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說:“我媽就是十字架”,過度教養,是孩子追求幸福的魔咒

“我媽就是我的十字架,我欲哭無淚呀!”

女孩說:“我媽就是十字架”,過度教養,是孩子追求幸福的魔咒

網路圖片

公交車上,一女孩向另一女孩訴苦。

原來,女孩想做一道芋圓甜品給家人吃。結果,失敗了,被媽媽罵到想吐血。

女孩說:“這是我第一次信心滿滿的嘗試,失敗不很正常嗎?媽媽從來不允許我做任何事,卻要求我事事都一次性成功,我就是被過度教養的產物,回學校後不想回家了。”

聽著女孩的控訴,有些心疼。

這種父母,喜歡過度伸入孩子的世界,包辦所有的事情,不給孩子任何獨立面對生活、面對失敗的機會,卻不能接受孩子任何失敗。

過度教養就像一個十字架,架著孩子的靈魂。使他們失去自由,失去快樂,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1

過度教養的人生,是父母過度操控的人生。

女孩說:“我媽就是十字架”,過度教養,是孩子追求幸福的魔咒

網路圖片

最近一次親戚聚會,談及小孩教育。

表弟白裡小時候是我們這一輩最突出的的代表,由於家境好,8個月進早教中心,一歲半學畫畫,不到兩歲讀繪本,唱兒歌信手拈來,這個我親眼見證過,當時很驚訝。

這麼厲害的小孩,現在長大了應該更了不得吧,於是,我興致盎然的問及現狀,意外的是,親戚們馬上進入低氣壓。

帶著疑惑,我努力回憶最近一次見到他的情形。那是過年,他一頭短捲髮,戴著深度眼鏡,白皙斯文,不愛搭理人。可與外表幾不對稱的是他老是和媽媽吵架。

聽姨媽抱怨,省吃儉用給他請最好的老師,上最貴的培訓班。他不珍惜,考了個一般的學校,還經常逃學,放假不回家,也不願意跟父母多待。說過最震驚的話就是:再逼我學習我就死給你們看。

從姨媽的控訴中,我似乎看到這樣一個畫面:一個正在在掙扎,拼命反抗,想要逃脫囚禁的少年,旁邊站著傷心焦慮的父母,不停告訴他:我們會給你最好的,你只要努力就行。

表弟的行為雖然不對,但姨媽拔苗助長的教養方式我並不認同。我勸姨媽,表弟上大學了,已是一個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您應該感到高興,該放手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他的成長速度與父母期待目標發生衝突,很多父母就過度參與,自動進入拔苗助長的惡性迴圈。

而跟不上速度的孩子,變得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形成壓力、厭學、甚至反抗父母,最終兩敗俱傷。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感受,適當助力,效果也許會事半功倍。

千萬不要讓過度教養,填滿孩子所有的空間。

孩子需要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停下腳步,思考及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父母過度操控的人生。

屬於自己的人生才會幸福快樂!而放手的父母,會因為少了自己的干涉,而意外發現孩子身上許多閃光點。

2

過度教養的人生,與其說是孩子的人生,不如說是父母想要的人生。

女孩說:“我媽就是十字架”,過度教養,是孩子追求幸福的魔咒

網路圖片

一次,老公聚會回來,聊起一羨慕了很久的朋友,朋友家境優越,少年學霸,考98分都慚愧到自覺給父母下跪,“雙一流”中央美院畢業,傢俱設計專業,理想的學校,熱愛的專業,前途一片花團錦簇。

正當大家都為他可預見的未來,高興暢聊時,發現他一直沉默,不停把弄著手中的杯子欲言又止。於是,大家停下話題。

良久,朋友嘆了口氣:“你們只看到了我光鮮亮麗的一面,卻沒人問過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從小爸媽可滿足我任何物質要求,甚至想喝水時,吱一聲就有人送到手裡,但對於成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

“現在好不容易學完了自己喜歡的傢俱設計,爸媽嫌棄設計椅子櫃子太丟人了,他們堅持讓我考研重新選建築設計專業,因為這個專業看起來高大上,爸媽說出去有面子。我不想放棄自己喜歡的。”

大家建議他也父母好好溝通一下。

朋友一臉無奈: “他們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還發動很多親戚做思想工作,說父母為我付出了一切,不能讓他們失望,我感覺到沉重的壓力,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

