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天文到教育扶貧,今年北京中考數學題“貫穿古今”

從我國古代天文研究,到脫貧攻堅中的教育扶貧,6月24日下午舉行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試卷中,熱點素材貫穿古今。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試卷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新情景,考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

命題人員結合數學學科特點,選取合適的素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地融入到試題中,發揮試題的育人功能。

如第2題,以脫貧攻堅中的教育扶貧為背景,介紹了2014至2018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補助資金情況,考查科學記數法的知識,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學習環境的提升離不開國家的政策保障與財政的大力投入。

第20題,以《淮南子·天文訓》中確定東西方向的方法為背景,闡述了我國古代很早就開始對天文等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彰顯了我國古人的智慧。以數學文化為載體,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達到了以數學文化育人的目的。

數學命題還進一步豐富了試題的選材範圍,創設豐富的現實情境、文化情境,以學生個人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為背景設計試題,反映了數學的多種應用,引導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比如,第6題以學生非常熟悉的拋硬幣試驗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於機率意義的理解,以及用列舉法求機率的方法;16題以工業生產中的分配加工業務問題為背景,引導學生用模型思想解決問題,學生需要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25題以兩個城市的郵政企業收入問題為背景,考查平均數和中位數的統計意義,用樣本估計總體等資料分析的觀念,也增強了學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基教研專家表示,數學卷在命題上體現了平穩過渡的特點,加強了基礎試題的比重,保持了較難題的思維深度,命題導向把握得當。試題在情境創設、素材選用和價值觀的引導上發揮了較好的作用,與國家的發展趨勢相結合,與北京的發展相結合,緊密聯絡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在新的問題、新的情境中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