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一點一點體會更大的世界——親子演講俱樂部總結上篇

關於孩子,成人總是有很多偏見,

關於演講,世人也有很多偏見,

而在這個頭馬親子演講俱樂部

我看到了“偏見——不復存在”。

參加了6次偶得親子演講俱樂部會議,經過幾次中文演講規則和流程的適應,昨晚開啟了第一次純粹意義的雙語演講,也促使我把關於親子演講的感受訴諸筆端了。一寫又寫長了,不得已含了一丟丟概念知識普及。乾脆分上下篇吧!

上篇,側重於打破演講的偏見。

下篇,側重於親子演講的偏見破除和收穫。

曾經的想象

◆ ◆ ◆ ◆ ◆

親子演講,在一次還未參加之前,我想,大概就是就是大人孩子一起參加,大人說,孩子聽,聊的是親子話題,然後有孩子採訪,或者孩子感言,類似“大聲說出來”節目,看到不同的角度,然後在場域中化解雙方的誤以為吧。但即使如此,也很有難度呢,互不相識的彼此,在一個沒有背後隱藏策劃的鋪墊下,直接進入語境,即時表達,太高估中國人的開放程度吧。

如今的盛景

◆ ◆ ◆ ◆ ◆

每月兩次的例行會議已經舉辦了6期,每次都是人員爆滿,因為是親子演講,一個家庭至少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參加,有的是父母帶二寶同來,每次都會不斷有新面孔加入,一般會議上比較容易冷場的即興演講環節也從沒落過空,更別提各個會議角色的搶佔熱度。演講主題在這個階段,作為新建俱樂部,大多演講都是從破冰演講開始,所以集中在個人介紹話題,但個人介紹也絕不雷同,家長們分享了父母喜悅、焦慮、親子閱讀等等話題,破冰演講的角度都是從當上父母所獲得的啟發和思考,5到15歲孩子們分享了興趣、愛好乃至“神交“這樣詩意的話題,昨天更加有英語演講,5歲半的女孩全英文講了十幾個並不簡單的句子介紹自己。至於現場主持“三官”這些工作,從第一期就幾乎大半被孩子們佔領,但是絕對不是那種隨意玩鬧的過家家,該有的正式與細節,都沒落下。

讓孩子一點一點體會更大的世界——親子演講俱樂部總結上篇

第6期會議合照

直到第6期第一次英語演講及組織的加入嘗試超乎預料的順利完成,標誌著雙語演講俱樂部的雙語模式初具雛形,又一個親子領域的路徑正在被大家實踐出來,這個時刻,身處其中觀察了很久的我,終於決定聊點什麼了。

· 演 · 講 · 有 · 關 ·

關於演講的偏見

◆ ◆ ◆ ◆ ◆

演講,就是雞湯

演講,就是比賽

演講,就是推廣

演講,屬於領袖

演講,屬於精英

演講,屬於營銷

演講,是大人的事

演講,是別人的事

以上,有沒有哪個就是你在聽到“演講”這個詞,馬上躍入腦海,或者正在徘徊的呢?

我不想論證在一個商業社會,注重社交影響力的社會,演講是多麼重要能力,這些是索取外部評價和建立商業價值的維度,大家不僅免疫而且很功利。我想分享TED創始人的談到TED的使命是“傳播偉大的思想”。這讓我想到了過去古希臘思想家們經常在廣場上演說,諸子百家遊走各國學說爭鳴。那曾是多麼美好的盛況。演講曾經離普通人很近,而且是思想擴散的最主要通路,不為了贏得粉絲、不為了獲取客戶,只是單純“我有想法要表表”。所以,談到思想,孩子們有沒有思想要與我們分享?有,當然有,他們的偶像、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神交”……如果我們願意,還有很多開腦洞的表達,獨特純潔的的思想。那麼,演講,就不僅僅只是優越成功人士的專利,孩子,在家人之外,也值得擁有觀眾。如果,我們從小鼓勵孩子表達思想,所期待的關於獨立思考、開放包容、勇於進取等等美好品質,就有了生長的土壤。