大家都紛紛幫忙出主意,最後朋友確定與父母的溝通方案:

首先,跟從自己的內心走,找個合適的機會。然後,遮蔽掉所有親戚的干擾。再找幾個理解你的同學,約上父母一起溝通溝通,給他們一個理解你的過程。

距離聚餐一段時間後,老公接到他的電話,他現在全職考研,換掉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終究是沒有逃脫父母長久以來,潛移默化的過度干預,而他已習慣聽話,習慣接受安排,即使不那麼願意,權衡之下還是放棄做自己。

以愛之名,過度參與,把孩子當作面子,把孩子的人生過成了父母想要的人生,是不是偏離了希望孩子幸福快樂的初衷呢?

不要讓過度教養,剝奪了孩子成為自己的權利。

3

過度教養的孩子,容易失去快樂,失去自己,失去對生活的幸福感。

而適度教養的孩子,卻處處散發著自信的魅力,生活處處是陽光,幸福力滿滿。

女孩說:“我媽就是十字架”,過度教養,是孩子追求幸福的魔咒

網路圖片

同事軍明就是一個勤奮且自信自立的人,任何棘手的事情到他手裡,都能淡定自信處理好,所以他很快成為公司的核心人物。

和他聊天的過程中,我瞭解到他之所以形成這些氣質,背後的因素主要是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

軍明雖然家境一般,卻很幸福。父親鞋廠職工是家庭經濟穩定的保障,母親聾啞人,是軍明忠實的聆聽者,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母親都面帶微笑聆聽。

父母對他的干預不多,只要安全,不犯法的事都盡力支援。

從小軍明非常獨立,從放假抓魚抓鱔賣錢到自己決定怎麼花;從下地幹活到自己安排自己的功課,從決定要不要去上學到讀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事事基本自己做主。

而父母,從來沒有將抓鱔魚賺的錢拿走過,從來沒幹涉過他一定要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從來沒有阻止他想嘗試想做的事。他們給予他的是自由呼吸的空間,一如既往的支援和肯定。

很多人認為他的成功是不好的家庭條件造就。是的,家庭因素是一部分,但也有人因為家庭不好而變得自卑的。

所以,軍明父母的適當教養,以及對他的支援信任與忠實聆聽,才是形成他人格魅力的關鍵,才是他持續感到家庭幸福的因素。

4

美國《時代週刊》是這樣定義“過度教養”的:

“父母對孩子現在和未來有著過高要求,導致過度捲入孩子生活。”

女孩說:“我媽就是十字架”,過度教養,是孩子追求幸福的魔咒

網路圖片

表弟白裡,被過早安排過多的培訓,讓他壓力大與父母產生矛盾,從而失去快樂。

老公朋友,被父母過多幹預生活,讓他失去自己。

而同事軍明,在父母的適當教養以及信任聆聽下,活出了自己的魅力。

很多陷入“過度教養”的父母,都有兩個共同點:1,把孩子當作自己,或者孩子是屬於自己的。2,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孩子的身上,生活裡完全沒有了自己。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避開“過度教養”的坑呢?

第一,對自己

安排屬於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成長。用自己積極的行動和樂觀的心態,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

第二,對孩子

尊重孩子成長規律,學會放手。

陳美齡博士的10條育兒經值得我們學習:

1。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2。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3。不要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4。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5。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6。不要反對高中的戀愛

7。不要打孩子

8。不要對孩子撒謊

9。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10。孩子發問時,永遠不要讓他“等一等”

女孩說:“我媽就是十字架”,過度教養,是孩子追求幸福的魔咒

網路圖片

陳美齡博士用這些方法,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而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茫。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裡有一段寫給孩子的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讓孩子有成就感和尊嚴,需要適度的教養。適度教養,如同給孩子插上助力的翅膀,讓飛翔更自信,更有力,更穩健。

孩子迷茫時,給他指明方向; 孩子受挫時,給他大大的擁抱和鼓勵; 孩子想要獨立時,適時放手給他空間。

教養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父母的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為自己而活;孩子的人生也只有一次,應該有選擇做自己,讓自己幸福快樂的權利。

不要讓過度教養,成為阻礙孩子追求幸福人生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