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空博覽會看綜合國力的進步

#我和祖國在一起#從1996年開始關注航空世界,尤其是珠海航展,那時候,參展的外國軍機佔據展臺主要位置,映像深刻的有兩款,蘇—30戰機和K—50重型武裝直升機,那時候,俄羅斯參展商牛呀,據說是經過高層批准才將兩款戰機飛臨珠海參展,而且,給中國的型號與給越南和印度的Su—30戰機型號差一個檔次,而且,還必須用美元結算,那時候,國產戰機還是殲八M改進型,新研發的殲十戰機如同今天對於轟二零一樣,被廣大航空軍迷期待,翻開此次航展的專刊,都是通篇介紹先進的國外雷達和空空導彈,對於航天人來說,怎樣發展?還能不能持續研發?成了一個擺在他們心頭的問題。

1999年的北約空襲南聯盟中國大使館事件和南海撞機事件,讓中國的領導層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落後就要捱打,航空落後就沒有有效的國防,從引進Su—27的基礎上,中國的航空航天工業開始進入新的研發時期,首先,從最基礎的做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提速,成為那個時代的新起點。從1998年開始,國產武器系統和殲十戰機陸續進入航展,那時候,專刊也更名為綜合國力,介紹的展品逐漸增加了國產的成分,其中,代表性的就是與巴基斯坦合作研發的FC—16型輕型戰機,並且,拿到了第一批航空產品的出口訂單,產品從研發到量產,僅僅不到五年的時間。

進入二十一世紀,珠海航空博覽會迎來了國產二零時代,也把航空產品技術推進到了世界前列,可惜的是,介紹航展的專刊停刊了,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直播,這樣,觀眾可以身臨其境觀看從翼龍二無人機裝置上拍攝的展會機場的實時畫面,給人一種時代的震撼力量。從書本到現場實時畫面,從靜態到動態,從三代機到五代機甚至六代機,從單一作戰體系到攻防兼備的體系,都進入了世界前列,如今,在浩瀚太空,有中國的太空空間站,有登月月兔車,有天問火星探測器,再到西太平洋的遼闊天空,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肆無忌憚地進入我們的領空,這對於為此努力一生的航天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安慰,對於關注的軍迷來說,無疑是一個可以自豪的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