頭馬特色“點評”

◆ ◆ ◆ ◆ ◆

這個土壤,很幸運,在我們身邊就有,武漢的第一家親子性質頭馬(ToastMaster)俱樂部,成人的頭馬長什麼樣,大家可以去搜官網和其他網路資訊。我只想透過觀察體驗到的切身感受,去給大家一些個人感悟的角度。

頭馬的演講,表達是一方面,很重要的是流程的設計——點評環節,強調了聽眾的積極介入。一般的演講,除了演講者的個人技巧的發揮,常規觀眾的互動只有中間或最後插入觀眾提問,所以,永遠只有對演講主題、演講內容感興趣的人才會去聆聽,去關注,同樣,關注的角度也僅僅存在於內容是否包含新穎深邃的思想,演講人的魅力是否夠打動我。這的確是演講根本價值所在——傳播思想、接觸思想者。但在具備如此實力之前,人們還需要機會去鍛鍊傾聽辨別好思想的能力,還需要去見識“有效”傳遞思想的模樣,這些能力,不僅自己需要學習,鍛鍊,也需要透過來自觀眾的真實評估和反饋,才能有目標的逐漸進步。

頭馬點評的特點

1。演講都有點評:無論是備稿演講還是即興演講,都有點評環節,是有確定的點評角色擔任。

2。點評也是演講:這種點評演講都應該算即興的,因為即使是備稿演講,因為脫稿,實際演講內容會有很大區別,而且,要評估的點除了內容,還有語音語速、姿勢儀態、觀眾互動等方面,這就必須是觀察過後才能產生的評價元素了。

3。點評也會被評價:點評者的表現會被雙重評價,雙重是指首先會議還設有“總點評”角色,他/她就是負責點評包括點評者在內的多個功能角色啦;其次,因為每次會議會在現場所有人投票各種最佳表現者,其中,當然就有“最佳點評”這個角色了。

專注與聆聽

◆ ◆ ◆ ◆ ◆

所以,你看,這樣的流程設計,每次會議,幾乎所有觀眾都需要表達,表達必須基於別人的內容和發揮,觀眾都真沒法閒著呢!看看下面時間官員、哼哈官、語法官(這張照片裡沒拍到),都在做記錄,而點評者的筆記刷刷閃瞎眼,是不是特別震撼,這可是比考試做筆記還要認真。這就是專注聆聽的效果。

讓孩子一點一點體會更大的世界——親子演講俱樂部總結上篇

認真的三”官“們在做記錄

讓孩子一點一點體會更大的世界——親子演講俱樂部總結上篇

認真的點評者們做的筆記

也許,會有人質疑,一場普通的小型多人演講有這麼多評價,那是不是大家都高度緊張,不是把考試和課堂挪到業餘生活了嗎?這不是在找“虐”嗎?有意義嗎?

專注聆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需要習得。這個習慣比較反人類,因為人類都挺“自私”的,都是自發的以“自我”為中心,聆聽別人卻是需要刻意努力的。你可以翻一翻幾乎所有跟溝通提升的書,裡面必然談到一個方法/技巧——學會傾聽,其中包括不打斷、眼神注視、從說話人的角度……,這就是專注聆聽。溝通不是單方面的,思想的傳遞也不是單方面的,一定是根據對方的反應去調整。我們一般卻只關注到了努力提升自己的內容,自己的演講表現,“我”的方面,較少有機會去建立聆聽而且專注聆聽的習慣。

