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慢”教育 | 寫在6.1兒童節到來之際

再談“慢”教育 | 寫在6.1兒童節到來之際

當有人諮詢孩子尤其是低齡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我常說:尊重其成長規律。看似簡單的幾個字,理解並做到實屬不易。

為此,我不厭其煩地與人講雙生子爬梯實驗。即一個叫格賽爾的美國心理學家研究雙生子(即雙胞胎)在不同的時間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的研究。

格賽爾選擇了一對雙胞胎,他們的身高、體重、健康狀況都一樣。讓哥哥在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格賽爾每天訓練這個孩子15分鐘,孩子苦練6周後,也就是孩子54周時,他終於能夠自己獨立爬樓梯了。

雙胞胎中的弟弟,基礎情況跟哥哥完全一樣,不過格賽爾讓他在52周的時候才開始練習爬樓梯。結果,同樣的訓練強度和內容,他只用了兩週就能獨立地爬樓梯了,並且還總想跟哥哥比個高低。

哥哥從48周開始,練了6周,到了54周學會了爬樓梯;弟弟從52周開始,練了2周,也是在54周時學會了。

後學的儘管用時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強的繼續學習意願

格賽爾剛開始認為,這只是個偶然現象,於是換了另一對雙生子,結果類似;又換了其他,仍然如此。反覆上百個對比試驗,最終得出的結果仍是一樣,

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學習爬樓梯的效果最佳,能夠用最短的時間達成最佳的訓練效果。

此後幾年,格賽爾又對其他年齡段的孩子在其他學習領域進行試驗,比如,

識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將試驗領域擴充套件到成人的學習過程

,都得出了相類似的結論。

這意味什麼呢?教育孩子,要依據孩子的身心發育水平,在孩子的“條件”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人為地透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只能是

事倍功半

這種體會隨著我家小朋友的成長,越來越明顯。

同樣一節街舞課結束,我家小朋友無論從動作熟練度、節奏上都與其他兩位同學有一定差距。箇中緣由不外乎年齡。因為其他兩位同學,一個是稍大兩個月的女孩,另一個甚至大他2歲多。

同學也在微信群吐槽,去年他即將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暑假20以內加減法做到崩潰,親子關係差點斷裂,然而不到半年時間,計算早已駕輕就熟。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有個985高校新生資料,大意是,清華、浙大等名校,本科新生人數最多的基本上都集中在秋冬。比如,清華大學某年本科新生人數最多的是摩羯座的寶寶,佔總人數近10%,天蠍座第二多。

有人疑問,學霸們的出生日期為何也會如此集中?無他,就是年齡鬧的呀。

眾所周知,我國入學年齡卡在每年8月31號之前,那些晚出生僅一兩個月的孩子們,必須轉入下一年入學,這些9、10、11月甚至12月出身的孩子往往比同一年級的其他月份出身的孩子心智更成熟、認知、自理能力更強,所以也會更自信,這造就了他們在以後整個學習生涯甚至整個人生都會保持一定的優勢。

所以,近幾年,晚一年入學的呼聲越來越高,也是有道理的。

著名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論教育》書中曾說,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因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所以,慢即是快!遵循自然,靜待成長,而不揠苗助長,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你還在過早培養孩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