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真正認識到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之後,我就一直在有意識的嘗試自我學習和改造,如果沒有嘟嘟這面“鏡子”,也許我會天真的以為自己已經階段性的完成了部分工作。

隨著孩子的成長,其實才是對自我情緒管理的真正的考驗;

一方面我需要幫助孩子去認識他自身的各種情緒,並指導和協助他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每天在和孩子的無數互動過程中,任何一個不小心的環節,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都有可能是親子雙方的導火索,都有可能把我自以為已經修煉好的“內功”破掉;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儘管我已經意識到並且做好了思想準備:“情緒管理”會是一個長期的學習和提高工作,這個工作的難度首先在於

家長本身的方法和耐心

,其次才是孩子的學習和響應,畢竟孩子都是家長的“鏡子”,特別是在成長早期;

現實就是,我們已經錯過了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榜樣期”,所以註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但真正親子互動的實踐過程中,各種層出不窮的狀況,各種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都有可能在挑戰你的認知和行動底線;

特別是對我這樣一個已經入木三分的“暴脾氣”老爹來說,更是如此;

認知難,行動更難。

今天我們先聊聊在幫助孩子如何理解和認識情緒方面,我們都嘗試著做了哪些工作。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一) 認識情緒:情緒粒度

要想了解一件東西,並且慢慢學會熟悉並控制管理它,第一步自然是需要先認識它,知道它到底是什麼?都有什麼屬性和特點?

所以要想做好“情緒管理”,第一步自然是先了解情緒的基本概念,明白情緒對我們來說,究竟是什麼?又意味著什麼?我們通常都會有哪些情緒?

在瞭解和學習了“情緒粒度”的概念以後,我們這部分的親子內容,就主要轉移到了“情緒粒度”相關的認知和學習上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瑞特提出了一個概念:

情緒粒度

它是指一種感知和創造高度具體精確的情感體驗的能力;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能精準地感知並描述情緒的能力。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情緒粒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情緒的

感受力

:高情緒粒度的人,對情緒的體驗更豐富、更細緻、更準確。

另一個方面是情緒的

表達力

:高情緒粒度的人能夠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情緒。

也就是說,情緒粒度越高的人,辨別和調節情緒的能力越強,越能夠很好地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低情緒粒度者可能無法用具體的詞彙來描述自己的感受,還可能以軀體化形式來表現情緒。

比如,對於孩子來說,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如果成績不理想:

高情緒粒度者可以清晰地分清楚自己負面情緒的種類,瞭解自己的負面情緒來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就考試本身的結果,做出自己相對清楚的原因分析;

孩子有能力快速擺脫負面情緒影響,投入新的學習中。

而低情緒粒度者則可能更多用籠統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不開心”、“難過”等,並且對這些情緒具體因什麼原因產生知之甚少,很容易長時間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

情緒粒度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和在各個領域的自我調節和決策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那些可以準確表達自己情緒的人,他們調節情緒的靈活度要比那些只會說“心情不好”的人高出30%。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瞭解了“情緒粒度”的概念以及好處之後,我們著重從以下幾點幫助孩子去提高他的”情緒粒度“(其實也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

(1) 擴充自己的情緒詞彙,逐步建立自己的“情緒詞彙庫”

找了很多渠道,包括專業的和非專業的渠道,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中文的情緒詞彙總結;

所以,結合網上已有的幾個版本和我自己的認知,我自己做了一個篩選和彙總,總結了一個基礎的情緒詞庫,大概有5,6百個常見的中文情緒詞彙,作為我們和孩子一起的學習基礎。

不定期的會和孩子討論一下詞庫裡面的各種詞彙,加深一下認識和理解,同步對照一下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鼓勵孩子自創一些他認為可以描述他自己情緒的詞彙,比如結合他喜歡的動漫或者是賽車遊戲,可以獨創一些屬於他自己的情緒詞彙,能夠傳遞他自己認可,我們也能夠理解的某些特定情緒。‍

(2) 學習分類各種情緒,識別情緒強度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之分,都是個體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應,最重要的是,當個體體驗到各種不同情緒時,我們每個人會怎麼看待和處理這些情緒,最終導致這些情緒的外顯特徵會是什麼?

我們要學會的是正確的識別各種情緒,然後管理好自己對情緒的認知,進而管理自己可能會因為各種情緒導致的外顯行為(可能是語言的,微表情的,也可能是行動的)。

所以我們通常會把情緒分為

積極情緒,負面(消極)情緒,以及一些中性情緒

我們會按照情緒詞庫,把情緒做一些大致的分類,特別是一些負面的和消極的情緒,需要重點加以區分,比如關於憤怒的,關於冷漠的,關於傷心的;

然後,在分類完成的基礎上,按照表達

情緒能量的強烈強度

,對同類型相似情緒再做細分,比如不開心,生氣,氣憤,憤懣,怒火中燒等等;

其實挑戰最大的就在於對自己負面情緒的管理,把詞庫按照不同的情緒種類和強度做細分,可以幫助孩子和我自己,更好的理解情緒,以及細分自己的種種情緒。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3)生活中細心體會各種情緒,嘗試準確的描述它,並學著給自己的情緒打分

學習當然是為了要學以致用;

瞭解了這麼多情緒的相關知識後,在生活中,要學著慢慢體會各種不同的情緒,並試著用準確的詞彙或者語句描述它;

比如,孩子考試考砸了,孩子會覺得很“難受”,但是這種難受有可能是好幾種情緒的混合體,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感受其實是混雜的;

那能不能幫孩子一起分析出來,這個“難受”的細節是什麼?