刻意努力分階段,從易到難,如果一開始,就直至思想內涵層面,如果不是雙方認知和經驗達到一定高度的匹配,也很難在每次都有興趣聽完吧。但是頭馬的“三官”設計中的時間官和哼哈官,卻把聆聽內容先聚焦到容易判斷辨識的時間和綴語兩點上,訓練習慣,先從與知識和經驗相關性不大的要求入手,聆聽有了非常明確的目標,很容易操作。從這個簡單的點切入聆聽,注意力一旦被排程,自然而然,更多的資訊也會源源不斷進入潛意識裡儲存的。習慣了聆聽,隨著興趣和能力的發展,參與者就會適應對深度內容的辨析,一步步到達更難的“思想聆聽”階段。當然,這兩官要做好其實一點也不容易。下面我會繼續聊到。可以說“點評”設計是頭馬在演講會議中一個非常巧妙的創新,人們只需要遵守規則,認領角色,就會成長。

責任與紀律

◆ ◆ ◆ ◆ ◆

先介紹一下頭馬的會議角色吧,然後我再聊聊紀律和責任是怎麼透過角色發生的。我都按自己的觀察體驗理解來聊,咱們不搞嚴肅的官方定義。

主席:讓來賓瞭解頭馬,頭馬歷史、理念、價值觀。因為每次參會的人員都不固定,這就是開放性的體現。

兩個主持:總主持、即興主持人,後者只負責即興演講環節,提出即興演講話題,邀請發言等;總主持,除了後者的部分,全部要hold住,介紹三官團隊。

三官:頭馬最有價值的流程創新,讓觀眾有責任、有活力

1)時間官:記錄所有環節所有上場的人的用時,會精確到秒哦!並且會做本場會議時間控制的點評,針對個人,針對環節。

2)哼哈官:記錄所有上場的人演講和發言的綴語(就是沒有意義的語言,比如“嗯”“啊”)出現數量,並且會做本場會議綴語頻次的點評,同樣也會點評到具體個人。

3)語法官:給出一次會議的“每日一詞”,記錄發言和演講人的“好詞好句”,並且會做本場會議時語言質量的點評,名字叫語法官,其實並不是特別準確,絕非只關注時態、數量關係這些傳統的語法,而是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的識別,挑選出發言中讓大家值得學習使用的語言精華。

接待官:每次會議接待來賓簽到,分發agenda,銘牌的角色。

我們傳統意義演講所看重的角色:

備稿演講者:演講時間長(5~7分鐘),提前要準備演講稿,屬於頭馬會員福利,而且會在頭馬演講體系Path中有每個分階的演講任務要求。

即興演講者:演講時間短(2分鐘),根據即興演講主持人的問題發揮,現場組織表達。非會員的guest可以在這裡充分鍛鍊。

讓孩子一點一點體會更大的世界——親子演講俱樂部總結上篇

偶得頭馬親子演講會議的一個agenda

前面介紹了這麼多會議的角色,如果即興演講算有6位參加的話,幾乎一次普通會議(算30人吧)就有15個人會發言(50%),9個人有明確的職責(30%),這是多麼高的人員活躍比例!!!而且,更讓人驚訝的是,9個有明確職責的人,這些人員都不是固定的,都是每次提前自發預約認領,在偶得,我們居然要靠搶。一到會議結束,VPE(頭馬俱樂部的教育副主席)宣佈“大家開始認領下次會議的角色吧!”,孩子們都擁上來“我要時間官”、“我要當總主持人”、“哼哈官”。(好吧,我暴露了最熱門的角色)

看了agenda,大家也看到了,環節之多,時間要求之細緻,難怪咱們的三官還有點評都全程忙不停,抬頭觀察聆聽,手還一直不停的記錄啊記錄。

其實,我們大多在職場的人都體驗過,龐大複雜的流程,很多時候都是流於形式,可是在頭馬,在偶得,大多數時候,我們一點也看不到大家的敷衍,可以說,每個凡是自發認領了角色的人,真的是在“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職責。

