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文:心目郎君

現代的人都講究遺傳基因,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講究要好的基因,這樣看來,基因對事物來說,彷彿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是有一個問題我始終沒有想明白: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就拿我們家來說,我爸是三兄弟,三兄弟當中,二叔混得最好,他比我爸和三叔,好了不知道多少個階層了,這麼多年下來,那種差距是越拉越大了,大到讓人感到痛心。

然而,更讓人痛心的是,上一代人的悲劇,在我這一代人當中,又要再一次重演了。為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痛定思痛,決定寫下這篇文章。

我和我哥都是80後,出來社會以後,他一直不停地創業,而我卻一直打工,到如今,他成了一個大老闆,而我,卻還在為柴米油鹽發愁。落到今天這個局面,我對自己都感到很痛心,究其原因,又能怪誰?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電視劇《亮劍》裡有一句讓人記憶猶新的話:

“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啊?”

這句話用在我身上,就再合適不過了,都是同一個爹媽生的,為什麼我和我哥會有如此大的差距?難道我就天生不如人嗎?

生而為人,如果這都不能當成是一種恥辱,恐怕我這輩子都不會再有什麼出息了。

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再不改變,上一代人的悲劇恐怕就要重演了。

為了探清形成差距的原因,接下來,我將用兩代人的故事,從三個角度,細細說明。

原因一,出生環境相同,天生秉性卻不同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在我爸三兄弟小的時候,也就是70年代,家裡特別窮,真的可以說是飯都沒得吃,衣服也沒得穿,物質上極度匱乏。聽說我奶奶每天只能抓一把米,加一些菜葉,煮一大鍋湯,給孩子們喝,因為爺爺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每次煮好後,奶奶要把湯裡的飯全部撈出來,給爺爺一個人吃,這樣爺爺才有力氣幹活,其他人基本只能喝湯,吃一些菜葉。

在這個節點上,三兄弟的秉性差異就顯現出來了。

這樣長期忍飢挨餓,其他兩個弟兄都不敢說話,唯獨二叔抱怨連連,終於有一天,二叔受不了了,直接當著大傢伙的面開罵了,他拿著一把鍋鏟,一邊撈一邊罵:

“你們看看,你是人吃的嗎?這是豬吃的吧!”

說完,他轉身就走了,他寧願捱餓,也不想吃這豬吃一樣的湯,這種忍飢挨餓的日子,他再也不想過下去了,於是他決心要為自己謀一條出路。那年他才十幾歲,他就出去拜師學藝了,那個年代的師父都不肯教,二叔就偷著學,他勤勞肯幹,吃苦專研,把師父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一個人幹了,最後終於博得了師父的認可,學有所成,後來他自己開店,自己做生意,一做就做了幾十年,如今成了千萬富翁。

出生環境相同,天生秉性卻不同,二叔這種不願忍飢挨餓的秉性,從心底裡激發他要尋求出路,

一個人只有敢於對現狀不滿,並且付諸行動,他才真的可能走出舊環境,創造新生活。

幾兄弟雖然出生成長在同一個家庭,但是二叔骨子裡要不認命,這種秉性,就是他成功的第一要素。

原因二,成長環境相同,社會遭遇卻不同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和誰在一起,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它是一個真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就拿我和我哥來說,他中學畢業以後,就跟著他的師父出去學藝去了,他的師父是一個有大愛的人,師父門下培養出來的弟子,最後大多數都當老闆了,在他們那群人當中,互相幫助的精神是常傳的,同門義氣是常在的,逢年過節,師父家都要大宴賓客,弟子們再忙也會趕來聚會,

師父有格局,弟子不忘恩。

我哥深受那種環境的影響,早早地在心底立下了當老闆的志願,積累了幾年之後,他真的就開始當上了老闆,這麼多年以來雖然轉了幾次型,但是卻一直是當老闆,他總是想別人不敢想,幹別人不敢幹。期間也虧過幾次錢,但最終他還是做出了一番成就,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老闆。

相比之下,我的生活那就是難以相比的寒酸。我也是中學畢業外出打工,我去了廣東,我的社會遭遇簡直就是截然不同。我進了一家工廠,做了流水線,每天日復一日地幹著相同的工作,天覆一天地接觸著一些思想固化的工友,最終的結果,是我呆板地活了下來,多年未曾有過進步。

在工廠,老闆只會想盡辦法壓榨工人的勞力,以此獲取利潤,老闆不但不會為工人的未來發展擔憂,反而會一個勁地給工人灌輸打工思維,巴不得把工人當機器一樣用。由此可以預料,我的發展之路必定是毫無進展了。

多少人在感嘆,打工打了幾十年,依然兩手空空,我就是如此。

成長環境相同,社會遭遇卻不同,遇到的人不同,接觸的事不同,真的可以讓人走向千差萬別的命運。所以說,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就,就必須早日進入一個好的影響圈,感受積極正面的社會遭遇。

原因三,遺傳基因相同,潛力挖掘程度卻不同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對於植物來說,好的基因品種,種出來的果實那都是一樣的好,比如說種瓜,好的瓜種,種出來的瓜都是很甜的。