是因為對自己常見錯誤的再次出錯導致的生氣?還是因為考試成績的不理想錯失了家長的獎勵而感到懊惱?或者是對周圍同學考試成績更好的羨慕甚至嫉妒?

這些都是孩子可能的情緒,幫助孩子更準確的分辨他的具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更有效地面對今後的類似場景。

再比如,孩子因為某件事件,很生氣,除了詢問他有沒有更合適的詞語可以準確的描述情緒感受之外,我們能不能讓孩子試著給自己的生氣的程度打打分?

如果最大的憤怒是10分的話,這次生氣打幾分?是否還在可控範圍?(這個可控範圍,下一篇會提到)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以上三點,是我們在幫助孩子做好情緒認知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儘管“情緒詞庫”很重要,但是描述情緒的詞彙,通常來說,都相對比較抽象,簡單的詞彙還好,一些複雜的情緒,其實是需要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同步提高的;

正是考慮到孩子可能的理解力不夠,我們額外運用了一些稍微簡單化和圖形化的方式,幫助他一起加深對情緒的認知和管理。

(二)情緒的“洞察力”

在這個環節裡面,我們就完全借用了知名腦科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裡面的說法和建議。

西格爾在書中把人的大腦分為上下兩層大腦;他把大腦比作一座房子,不僅分為左右兩個部分,還是一座兩層小樓;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樓下就是

下層腦

,比較原始,主要負責基本功能 (呼吸、眨眼等) ,原始的反應衝動 (打鬥、躲避) ,強烈的情感波動 (憤怒、恐懼) 等;簡單的來說就是負責人的本能反應,對應著情緒的部分就是各種應激的表達。

比如去醫院打針,因為感覺疼痛而哭;

而樓上是

上層腦

,它進化程度更高,負責更加複雜的心理過程,控制著高階思維功能;

比如邏輯思考、想象和整理規劃等等;

簡單來說就是各種有意識的思想行為活動,對應著情緒的部分就是我們常見的孩子的各種非本能的“小脾氣”。

比如,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感覺難過而哭;排隊的時候,有同學插隊,忍不住發怒等等。

通常只有當上層腦和下層腦順利的整合為一體,上層腦幫助下層腦平息強烈的反應、衝動和情緒時,孩子才可以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理智的表達和行動。

從孩子生長髮育的角度來說,下層腦是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的,而上層腦則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成熟,逐漸完善, 直到25歲左右,上層腦的“建設工程”才算基本完成;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情緒問題,你就會發現,在孩子成年以前,出現情緒失控,其實也是因為客觀的生理原因造成的,是上下大腦沒有整合好,是正常的狀態;

畢竟孩子的腦子還沒有完全發育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在瞭解了大腦的發育情況後,我們借用西格爾提出的“三色區模型”,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

而這個三色區模型,是我家在情緒管理上使用最多的學習和提醒工具之一。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紅色區:孩子情緒強烈、失控、無法忍耐的狀態,比如說憤怒發脾氣的時候;

綠色區:孩子平和,可以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身體、情緒,也就是情緒穩定的時候;

藍色區:孩子壓抑自我,逃避抗拒,比如孩子很傷心的時候;

通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心理舒適區 (綠色區) ,在這個區域我們的情緒屬於理想的可控狀態;

但一旦情緒被點燃,就容易失控,偏離綠色區,要麼進入藍色區,壓抑自我;

要麼進入紅色區,直接爆發,無法自控。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這個三色區模型的最大功效,就是可以隨時形象的提醒孩子,在他自己情緒外顯的時候,他現在處在哪個區域?最合適的應對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

幫助孩子鍛煉出在不同情緒區域的應對方法,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和實踐的重中之重

,畢竟瞭解的理論和概念再多,如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就基本沒有意義。(這個會在後面一篇再聊)

同時,基於“情緒粒度”的概念,我們會不定期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哪些具體情緒可能會導致他直接“噴發”入紅色區,哪些情緒可能讓他“跌落”藍色區?

終於還是沒忍住發了火:讓孩子理解情緒的基本知識(二)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在瞭解了上層腦和下層腦的區別之後,

我就可以經常提醒自己,孩子的前額葉以及上層腦的其它部分仍在建設中,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特別是當孩子在紅色區的時候,不要期望孩子有超出其能力的觀點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