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文/銀花

換季了,帶女兒去童裝店買衣服,看上了一件米白色的連衣裙,衣服很漂亮,女兒穿上很好看,她也很喜歡,可我卻被她接下來的話“傷害”到了。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媽媽,這個裙子是不是太貴了,要是貴就不買了。”

我問她為什麼,女兒說:

“你要給我和妹妹交學費,還要買菜買肉,還要給我們買好吃的,錢都用光了,我們家太窮了。”

看著女兒那麼認真,我心裡一驚,想起了平時給女兒花錢時的那些嘮叨:

交一次學費,就花掉了媽媽半個月的工資,一定要好好學!

這東西這麼貴,買它幹嘛,掙錢多不容易呀!

我小時候哪有你這麼有福氣,能吃這麼多好吃的零食,穿這麼漂亮的衣服……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女兒是懂事了,但漸漸地,她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很少說喜歡,總是帶著一份試探,帶著一份擔心。

其實我當初說這些話的目的,是對一些我認為

沒必要的消費,可以立竿見影地拒絕,讓她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不易,能理性花錢,能有一個勤儉節約的意識,最終能激勵她自強不息。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我給女兒輸入了一個:

我家很窮,我不配擁有好東西”

的觀念,這與我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01。父母經常哭窮,孩子會怎樣

1.自卑,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韓劇《山茶花開時》裡,女主東柏的兒子棒球打得很好,當學校通知他有一個參加青島夏令營的機會時,他立馬拒絕了,甚至連媽媽的意見都沒問過。

當東柏知道這件事後,指責兒子為什麼要放棄時,兒子表示:家裡沒錢啊。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因為撫養孩子的艱難,媽媽經常說家裡沒錢,為了讓媽媽輕鬆些,只要是花錢的地方,孩子就會自動放棄。

所以錢就變成了孩子追求夢想的障礙,哪怕有機會,也不敢把握。

2.成年後再有錢,依然覺得自己窮

演員梁海源在一期節目裡聊“錢”時說:

由於父母總是給自己灌輸家裡很窮的觀念,導致他長大後,即使賺了很多錢,依然覺得很缺錢。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這樣長大的孩子,由於太看重物質和金錢,容易產生報復性消費,或很難享受到金錢以外的東西,一輩子過著打折的人生。

3.容易形成不正確的金錢觀

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趙德漢為了不讓人識破,平時吃穿都非常樸素。

但錢都被他囤積在了他私人的別墅裡,當執法人員搜出了數以億計的現金時,面對執法人員時趙德漢哭著說: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我一分沒花”,“窮怕了”。

由於窮怕了,對金錢的渴望已經經變成了一把枷鎖,深深地印刻在了心底,一旦他能碰到金錢,潘多拉的盒子就打開了。

02。窮是一時的,但貧窮思維會對孩子影響長久

我姑姑養了兩個兒子,雖然家境不是多優渥,但也並沒有多貧窮。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她愁兩個兒子要買兩套房子,要娶兩個媳婦要花很多錢。

所以總是給孩子灌輸一種缺的觀念。

我大表弟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擔心家裡沒錢,高中沒念,去上了所中專;

在上海本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他辭去工作回家了,原本他是可以有更好的人生的,但因為限制性的意念,讓他不敢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二表弟一直沒找到女朋友,因為他和人家女孩逛街,連瓶水都捨不得買。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我大表弟耽誤了前程,我二表弟說,“他一花錢就心疼,只有把錢攥在手裡才踏實”。

兩個表弟也的確如我姑姑所期望的那樣,缺錢,缺房子,缺媳婦!

在《窮人缺什麼》這本書中,作家古古這樣寫道:

“人窮,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觀念,命運裡缺的是選擇,骨子裡缺的是勇氣,肚子裡缺的是知識,事業上缺的是毅力,行動上缺的是改變。

這種可怕的窮人思維的力量,不亞於原子反應,會給孩子造成觀念上的偏差,影響一輩子的運氣和生活。”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因為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透過哭窮給孩子傳遞的

匱乏感,將讓孩子喪失必要的進取心和感知力。

窮可能是一時的,但窮酸氣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不敢追求,不敢堅持,只能卑微認命。

03。家境不能決定心境,父母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影響大

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取決於家境,還有父母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

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高考失利,復讀需要一筆錢,我想要放棄。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圖片:707分考入北大女孩王心儀)

我爸說:“你好好學,我們有手有腳,錢不是問題,你不用擔心”。

那段時間,我爸去工地上打工,我媽幫人幹零活,我每天除了複習,做好家務,晚上做好飯,讓父母回家就能吃上現成的。

我感謝我父母,哪怕家裡真的不富裕,但是他們也從來沒有哭窮過,總是給我一種積極向上的行動力。

也讓我明白,想要什麼,就應積極去奮鬥,並讓我面對貧窮時,脊背始終是挺直的。

04。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不能靠哭窮

金錢是一個家庭中不可迴避且重要的問題。但我們談錢的方式,可能會對孩子產生長久的影響。

尤其把哭窮作為一種教育手段的父母,這種影響,

就如同種下的一顆種子,在孩子心裡開花結果,只不過結出的是自卑、匱乏感和對金錢感的恐懼感。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面對孩子的需求,我們可以這樣做:

1.父母要誠實地對待孩子的欲求

對孩子提出的需求,是否滿足通常取決於父母的能力和意願。

但有的父母不願意承認,而是把孩子的需求變成了孩子的錯。

“你一點都不體諒父母的辛苦”、“就知道花錢”……

哪怕得到了,也會讓孩子產生自責和內疚的情緒。

其實,如果父母有能力並願意滿足,那就無條件地滿足孩子。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如果沒有能力和意願,那就誠實地告訴孩子,不是不想給你買,而是媽媽現在沒有能力,或者捨不得。

2.你配得起更好的

父母經常給孩子灌輸“吃苦”、“金錢來之不易”、“要節制”“這個東西好貴”等限制性的觀念。

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捨不得給自己花錢,並經常買回自己並不真心喜歡的東西。

所以,當孩子有欲求,父母要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

越喜歡的東西,越值得我們花錢去得到它。

“我們家沒錢”,哭窮式的教育,養出心窮的孩子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聯絡刪除)

3.讓孩子理解金錢的力量和侷限性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也會了解到錢的好處,能買到很多很多東西。

這也容易讓孩子陷入和同齡孩子的物質攀比中。

父母跟孩子談錢時,既要承認金錢的好處和力量,如一個人想要變得有錢是很正常的想法,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努力過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也要讓孩子知道,金錢只是一個工具,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但無法取代一些事,比如身體健康、愛。

好的教育不是哭窮,更不是裝窮,而是透過合適的方式讓孩子明白

勞動的意義和自我成就的價值。

高階育嬰師,二孩職場媽媽,關注女性成長,孩子的養育和教育,養娃和生活的路上,我們一起同行,歡迎關注銀花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