而對於人來說,遺傳基因一樣,最後的結果卻會天差地別,最終的原因,必定是潛力挖掘的程度不同。

在我們農村有一個現象,最小的兒子往往沒有出息,說出來也奇怪,但仔細一想,也是一種必然。最小的兒子,往往最受父母寵愛,兄弟姐妹也都會照著他,相對來說,他從小就不會感到欠缺,甚至可以用嬌生慣養來形容,這樣一來,很多藏在基因裡的能力,都一一埋沒了,內在的潛力沒有機會激發出來。

最小的兒子,往往有一種依附感,依附父母一輩子,甚至啃老,自己對自己的人生,不願多想,更不願多幹。再好的遺傳基因,也等於白搭。

根據我的父母回憶,在我們兩兄弟很小的時候,我的天賦要高於我哥,很多東西,我哥學了很多遍都學不會,而我學一遍就會了,而如今,我和我哥的差距是越拉越大,究竟是為什麼?

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很看好我,關注度很大程度都在我的身上,這樣一來,我哥就相對被忽略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我哥從小就產生了一種稀缺感。他渴望擁有,渴望得到,這也激發他長大後要做出一點成就的決心。

所以說,一個人有多高的天賦,對人生真的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那種來自後天的激發,才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動力來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天賦,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的潛力,在合適的時機,天時,地利,人和都合適了,潛力被完全激發出來,挖掘出來,那麼這個人很可能就成功了。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如何縮小這個差距?

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真的可以說是完完全全一樣的起跑線,然而事隔多年以後,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兄弟飛黃騰達,而我們自己卻一貧如洗時,那種心情,簡直是無法形容!那種落寞,那種悲涼,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

人們常說,一個人在社會上混得不好,不說別人,就連自己的兄弟都會看不起,甚至連上自己的父母。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當你有本事的時候,你就是親戚朋友心中的太陽,所有人都圍著你轉。而當你一事無成的時候,你就會被人冰冷地遺忘在一個黑暗的角落。

既然我們認清了差距形成的原因,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縮小這個差距呢?這個問題,才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凡事都要對症下藥,接下來,我們也從三個角度來解決。

第一,發現自己特有的秉性,最大程度地發揮它。

比如說我們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我和別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憑什麼我稱作我?我的性格有哪些獨特之處?它能促使我做成什麼?

就拿我個人來舉例,我和別人最大的秉性差別是什麼?那就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心中仍然懷揣著一個夢想,雖然這個夢想一直沒能實現,但是我從不曾放棄,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夢想能夠實現,它將證明我生而為人的價值。

雖然這是一條充滿波折的路,但是隻要我堅持走下去,並取得最終成果,那麼我的故事將成為大眾的一個方向標。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特有的秉性,把這種秉性發揮到極致,我們的事業就必定能夠成功。

問問自己吧:最大的秉性特點是什麼?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第二,儘可能讓自己處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接受正面價值的影響。

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就知道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

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孟母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

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

孟母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

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這個時候,孟母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從此,孟子刻苦讀書,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活在當下的我們,也必須時刻關注自己身邊的環境,

只有讓自己不斷地處在正面價值的環境當中,我們才可能不斷地進步。

為什麼同父同母生的孩子,遺傳基因相同,最後命運卻完全不同?

第三,相信自己的基因,挖掘自己的潛力。

2000多年前的陳涉就提出了一句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用在我們身上,就應該理解成:難道我們天生就不如人嗎?

眼看我哥的事業越做越好,而且創意不斷,我相信了自己的基因,並且決心要向他學習。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做了對的事,做了對的自己喜歡的事,做了對的自己喜歡的並且還有價值的事,僅此而已。

他為了開創他的事業,他可以做到通宵達旦還樂此不疲,他骨子裡的潛力一波接一波地被開發出來。

而反觀我自己,有幾個問題就很值得思考:

我能做什麼?我喜歡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喜歡做的並且還有價值的事?

雖然眼下我的工作很忙,但是這真的不是一個讓自己停止不前的藉口,我可以抽時間,我可以忙裡偷閒,我熱愛學習,我鍾於寫作,我喜歡這種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狀態,我喜歡那種獲得獎章的感覺。

人這一生,哪有什麼萬事俱備?人這一生,只不過是邊走邊幹,不斷擠時間不斷逼能力的過程罷了。

還是那句話,不逼自己一把,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既然是同父同母生的,差距就不該那麼大,否則真的都對不起自己家的基因,大家覺得呢?

文章最後,作者想用一首小詩來概括一下這篇文章。

歲月靜好人惘來

坎坷前路莫等待

兄弟已成領頭兵

我輩不做二流人

我們每一個人只要認真去做一件事,堅持做一件有價值的事,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向家族的領頭兵看齊,為自己的命運出口氣!

作者介紹:一個熱愛思考的青年人,喜歡文字,熱愛生活,堅持讀書,堅持成長!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和點贊!你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