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我婆婆,是個極典型的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傳統婆婆——

節儉、嘮叨、固執。

自從她從老家過來幫我帶孩子以後,我每天都被她氣得七竅生煙。

寶寶八九個月大時,我給他買了嬰兒餐桌椅,到了飯點就給他一碗輔食一個調羹,好讓他學著自己吃飯。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雖然我也能預想到沒那麼順利,可沒想到的是,寶寶才第一次坐上去,可能一時不適應,坐著左右扭動了幾下。婆婆就大喊起來:“這樣綁住他舒服不的啦?”

我一通解釋,現在的小孩都這麼吃飯,這有助於他培養專注力,還有養成自主吃飯的好習慣。

婆婆不願意,非得抱到懷裡一勺一勺地喂。自此之後,餐桌椅就放在陽臺吃塵了。

到了孩子一歲多時,被婆婆帶去小區下面玩。寶寶看到別人家孩子在吃零食,嘟著小嘴也想吃。婆婆二話不說,拉起寶寶就去小區門口買了一堆零食回家,從此,寶寶走上了一條

每天都要吃零食的不歸路

我已經說過不下十遍:“零食含有很多防腐劑、糖精、色素,孩子還小,消化不了這些化學成分。所以吃不得太多零食,更不能喝飲料,尤其是冷飲。”

婆婆可不管,寶寶只要嘴一撇,腳一跺,她會立即從櫃子裡拿出各式各樣零食:餅乾、奶片、棉花糖、紫菜、果凍,有時候甚至還會給他吃特別容易上火的薯片,還有冰涼的可樂!

我都要瘋了,關鍵婆婆還理直氣壯:

“吃啥不是吃,餅乾不也能吃飽嗎,能吃飽就行!”

後來我實在受不了,跟她大吵一架。

她一邊罵我良心被狗吃了,一邊收拾包袱說要回老家。老公下班回來,看到這個情形,

毫無意外地偏向他媽!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我也想跟婆婆

相處融洽歲月靜好

,但現實卻是

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1

誰帶娃誰知道,這真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兒:

寶寶醒了得跟ta玩兒,但又必須玩得要恰到好處,玩得太嗨怕ta等會兒睡不著;寶寶睡覺怕ta一個翻身掉下床,你得一邊候著,要不陪ta睡;

寶寶餓了你得會在最短時間內弄好奶粉或輔食,要不ta的哇哇哭大法會讓你不得安寧;

寶寶便便了你得會洗屁屁,寶寶面板嬌嫩,屁屁要擦得乾淨的同時不能擦得太用力,要不弄疼了寶寶,她媽準唯你是問……

還有其它幫寶寶洗澡,帶寶寶外出,照顧寶寶其它起居飲食,這一通下來,我敢說,

帶娃比上班累一倍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我閨蜜的寶寶剛滿1歲,剛出生那會兒可把她累慘了。坐完月子之後,都是她河北老家的婆婆幫她帶。

這些天她忙得焦頭爛額,從單位請了假,一直帶著婆婆到處就醫。

聽她說,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人家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吃東西沒胃口,還經常頭暈心慌的,一個月下來,體重掉了十來斤。

閨蜜陪著婆婆做了一堆檢查,結果顯示:

婆婆患上了中度抑鬱症,起因正是帶娃引起的!

閨蜜是個大大咧咧、雷厲風行的女人,有話說話,從不拐彎抹角,特別是孩子出生以後,她幾乎按著精細的科學育兒法,給婆婆列了

長長的清單表

:幾點喝奶,怎麼喝,多大吃輔食,吃什麼,吃多少,孩子什麼時段玩什麼玩具,怎麼玩……一堆亂七八糟的列的清清楚楚!

這東西有時候年輕人都未必分得清,這可苦了她一把年紀的婆婆。

閨蜜其實對婆婆是心存感激的,所以跟婆婆相處很融洽。曾在我們面前不止一次地誇讚自己好福氣,遇上一個好婆婆。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可就是這樣的好婆婆,在閨蜜的高要求下,被逼成了中度抑鬱症。對此,閨蜜非常自責。

在我印象中,閨蜜的婆婆看著很慈祥,有點內向,平日言語並不多。可能正是這種不善表達的性格,再遇到一個要求多多的兒媳婦,就此造成了這個悲劇。

2

有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

1800萬

,其中專程來照顧孫輩的高達

43%

由此可見,這些從農村老家,來到城市幫兒子女兒看娃的老人,逐漸成為

帶娃的“主力軍”

看過一個公益短片,小兩口在上海工作,早出晚歸,婆婆從安徽老家來給他們帶娃,成為新一代

“老漂族”

兒子是跟工程專案的,經常全國出差,一個月也沒在家幾天;兒媳是一個營銷主管,白天忙完工作,晚上還要在家加班。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婆婆一直忙前忙後,做飯、洗碗、晾衣服、幫孩子洗澡、陪孩子背詩歌、跟孩子玩遊戲……

半夜,孩子突發高燒,婆婆根據多年人生經驗,給孩子焐被子發汗,兒媳發現後責怪她方法老套,淨添亂。

婆婆愣愣地站在原地,大氣兒不敢出,就像一個犯錯的孩子。

她活了半輩子,攢了一生的育兒經驗,如今卻被全盤否定。

生活中有多少人,像公益片裡的兒子兒媳一樣:

一邊嫌棄,一邊心安理得把娃扔給老人。

當你覺得工作壓力大,疲於應付老闆和客戶的時候,老人們又何嘗不是在沒日沒夜地在帶娃,而這個娃,比工作上的甲方更“祖宗”!

老人的年紀越來越大,本是享福安閒的時候,可承擔的事情卻一點兒沒減少。

每天早起買菜做飯,只為兒子兒媳能吃好點;帶著寶寶去小區溜達,雖然已經跑不動,卻不得不跟在小外孫後面一路小跑,就怕孩子磕著碰著;明明已經非常用心地照看寶寶,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被一通指責……

要不是有老人們在我們帶娃,我們又怎能後顧無憂在職場拼殺?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3

在法律上,老人沒有義務幫子女帶孩子,相反,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

有一項調查顯示,

42.7%

的受訪者認為老人幫子女帶孩子是應當的,

30.7%

的受訪者則不這樣認為。

其實,於情於理,老人都應當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已經盡過父母的責任了,並沒有義務再幫孩子帶孩子。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如果老人們肯義無反顧千里迢迢來幫你帶娃,那隻能是因為老人們太愛你。只希望給在大城市打拼的你減輕一點壓力,省一點心,省一點錢。

這個世上,如果還有無私的愛,也就是這份父母給予的愛了。

歸根結底,如果有經濟實力能減輕帶娃的負擔,可以減少很多因為老人們帶娃引起的摩擦,那固然之好。又或者自己有條件,可以親力親為,平時自己帶孩子,偶爾週末或假期帶去給老人看一看,聚一聚,那更是兩全其美。

但如果迫於現實需要老人出手幫忙,為人子女的,就別要求太多了。

記得心存感激的同時,也請對那些可以預想到的矛盾和摩擦多一點理解和忍耐。

往後經年,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來日方長,但是,孝敬父母老人的時間卻時日無多。

好好愛你的孩子,同時,也請好好愛你的父母!

“吃啥不是吃!”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