有煩躁或者不順心,我一個人“沒來由生悶氣”就會演變成兩個人的全面戰爭,這恰恰,就是孩子最害怕的。

當爸爸媽媽之間發生衝突時,孩子受到的衝擊波是首當其衝的,有一次在我和老公吵架又和好後,我忙著安慰他們,“咕哩”說:“媽媽,你和爸爸生氣的時候,家裡的氧氣好像全部突然被吸走了。”這是多麼生動的描述,一種精神上的窒息,完全沒有安全感和被保護感,因為孩子最信任的兩方都失控了。

我們都明白婚內爭執對孩子的影響,所以最近幾年來,我跟老公約定了幾點。第一,爭執的時候儘量避免不要在孩子面前,當一個人提醒說,“不要吵了孩子還在”,就要結束口頭爭吵,可以轉為地下戰。

第二,有衝突可以,但不要有隔夜仇,晚上睡覺之前一定要解決矛盾,讓孩子在迎來第二天時也迎來爸爸媽媽之間的和睦。這樣的好處是,至少他們知道只要睡著了,就不用害怕了,明天爸爸媽媽就沒事了。

第三,如果一方當著孩子的面做出和解舉動,比如不再爭吵、對孩子和顏悅色地轉移話題,或者主動拉手擁抱,那麼爭執就無條件結束,孩子都在看,不能讓他們看到爭執升級、不能讓他們看到非理性地拒絕和解。

第四,如果是私下和解了,要把我們解決衝突的過程解釋給孩子聽,畢竟每一段關係都會有衝突,讓孩子在衝突裡當炮灰固然不好,但讓他們有機會學到成年人是怎樣解決衝突的,也算自我安慰,有一點積極作用吧。

我的經驗是,在吵架結束重新和好後,我會跟孩子們講我們爭執的原因,我的理由是什麼,爸爸的理由是什麼?我最生氣的是哪一點,爸爸最不能接受的是什麼,最後我們是怎樣妥協和解的,是因為爸爸的主動擁抱,還是媽媽的重現笑容。爭執結束後,我們能不能接受對方的觀點,還是說繼續有所保留

讓孩子們知道解決衝突的過程,父母的想法,讓他們參與討論對錯之爭,會抵消之前產生的壓力和恐懼,他們能學到家庭內部的相處之道。而且,不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印象,就是解決衝突一定是一方無條件投降。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任何衝突中無條件讓步,因此變得懦弱。

有些父母對於家庭衝突總是掩蓋、更不會跟孩子討論,孩子其實會有自己的想法,像“小咕哩”和“小麥粒”這樣有很強自我意識的孩子,他們越來越會在心裡,對大人的情緒進行判斷,得出自己的結論。

以上幾條約定我覺得很有效,制定約定後,我們沒有在孩子面前爆發過任何激烈衝突,而且不記隔夜仇這一點,對夫妻之間也很有用。

很經常閒聊的時候,孩子們會說起,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吵架怎樣怎樣,令我萬分吃驚的是,很多情景我自己都不記得了,有些是如此久遠的事情,孩子還能頭頭是道地說起來。有心理學家說,夫妻之間的戰爭,對6個月大的孩子開始就會有負面影響,我不相信會這麼早,但孩子們的記憶告訴我,他們會記得,還格外清楚。

爸爸媽媽們,你們的積極、穩定的情緒能給孩子們構建最安全的精神世界。我知道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還是要鼓勵大家,尤其是媽媽們,在遇到消極情緒時不要被動地讓這種情緒發展、蔓延。

要有主動意識去掙脫消極情緒,我們可以約朋友去購物,可以向伴侶傾訴,可以去運動一下,甚至可以跟孩子傾訴。有低壓情緒不可怕,更令人擔心的是讓這種情緒無限發酵、影響周圍關心你的人。

如果孩子看到,大人能有效管理情緒,那麼未來他們也會是這樣的人。好了,朋友們,今天的課程就講到這裡吧。我總會鼓勵自己,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一個堅強、穩定、快樂的媽媽,從今天起,就讓我們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