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媽應對有方

與孩子鬥智鬥美

1、當孩子任性的時候

每個孩子都會有恣意任性的時候,當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哭鬧、打人等破壞性的行為。一般情況下,當媽媽比較忙,往往會屈服於孩子的任性,滿足他的要求。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縱容孩子的任性,他將變本加厲,越來越過分,可能因此形成難以控制的惡習,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其實,孩子的行為是可以找到一些基本規律來遵循的,當掌握了孩子的規律時,你可以事先跟孩子約法三章,預防孩子可能發作的任性行為。

比如,喜歡讓媽媽抱著走的孩子,你可以在出門前告訴她:“媽媽很累,如果走路的時候,你還讓媽媽抱,下次媽媽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當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往往不會很集中,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你可以採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有趣或是好玩的事情上,這樣,他就不會在之前的問題上繼續糾纏。

當孩子的任性無法控制,任何話語都無濟於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躲開他,不理睬他。當小孩子發現沒人理他的時候,往往就會妥協。就像一個跌倒的孩子,如果媽媽馬上跑過去,抱起他來,他會哭得很委屈。而如果,他覺得大人都沒有注意他,就會自己爬起來繼續玩。

2、當孩子抱怨的時候

一天,真真對媽媽抱怨說:“你總是帶著弟弟出去玩,我跟他一樣大的時候,你從來沒帶我去過動物園。”

媽媽對真真說:“你小的時候常常生病,醫生不准你出去玩,還記得嗎?這樣我們還是出去玩過幾次的。”

真真撅起嘴巴,說:“沒有,我不覺得我們出去玩過。”

媽媽想了想對真真說:“你怎麼不記得了,我們去過南方旅遊,還去爬山過。”

真真還是不高興,媽媽見此,就順著她說:“你說的對,你是沒有弟弟玩得多。”

真真:“這不就得了。”

這樣的爭論就此停止了,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偏激,因而跟孩子講道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緒低落時跟他說理,是不會奏效的。

3、當孩子耍賴的時候

早上鬧鐘響了很久,左左也沒有起床的意思。媽媽大聲地叫左左起床:“左左,再不起床要遲到了!”

左左表現得十分不耐煩:“知道了。”可他還是沒有要起床的意思。媽媽繼續說:“天這麼冷,還要起床這麼早,媽媽很心疼寶貝。早上想吃什麼?”

“隨便,跟平時一樣。”然後左左終於從床上爬起來,可還是嘟著嘴巴不高興地說:“我最討厭這麼早去上學!”

媽媽微笑地說:“可是你早點到學校,老師會認為左左是個守時的好孩子,而且,能見到熟悉的同學不是很好麼!”

左左聽了,很快地吃好飯,高興地去上學了。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帶著批評的口吻,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發表你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注意聽你的話。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否定孩子的說法,只能讓孩子對你說的話產生反感。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傾聽孩子的語言,接受孩子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受歡迎媽媽的必修課程。

4、當孩子拒絕的時候

鄒小飛父母的公司組織員工及家屬一起去郊遊,鄒小飛不想跟父母一起去玩,就對爸爸媽媽說:“我想留在家裡做功課。”

小飛的媽媽擔心他一個人在家裡會不安全,就堅持小飛跟他們一起去

玩。

小飛不耐煩地拒絕媽媽的要求:“功課那麼多,耽誤一天都麻煩,我不去。”

小飛的爸爸反駁他:“別小題大做了,平時也沒見你這麼用功,有什麼要緊的!”

爸爸武斷的話讓飛飛不再發表意見,媽媽見氣氛不對,就對小飛說:“媽媽知道你已經是六年級的大孩子了,能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了,那你說週末要怎麼辦?”

小飛說:“那我去奶奶家好了。”

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不能武斷地為孩子下通知。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跟孩子說理時,大人應給予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可能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辯解,作為家長的你應該明白,申辯並非強詞奪理,而是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給孩子申辯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