為什麼呢?沒有真金白銀的獎勵,沒有糖果玩具的誘惑,沒有真實組織的品階頭銜,這些臨時的稱呼(只在一場會議中生效)怎麼就能凝聚起來從大人到孩子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首先,“自發認領”是關鍵,流程是頭馬定好的,可是選擇是自己做出的,當不當,當什麼,都是自己個人的決定,當選擇是自主時,人的行動會更積極,面對挑戰會有更堅強的意志。並且人都有自尊,哪怕小孩子,至少不能出洋相吧!自己決定的事情,自己就要負責到底(孩子會遇到困難,但是會有支援,後面親子部分會聊),何況會議上還是要接受大家的監督的,讓大家好好瞧瞧我能行!所以,每個人都在認真對待臨時角色的職責,時間官用手機卡表,舉提示牌,搖鈴;綴語官記錄每個人嗯啊次數;語法官拼命記好詞好句。點評的人就更忙了,記內容,記表現……最後大家還有個責任,要去發表職責報告——點評做得好和不足的地方,而且,還要努力去提具體可行的改善建議。

職責怎麼起作用的聊完,回頭再說紀律,我們先看數字——人員活躍比例至少都有50%了,是嗎!一半的人都要認真聽講,你說,其他人會怎麼樣?看過《烏合之眾》的大眾心理學都知道,人有從眾心理,看見大多數人怎麼做,人們也會跟著這麼做。在頭馬的紀律,尤其在偶得親子頭馬的紀律,並不是說人們正襟危坐,每個人拿著筆記本,一言不發,那是課堂紀律,不是演講會議的紀律。這裡的紀律和規則包括:

專注聆聽

:你們能看到每個人聽別人發言的眼神,所以,孩子們也會好奇,正在說話的人,正在說的話,一定正在發生什麼有意思的事,我要聽聽。

時間觀念

:主席介紹,主持人串場,演講的人,點評的人,來賓介紹通通都有時間限制,這個時間不僅時間官會記錄,每一位上場的人,都有意識,紅牌,搖鈴對每一個人,包括孩子都有提示和警示作用。

秩序觀念

:上場有先後,即興要爭取,沒有誰有優先特權,也不可以隨意插話。

應該說,這些是基本的公眾禮儀吧。

能力與技巧

◆ ◆ ◆ ◆ ◆

在頭馬的演講會議裡,會鍛鍊到很多能力,除了前面談了很多

專注力,傾聽能力

。我想聊聊下面這些

時間管理

:對時間的認知和利用。很遺憾,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時間管理都做得不太滿意。不過,既然是親子演講俱樂部,我想從多從孩子的角度去看看。這也是我感觸最深的

1)時間感知:“時間官”是每個孩子來到親子俱樂部最先看上的角色,可別小看這個角色,整個會議過程並不輕鬆。人一上場,就不能忘了卡秒,什麼環節多少分鐘該舉綠牌,多少分鐘該舉黃牌,再隔多久要舉紅牌,超時的還得記得搖鈴,講完要記得停止計時,同時記錄下總時間。然後每一個人上場都是一輪新的計時重啟,要是不保持對時間的注意,稍不留神打個岔,就沒法履行職責了。哪怕只做一次這個角色,對1分鐘,30秒這樣微小的時間單元,也必然有了更深刻的覺察。

2)時間控制:演講的和點評的人,在時間控制上就會有更深的體會,和TED一樣,每個人給與的時間有限是頭馬演講會議的規定。這時候,一旦一個觀點或一個故事臨場多發揮30秒,和觀眾互動多那麼一位,都直接擠壓到自己的時間,結果要麼是倉促收尾,要麼是執著超時。然而,大家都是不願意被搖鈴下場的。透過一次直面紅牌,耳聞鈴鐺的瞬間壓力,下一次,面對發言機會,就會珍惜利用每一秒。直到達到舒適的節奏不緊不慢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到。

