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心,兒女知

世間很多做父母的人,常常會忘記自己,凡事都去成全孩子。這就是所謂的古來痴心父母多,孩子小的時候,怕他餓,怕他冷,怕他哭的時候沒人安慰。

父母心,兒女知

當然,最怕的是孩子生病。因為小寶寶年幼,說不出自身感受,愈發顯得可憐。僅僅是感冒發燒,就讓家長寸心如割,恨不能親自代替孩子受苦,換取他無邪的笑臉。

所以,半生之後才得以執手,無限唏噓,又豈是語言能說得盡的。

這樣頻繁地去去來來,不斷地不斷地想見你,完全不是想從孩子這裡得到什麼,只是為了給予和彌補。

父母心,兒女知

所以,一路奔波來到兒子的家,不說旅途的疲憊,也不說工作的辛苦,不說任何煩心事,只說見面的歡欣。孫子孫女已經等待了很久,終於等到了親切的面龐。

早上起來,爺爺給小孫子餵飯,奶奶抓緊時間清理廚房灶臺,為兒子兒媳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小孫子堅定地拍拍肚皮:“我飽了。”爺爺溫和地說:“你還沒吃飽。”

父母心,兒女知

小朋友立刻拿出事實論據:“我在學校喝了一大碗粥。”他張開雙臂比劃了一下,這碗粥簡直有房子那麼大,但是昨天喝的。估計爭論到最後,是小朋友勝利,喝了那麼大的一碗粥,肯定三天都不餓。

世間的冷暖,也許就在祖孫倆這一問一答之中。爺爺想:你不要因為太激動太興奮,就不願意多吃東西,待會兒出去玩,哪有力氣跑跑跳跳。

父母心,兒女知

老人們總是操心很多,他們想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飽暖潔淨。這就是他們純樸的心願,哪裡還會求得更多呢。孩子們的歡喜,就是自己的歡喜。

有一首老歌叫《春泥》:

多想提起勇氣,好好地呵護你,不讓你受委屈,苦也願意。

那些痛的記憶,落在春的泥土裡,滋養了大地,開出下一個花季。

父母心,兒女知

這位父親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嚐盡那些苦辛之後,仍然把最深的愛給予孩子,希望兒孫的生活裡能多一些甜,自己遇到的一切,都願意默默承受。

奶奶陪著孩子們玩吹泡泡。那些五顏六色的泡泡,在陽光下無比晶瑩,像一個一觸即碎的夢境。奶奶很投入地伸開雙手,去捕捉那些美麗的泡泡。

父母心,兒女知

她走過了很多的路途,也曾哭紅了雙眼。那些年裡,她也曾經伸開雙手,想去捕捉屬於自己的幸福:努力工作,愛家人,呵護孩子。她曾失去,也曾得到,仍然相信世間有幸福這件事。

跟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她總抱著自己的小孫子,一起出去遊玩的時候,她總是牽著小孫女的手,兩個孩子,哪個都是愛的。心裡的綿綿愛意,像抽出了一個線頭,再也收不回去。

父母心,兒女知

“風中你的淚滴,滴滴落在回憶裡,讓我們取名叫做珍惜,讓我們懂得學會珍惜。”兒子怎麼會看不懂父母心呢,眼神是熱的,語氣是溫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自己著想,心裡也是暖融融的。

父母心,兒女知

那些痛的記憶,就落在四月的泥土裡,長出新的記憶,開出爛漫的花朵,朵朵向陽,葉葉青翠。

父母心,兒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