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大戰”三百回合,雙方都痛哭流涕。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英子回家了,說是看病。

這次回來,看著她大包小包的拎著,臉色不好看。回來就收拾舊家,沒有走的意思。

往常回家,著急忙活的回去,說是趁兒媳婦值夜班回家看看。

英子老公在另一個城市的兒子家看孩子。兩口子年過半百,分開給兩個兒子看孩子,常年兩地分居。只有過年過節才回老家一起聚聚,和牛郎織女差不多。

英子是個勤快人。自從當上了婆婆,除了幫兒子媳婦洗衣做飯、看孩子、打掃衛生之外,還主動擔負起教育下一輩人怎麼過日子的義務。

兒子買房,英子主動向老家的各位親戚朋友借錢幫她兒子媳婦渡過難關。

兒子是個沒主見的人,家裡大事小事都是兒媳婦說了算。沒生孩子之前,英子沒去他們的小家。小兩口過得有滋有味。

孫女出生,兒媳婦刨腹產。英子就像領了任務一樣,兒媳婦坐滿月子,吃的胖了一圈;她累倒了。

她每天早起熬小米粥,給孫女換尿布,洗尿布;兒媳婦肚皮上線頭沒處理好,流膿,沒有辦法側身餵奶,英子要抱著孫女喝她媽媽的奶。出了滿月,兒媳婦和孫女突然發燒,英子抱著孫女扶著兒媳婦去看病,打針。

各種折騰。

英子盡心盡力伺候兒媳婦。

兒媳婦卻越來越嫌棄英子管的太寬;兒子家的事,她經常自己做主。

都說一山不能容二虎。後面還有一句話就是除非一公和一母。

關上房門一家子,經常發生思想共鳴,不小心擦槍走火,就可能發生戰爭。

媳婦說了算是兒子給的權力;英子對媳婦的做法有意見不能有反對意見,有反對意見婆媳就開始對抗。

開始的時候雙方沒有撕開臉,後來有了第一次爭吵,就正式拉開大戰帷幕。

誰也不服誰。

這一次英子回家,拒絕給她看孩子。明天就是週一,她沒有回去的意思。

兒子媳婦得上班,家裡沒有人看孩子,可怎麼辦。媳婦逼著兒子回家接婆婆;婆婆鐵了心不走。

沒辦法,兒媳婦帶著孩子回家請婆婆。

英子一把鼻涕 一包眼淚的陳述:我給孩子包餃子,孩子吃了九個,第十個她都不讓給孩子吃。你是後媽嗎?

兒媳婦也哭成了淚人:天天追著孩子喂,你說現在還有餓著的孩子嗎?孩子的病都是吃的太多,撐出來的。不讓吃這麼多,婆婆一口一個我是後媽的說,弄的孩子都不敢和我親近。

英子又開始控訴:孩子有病不讓吃藥,非得等到燒到38。5再去醫院。去了醫院就查血。感冒一次查一次血。你這是愛孩子嗎?孩子得吃多少東西才轉化成一滴血,你可倒好,走到醫院就抽血走到醫院就抽血。

兒媳婦很無辜:醫學上就這樣規定的,發燒不到38。5度以上就不能吃藥。燒到38。5,去醫院醫生就要查血向,沒有血向指標參考誰敢給你下藥。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次我總算聽明白了,他們婆媳矛盾都是平時積累的結果。平時有抱怨都不說,就像口袋,平時都往裡面放垃圾,誰也不想讓誰明白自己的想法。裝滿了就集中大爆發。

我做和事佬,對英子說,你去看孩子就看孩子就行,洗衣做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要做,那不是你的事;再說了,兒子的家就是兒子的家,不是你的。你的家在農村老家,不是這裡。要擺正自己的身份。

對英子兒媳婦說,你婆婆就是一心為你們著想,沒有二心。她給你們看孩子、一不要工資,二不偷懶,你們多省心;要不你給她發工資,讓她覺得拿多少錢就幹多少錢的活。

再說了,孩子發燒費的到38。5才給看病吃藥。誰規定的?你們年輕,太教條。孩子在那裡發燒不舒服當奶奶的能不著急?人家書上說發燒38。5是個界限,38。5之前就要透過物理手法給孩子降溫,真降不下來再去醫院打針吃藥。

哦。兒媳婦這次恍然大悟:都怪我年輕,怎麼沒想到這個意思呢。

兩個年輕人還有工作,孩子要上幼兒園。英子沒辦法,又大包小包拎出來放在車上跟著兒子媳婦去過城裡人的生活去了。

婆媳“大戰”三百回合,雙方都痛哭流涕。到底哪裡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