記錄能力

:做三官,做點評,都需要記錄,然後報告和點評才能有理有據,有的放矢。可是真的很挑戰,三官雖然只需要對單點(用時、綴語、好詞好句)記錄,但要注意力保持2個小時會議都高度集中,記錄所有發言人的情況。而點評特別是要針對發言內容和演講表現做綜合的評價,發言的人說了什麼是線性記錄,但同時還的分出注意力到平行表現,諸如表情、動作、互動,發言結束後,最後迅速回顧結構、論點這些。不迅速記筆記,不摸索出有效的筆記模式,真是扛不住在那麼短的時間,聽到那麼多並不熟悉的人,不可預知的話語和即時表現,把他們都重點突出的記錄下來。如果不記筆記,還真是太考驗大腦的記憶提取能力了,要知道,時間一長,要麼是初始的記憶留下了影子,抑制了後面內容的儲存,要麼是後面的記憶覆蓋了前面,要麼是隻對最打動你的幾句話印象最深。那樣的點評將是非常單薄和片面的。

讓孩子一點一點體會更大的世界——親子演講俱樂部總結上篇

老頭馬語法官思維導圖筆記

積極思考

:英語叫positive thinking,這一點在國外文化中很常見,在我們的文化中,無論“先禮後兵”,還是“先抑後揚”,“兵”和“抑”都是點缺點,說不足,而通常很少用積極的方式去指出對方改進的空間。“吹毛求疵“很容易,但接受起來容易牴觸,能用讓人愉悅的話語即指出了“擇善而從”就真的是考驗說話的藝術,以及真的一顆善於發現對方優點的愛心了。家長們在正面管教工具裡也可能瞭解過一個原理,叫做“感覺好了,才會做的好”,都是一樣的心理學原理。這裡引用偶得主席mindy的一個例子

在演講評論中,評價對方的演講需要提高的地方,沒有訓練positive thinking的人會說:“你一直站著,肢體語言很單調。” 如果我們換成這樣:“ 你的演講在結構和語言表達方面做的非常到位,如果在肢體語言方面,多利用舞臺空間,根據演講內容來做一些走動或者手勢,和觀眾多一些互動,你的演講會更加精彩。”mindy

應變能力

:指的是對突發情況的應對處理。所有的現場活動都會有突發狀況,頭馬的演講會議也不例外,而且,由於不斷有新面孔加入,人員每次都不全部熟悉,無法基於熟人社交化解危機。考驗的就是主持人、點評人、三官的臨場應變能力了。要面對的突發事件,有諸如角色臨時遲到、缺場,演講人上場後怯場,速記太爛沒記多少、發言者聲音太小聽不清這種比較大的挑戰,也有諸如同時多個孩子或家長都想嘗試即興演講如何選擇這樣的小猶豫。其實應變這種事,決策是直覺,但直覺是依靠經驗積累和反思內化固定下來的判斷。所以只有經歷遇到過足夠多狀況,才可能有足夠多的方案和足夠快的反應模式。

思維能力

:主持、點評角色特別鍛鍊這種能力。因為需要思考,提取記憶中的相關知識、經驗、情感,結合聽到的某個詞彙、句子、觀點,去結合發言人觀點,迅速組織一段有邏輯的總結語言,真的是對思維敏捷、思維清晰的巨大考驗了。

表達能力

:演講能鍛鍊表達能力,誰都認同,我想強調的是,大家都別忽視了除了名義上的備稿演講,即興演講。連三官、主持、即興點評,這些都是在訓練表達能力呢,如果正有俱樂部的新會員觀看,所以,大家可別只盯著speech,evaluation也是speech。(突然感覺有點在說頭馬都是“坑”,隨時準備“踩地雷”的感覺)

別忙,還有下篇哈。

我是安媽小魚兒,一個熱衷於用小藝術點綴親子生活的寶媽,也是一個親子創意達人,如果喜歡我的作品,也可以關注公眾號anmadaily(“安媽的日常”),那個袋鼠媽寶圖示就是我哦!也可以關注我的同名今日頭條號。